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都市言情 > 明末枭雄全文阅读 > 第二三六章 香港银行(2)

第二三六章 香港银行(2)


李达瞪大眼睛看着张翼,这里只有他最明白张翼说的这个设想,毕竟这杨志军负责军务,对于这些事情确实有点一窍不通,至于宋青河这方面也不是很熟悉,也只有李达才毕竟容易理解张翼的话。r

李达这两年一直负责港岛工场还有其他的投资,也负责海外贸易的总体事务,所以对于这方面已经很是熟练了,瞪大眼睛看着张翼问道:“你说的是,我们成了的柜房,让人存钱不但不收取费用,还要给钱给别人?”r

现在的柜房模式都是别人可以存钱进来,但需要付费,就像是当铺的那种形式一样,需要掏钱给柜房帮忙保管自己的财物。现在张翼提出的柜房机构,不但不收钱,反而贴钱给别人,这一点确实让李达有点难以理解了。r

“不叫柜房,我们这个叫做银行,银行懂么?”张翼白了一眼这李达,也理解这李达对于这件事情的反应,看了一下宋青河和杨志军,看着两个人也是不明白,便是开始慢慢解释起来。r

“咱们的这个银行,打出这个旗号之后,就会吸引很多有钱的人将他们的钱存入咱们这里保管,咱们给一定的费用,哦,这些费用我们叫做利息,咱们得到这些人的钱之后,便可以汇集大量的钱,在贷款给别人,也收取利息,只要我们的贷款利息比存钱利息高,就不会亏钱的。而且我们将很多人的钱汇集起来,我们可以干什么,我们可以继续扩大我们的工场规模生产更多的商品啊,扩大生产还不是一样大赚钱?所以,给出一点钱给别人用,有什么大不了呢?”张翼缓缓的解释着这银行的作用,特别是重点解说了讲汇集起来的钱贷出去起到的作用。r

“我们打出存钱便给费用,肯定会吸引一些人存钱进来的,至少要比那些没钱甚至还要掏钱给的柜房有竞争力。再说了,就算我们一年只收到了一百万两银子的存钱,但规定每年付给他们五万银子的利息。看起来我们是吃亏了,可我们可以在这一年之内将这些钱用在我们丝织品工场的扩大生产上,我们可以再开两个千人的工场,扩大丝织品生产规模。等工场开了之后,一年生产出两百万两银子货物,除去成本之后,还剩下十万利,那这十万利付给他们五万,我们依然还可以赚取五万两银子,还是一样的挣钱了。”r

“这叫做放长线钓大鱼,不,应该叫做集众人之力,大家一起发财,这叫做钱生钱,银子生银子,懂了么?”张翼说的口水都干了,但是总得来说,将这一套钱生钱的法子解释了一遍,用最容易懂的例子解说。r

李达似懂非懂,至于杨志军就像是在听天书一样,眨眨眼睛,似乎懂了也似乎不懂,而宋青河也若有所思。好一会儿,李达终于想明白了基本的原理,神色也缓解了。r

毕竟,港岛许多工场的扩大,钱生钱的法子也是李达在张翼的安排和指点下做的,对于这种钱生钱的办法,他可是很熟悉。r

经过张翼这两年多的教授,现在李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投资者的眼光和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算得上这个时代比较超前的经济大师。所以,张翼这样一解说,他顿时明白,不过随即想到了一个问题。r

“但如果这些存钱的人想要提钱走,我们将这些钱给了工场,一时间收不回,那怎么办?”r

“所以,这就需要给出一定规定了。比如规定存钱的人必须存满一年或者两年三年甚至五年才能取回去。只要我们不一下子将所有的钱都拿出去投资或者贷款出去,就不会出现别人来取钱而我们不能变现的可能。”r

张翼觉得自己快要成立了银行知识普及的人了,说的口水都快干了。解释了一上午之后,终于将这件事情说的清楚了,而李达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最后终于同意了。r

“那这个银行打算叫什么名字?”李达问道,既然已经确立成立一个张翼所说的银行,那总得有一个名字了。r

“香港银行。”张翼笑了笑,解释起来,“既然咱们是从香港岛发家起来的,而香港岛又是咱们一个重要的大本营,所以就叫做香港银行吧,我也打算将这个银行的总部,就设在香港岛上。”r

李达点点头,香港银行倒也很符合,其实名字倒是无所谓,只是一个代号。李达随即想了想,再次道:“既然要成立这样一个银行,那你找个人出来负责这件事情吧,我现在都快忙不过来,这件事情你得找个人来做。”r

张翼点点头,想了想,银行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面,还得找个最亲信的人,而身边的人也只有自己的妻子秦如意最合适了。r

“就让如意来做吧,让如意为这个银行的掌柜,不,应该叫做总裁,呵呵,既然叫做银行那也得有新名字,掌柜可不好听了。回头我会和如意说的,让如意来负责这件事情,至于不懂的,我也会告诉她的。”r

“这样最好了,呵呵。”李达笑了笑,敲定了这件事情,李达也轻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