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民国大军阀全文阅读 > 川边形势 (18)

川边形势 (18)


上面的没有炊事班,因为现在没有打仗,主要是建设,而那两百多老弱,则负责给大家做饭,多人他们的任务不但是做饭,只不过做人是他们份内的事情。

所有的人都分配好之后就是紧张的大建设开始了。

独立团现在有1400多号人,按照二十个人一间,也要70间房子才够住,当然为了卫生这房子还必须建的够大,通风才行,精壮们,除了打猎的要去打猎,捕鱼的去捕鱼,还有生产砖瓦的要去寻找合适的地方开办砖窑厂,老弱哪一组则干些轻活,他们除了负责做饭,另外就是跟着王九龄看看哪里适合作为耕田开发,而剩下的人除了很少的人警戒,以防万一,其他人都上山砍树盖房子,至于地基,拜托,该木房子还需要什么地基妈吗?

所有的人安排妥当王九龄就带着农事经验丰富的几个老人,其实他们差不多五十岁,这后世也不算老可能是这个时代营养等原因,比后世同等年龄的人苍老很多。王九龄现在要去看看周围哪里比较适合种地,且不影响以后的发展,毕竟这里很快就要坚持大城市了,王九龄完全有这个信心。

其他人各自分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了,王九龄则要在自己买下的地域范围内思考哪里适合种地,哪里适合建房子。

后世的攀枝花是经过国家40多年的发展才有了人口百万的规模,不过抗战一爆发,这里要是现在吧基础打好,规模完全有望在抗战期间超过后世的规模,后世的历史中的攀枝花主城区主要是在今云南境内,王九龄实在没把握说服云南王龙云,因此那一块地方期望不能太高,所以攀枝花实际上只有后世的东区一半和西区在王九龄的手中,即便夺取了川边也是,所以王九龄需要细细的考虑怎么样规划好。

这些天王九龄的主要时间用于考察目前所能控制的区域,对这些地方有个了解,四川乃至整个大西南都是以山地为主,而这里的山则是又高又大,连绵不绝,山上无论山上山脚,裸露可见石头,上面只有一层薄薄的土,有的植被甚至是长在石头缝里,因此这里的环境很脆弱。

王九龄打算在这里在这里实行后世的那种“生态循环农业”,不过王九龄只记得后世的一种,而且他也见过。

经过一番考察王九龄最终决定在还是在驻地附近建一个饲养家禽的家禽厂,并且在这里挖一个大池塘,而且这里距离河流有近,取水也方便,还有靠近河流的土地也比较肥沃,以后家禽的粪便可以倒进池塘喂鱼,等每年收获了鱼之后,又把池塘的淤泥挖出来挑到田地里面去,这里面有那么多动物的粪便等沉积物,比一般的肥料好使的多,而且还是免费的,并且环保,不会像化肥一样破坏土壤,同时中出来的东西也不含对人体有害物质,绝对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