136书屋 > 其他 > 民国军事史(第2卷)全文阅读 > 第28章 "围剿"与反"围剿"战争(4)

第28章 "围剿"与反"围剿"战争(4)


  国民党军对鄂豫皖第三次围剿双方战斗序列及主官姓名分见下表:甲、国民党军方面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鄂豫皖边区绥靖督办李鸣钟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李鸣钟第三十师师长彭振山第三十一师师长张印相第三十三师师长葛云龙特务旅旅长刘云峰第十三军军长兼第十三师师长夏斗寅第十军军长兼四十八师师长徐源泉第二十六军军长兼四十四师师长萧之楚第六十九师师长赵冠英第五十八师师长陈耀汉皖西剃共总指挥厉式鼎第二师师长楼景樾第四师师长徐庭瑶第七师师长曾万钟第四十六师师长岳盛宣第五十五师师长阮肇昌第五十七师师长李松山第十二师师长唐准源独立第三十三旅旅长唐云山安徽警一旅旅长施中诚安徽警二旅旅长李时清第二十路总指挥张钫第四十五师师任戴民权第匕十五师师长宋天才第七十六师师长张钫乙、工农红军方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第四军军长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第十师师长倪志亮政治委员甘元景第十一师师长王树声政治委员甘挤时第十二师师长陈赓政治委员刘杞第二十五军军长邝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第七十三师师长刘英政治委员吴焕先第七十四师副师长张成功第七十五师师长廖荣坤政治委员戴克敏独立第一师师长曾中生政治委员熊富兴四、第四次"围剿"

  1922年春,蒋介石镇压了全国学生到南京的请愿示威,与日本签定"凇沪停战协定",扼杀了十九路军的上海抗战。国民政府亦由洛阳迂回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获得暂时稳定。蒋介石便调兵遣将组织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决心将红四方面军赶出鄂豫皖,以便集中兵力对江西中央苏区进行"围剿"。这次进剿由蒋介石亲自挂帅,设"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于汉口,下设左、中、右三路司令部。除何成浚的左路军专门对付湘鄂西红军外,以中、右两路全力对鄂豫皖红军进行作战。右路军司令为李济深(未就职,由副司令王均代理),驻六安,指挥徐庭瑶、王均,梁冠英三个纵队,摆在皖西地区。蒋介石亲任中路军司令,刘峙副之,设司令邮于广水,指挥张钫、陈继承、马鸿逵、张印相,上官云相、卫立煌,钱大钧几路人马,部署在平汉沿线及麻黄地区。除张钫、陈继承,马鸿逵三路军为主攻部队外,其余各路均为助攻部队。钱大均指挥的两个教导师为预备队,另有夏斗寅、葛云龙,郜子举等师及罗启疆、潘善斋、宋世种等旅,担任据点的守备。鉴于过去对红军作战失败的教训,这次蒋介石的参谋长曹浩森设计出"纵深配备,并列推进,步步为营,边进边剿"的方针,遇红军主力则据地固守,持援合围,击破红军主力后,即并进长追,四面堵截。蒋介石的秘书长政学系头子杨永泰又设计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方案,编组保甲,实行"连坐",并采取强化各级反动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扶植矗绅地主"还乡执政"等反动措施,以配合其军事"清剿"。

  鄂豫皖红军方面,以张国焘为首的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的代表,在苏家埠等战役后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国民党军已失去进攻红军的能力,提出红军"坚决采取进攻的策略,""造成红军在长江边与京汉线行动自如,包围武汉的形势","准备与帝国主义直接作战和准备夺取武汉,完成一省与数省的首先胜利"。张国焘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对蒋军的第四次"围剿",不做任何准备。同时,张国焘于上年夏召开分局第一次扩大会议,贯彻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一系列错误政策后,苏区经济受到极大破坏。他们只讲斗争不阱联合,对投降的蒋军只要兵不要官。吉鸿昌本已倾向共产党,派人来谈判联合反蒋,竞杀其代表。特别是张国焘借"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打击持不同意见的干部和实行宗派主义的肃反方针,杀害了大批根据地和红军的创造者,使红军指战员人人寒心。在张国焘看来,"红军现有这样的力量,已是不论多少敌人都不怕了",实际上,来待敌来,败局已定。

  在张国焘的错误战略方针指导下,红军主力于苏家埠战役结束后即向南线转移。8月初,向麻城发动进攻,于8日攻占麻城外围陡陂山,全歼彭振山三十师一个团。正当此时,蒋军开始了第四次"围剿"。8月7日,蒋介石下总攻击令,要求进剿部队以疾速秘密之动作,深入苏区中心,寻求红军主力于一隅消灭之。接着蒋军嫡系陈继承纵队由信阳、罗山直趋七里坪.卫立煌纵队附汤恩伯第八十九师由孝感、花园扑向黄安,其他各路进剿军亦同时向苏区进逼。对于这种严重情况,红军本应乘蒋军轻进之际,诱其深入到红军作战有利之地,避实击虚,歼其一路,各个击破,打破"围剿",然而张国焘却命令红军主力仓卒由麻城撤回黄安以西,迎击进犯军精锐陈,卫纵队。这样,就使红军陷于被动的作战局面。

  8月10日,卫立煌纵队向黄安推进。11日中午,其先头李默庵第十师、汤恩伯第八十九师进至黄安西冯寿二等地,遭到红军猛烈阻击,伤其第十师副师长王劲伍,被迫后退,后蒋伏生第八十三师赶到,始稳住阵地。红军强攻不下,始撤围北上阻击陈继承纵队,卫立煌遂乘隙进占黄安。当红军主力与卫纵队激战之际,陈继承纵队之黄杰、李玉堂,李思塑等三个师直趋七里坪,在外围受到红军独三师和少共国际团的英勇阻击。红军主力赶回七里坪地区后,即投入战斗。红军在地方游击队和赤卫军配合下,冒着炽烈的炮火和飞机的轰炸,反复肉博,展开殊死的战斗,又予蒋军精锐黄杰、李玉堂等师以重刨。但因蒋军猥集在七里坪西北一带高地据险固守,最后未能将敌人击溃,战局成相持状态。17日,卫立煌纵队由黄安北上,企图与陈继承纵队夹击红军,红四方面军遂主动撤离战场,另寻战机。徐向前率红军主力与陈、卫纵队脱离接触后.一面留第十师在地方游击队配合下于七里坪地区阻蒋军北上,一面休整部队,裁撒独立师,补充兵员,伺机选择敌人薄弱的一路加以歼灭,打破"围剿"。陈继承纵队为了合击鄂豫皖苏区中心新集,撤出七里坪向宜化店集结。张国焘对这一情况判断错误,以为国民党军阀内部又起冲突,命令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阻击向新集进犯的张钫纵队。27日,陈继承纵队由西面赶来,张国焘令四方面军在浒湾地区阻击。激战五日,敌人遗尸累累,攻势顿挫。正在两军相持于浒湾地区之际,张钫,卫立煌两纵队从南北两面逼进,形成了对红四方面军三面合围的态势。张国焘大梦方醒,仓惶率中共鄂豫皖分局、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撒山新集,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向皖西金家寨转移。

  红四方面军总部率四军十、十一、十二三个师及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于9月上旬末到达金家寨地区与红二十五军会合后,即将七十四师撤销,部队分编到四个主力师。四方面军主力撤离新集后,苏区周围的蒋军即分别挺进,连占苏区各城镇。刘峙见红军已败北.除命张钫纵队在北线堵截外,并命陈继承、卫立煌两纵队尾追,红军遂撤离金家寨南下。在此前堵后迫的严重情况下,张国焘仓惶失措,竟提出符合蒋军聚歼红军于长江北岸战略方针的"出潜(山)太(湖)打游击"的方案,因遭到红军指挥员的坚决反对而未执行。徐向前率红军主力避实击虚,冲破敌军的重重堵截,经英山、新洲于10月上旬重返黄安地区。

  蒋介石总部发觉红四方面军主力西进后,即急调胡宗南师和俞济时师弛赴麻咙、黄安地区堵截,同时令陈继承、卫立煌两纵急速由金家寨地区调头西返尾追。因之,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0月8日刚抵黄安以西河口地区,即与胡宗南、俞济时两部遭遇,胡、俞遭受重创,退据河口固守。9日下午,黄杰师又配合胡师向红军阵地进犯,红军战士以刺刀、手榴弹打退蒋军七次冲锋,又予蒋军以严重打击。在河口地区战斗中,虽杀伤蒋军数千,并击伤其第二师副师长柏天民,但红军方面亦伤亡惨重,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亦在率部阻击夏斗寅师时重伤牺牲。此时陈继承纵队从东、南两路逼近,马鸿逵纵队又从北面赶来。在此严重形势下,张国焘对坚持根据地斗争完全失了信心。他既不执行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的发动群众大打人民战争,在运动中消灭薄弱敌人部分,从而粉碎敌人"围剿"的战略方针。又不经中央批准,召开少数几个人参加的黄柴畈会议,连省委书记沈泽民都未通知,就事领红四方面军主力两万余人越平汉路逃往四川。从此,江西中央苏区失去犄角之势,大大增加了反"围剿"战争的困难。

  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去后,蒋介石即留下十五个师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进行清剿。中共鄂豫皖省委为了保卫苏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即集中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两个团和九军二十七师三个团重新组成红二十五军,吴焕先任军长兼政委,徐诲东、姚家芳分任师长,坚持鄂豫皖的斗争。1934年冬吴焕先、徐海东率部西征后,又组建起高敬亭任军长的红二十八军,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编为新四军。

  国民党军对鄂豫皖第四次"围剿"双方战-斗序列及主官姓名分见下表:甲、国民党军方面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蒋中正一、右路军司令官李济深(未到差)副司令官王均第一纵队指挥官徐庭瑶第四师师长徐庭瑶第二纵队指挥官王均第一师师长胡宗南第七师师长曾万钟第十二师师长唐淮源第三纵队指挥官粱冠英第三十二师师长梁冠英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预备队指挥官阮肇昌第四十六师师长岳盛宣第五十五师师长阮肇昌第五十七师师长李松山二、中路军司令官蒋中正(兼)副司令官刘峙第一纵队指挥官张钫第四十五师师长戴民权第七十六师师长张钫第七十五师师长宋天才第二纵队指挥官陈继承第二师师长黄杰第三师师长李玉堂第五十八师师长陈耀汉第八十师师长李恩戆骑兵第十三旅旅长刘凤岐骑兵第十五旅旅长李家鼎第三纵队指挥官马鸿逵第三十五师师长马鸿逵骑兵第二旅旅长马腾蛟第四纵队指挥官张印相第三十师师长彭振山第三十一师师长张印相特务旅旅长刘云峰第五纵队指挥官上官云相第四十七师师长上官云相第五十四师师长郝梦龄第六纵队指挥官卫立煌第十师师长卫立煌第八十三师师长蒋伏生预备队指挥官钱人钧第八十八师师长俞济时第八十九师师长汤恩伯驻守据点部队第十三师师长夏斗寅(京汉线)第三十三师师长葛云龙(驻浠水)新编二十师师长郜子举(驻光山)独立三十四旅旅长罗启疆(驻正阳关)独立三十八旅旅长潘善斋(驻六安)独立四十旅旅长宋世科(驻霍山)乙、红军方面中共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第四军军长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第十师师长倪志亮政治委员甘元景第十一师师长王树声政治委员甘挤时第十二师师长陈赓政治委员刘杞第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政治委员王平章第七十三师师长刘英政治委员吴焕先第七十四师副师长张成功第十五师师长摩荣坤政治委员藏克敏独立第一师师长曾中生独立第二师师长独立第三师师长独立第四师副师长徐海东。

  国民党军对湘鄂西苏区的"围剿"

  湘鄂西苏区和贺龙的红二军团,为十年内战中中共领导的重要红色区域和强大军事集团之一,地处湖北、湖南西部,西接川黔,北联豫陕,与鄂豫皖苏区和江西中央苏区构成犄角之势,其成长历史如前述。由于这个地区严重威胁武汉三镇,故1930年秋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即委徐源泉为湘鄂川边清乡督办,调集以北洋军和川军为主加上豫陕土匪部队约计十余万人的反动武装,采取"分区重点围攻,步步为营,逐步清剿"的方针,对湘鄂西苏区进行"围剿"。贺龙的红二军团从1928年冬建军以来,虽经多次失败,但因周逸群、贺龙、段德昌等实行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路线方针政策,至"围剿"开始前,已建立起十七个县的苏维埃政权和三万余人的红色武装。但自从邓中夏、夏曦到湘鄂西根据地后,执行了一套李立三、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使根据地和红军受到极大摧残,以致未能打破蒋军的"围剿",不得不于1932年底放弃根据地,远去川黔边。现将这一时期"围剿"反"围剿"战争经过概述如下:

  一、第一次"围剿"

  1930年徐源泉军开始对湘鄂西红军第一次"围剿"时,正值邓中夏执行立三路线,命令红二军团配合中央红三军团进攻长沙,被何键湘军二十几个闭阻击后,返回根据地途中。中共二军团前委于12月14日在松滋县杨林市召开会议,讨论部队行动问题。贺龙、段德昌等主张返回洪湖,依靠苏区人民进行反"围剿"作战。邓中夏却认为湖沼地带不利部队行动,坚持占据以松滋为中心的武陵山区,创建"第二中央苏区"。邓利用其政治委员的独断权,否决前委大多数人的意见,将主张回洪湖最力的段德昌撤职,改调为湘鄂西联县赤卫总队长。又不做好迎击敌人的部署,以致12月17日在杨林市突遭李觉湘军十几个团的袭击,部队遭受重大损失。贺、邓被迫率二军团主力西走湘鄂边。

  蒋军在贺龙、邓中夏率红军主力西去后,即于1931年1月1日开始对湘鄂西根据地中心洪湖区进行第一次"围剿"。进剿军的指挥官为徐源泉,西、北两路为进剿军主力第四十八师三个旅和张万信第三十四师;东路为叶蓬湖北警备旅、刘培绪新二旅、徐德佐新三旅,南路为川军张英新十一师。红军以周逸群为首的中共湘鄂西特委在邓中夏坚持红军主力不返回洪湖的情况下,立即集中各县的"赤色警卫大队",将石首、华容、南县、公安等县四个大队编为江右军,由段玉林任总指挥;以江陵、监利、沔阳、潜阳等县四个大队为江左军,以董部任总指挥;另将十八岁至三寸岁青壮年编成"赤色教导军",作为不脱产的民兵配合作战,随时补充红军。蒋军大举进犯前夜,段德昌带领部分伤病员返回洪湖,就任湘鄂西联县亦卫队总队长。接着在杨林市战斗中被冲散的红六军十七师千余人也返回洪湖,整编成独立团。洪湖地区既有殴德昌等优秀军事指挥员领导,又有一支老红军参加作战,这样就加强了根据地军民反"围剿"斗争的力量和胜利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