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的到来确实让张翼想到了怎么样解决自己人才匮乏的办法,又因为这汤若望帮张翼带来了一批西洋人才,张翼终于决定在港岛上建立一所新兴的大学。r
至于汤若望在朝廷的身份,张翼在澳门为崇祯皇帝买下几十门大炮送给他,然后上书一封希望能留下汤若望这个西洋人在香港岛传教,崇祯皇帝也是大手一批,直接准许汤若望留在了香港岛,决了这汤若望的后顾之忧。r
学校设立在港岛西部,离开中环小镇大约有两公里远。依山而建,可以俯瞰维多利亚海湾口,在李达组织人手快速修建下,短短一月便是盖好了十多间教室,然后围上了围墙,并且给那些教师建好了居住的地方,总算将整个学院的硬件施舍给备齐了。r
同时,张翼还从澳门等地购进一批西洋这个时代已经出现的实验设备,建立了几个大学的实验室,并且购买了一批西洋的书籍和能买得到的大明朝的书籍,建立起了一个图书馆,因此整个学校看起来有点近代大学的模型了。r
这所大学便是被命名为香港学院,是在张翼原先举办的讲武堂的基础上扩大而成,下设外语、天文、地理、航海、化学、冶金、机械力学、数学、文学艺术等大众学科以及军事科等特殊学科,算得上一所真正新兴的大学。r
由于汤若望的推辞,因此张翼直接担任这个大学的校长,而汤若望和李达分别担任学校的副校长,汤若望主管教学工作,李达则是负责后勤等工作。r
虽然开设了如此多的学科,但学院的教师却是不到三十位,其中大多数教师都是西洋各大学毕业的传教士担任,少部分教师是张翼精选的一些大明私塾教师,负责给学员教授大明朝的礼仪和文学艺术等课程。r
不过,这些传教士几乎每个人都精通一两门学科,虽然教师很少,可基本上没门课程都有教授能上课,因此开设的课程倒也没有一门的空闲的。r
在学校建立之后,张翼首先打算在自己的港岛招收学员。r
然而,在招收学员倒是遇到了困难。这所大学教授的内容对于现在的大明朝人来说,还是非常新奇和有点难以接受的。因为香港学院开设的课程,没有任何一项和大明朝考取功名的有联系,因此刚开始招收学员的时候,遭到了冷遇。r
另外一个原因便是,想要入这大学,最起码也要认识字,懂得基本算术等问题,这样的条件又是难倒了一大批人,而且要拜西洋人为师,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啊。r
得知自己的大学居然没有人报名,张翼顿时有点心急了,最终推出了一个政策,入香港学院读书的人,不但不收学费,而且还免费吃住,每个月还补贴一两银子。同时只要毕业之后,都可以在港岛工作任何一个工场工作,每月的工钱不少于五两!r
张翼这个政策一出台,如此巨大的诱惑条件很快刺激在港岛的那些雇工,这些雇工几乎都是工匠,有着这样好的条件,哪里不愿意呢。于是大学的报名口一下子便爆满了。r
然而,识字和懂得基本算术的人,确实少之又少,加上年龄必须在二十五岁以下,一大批报名的人最终还是被淘汰了,超过五千人报名,最终能录取的人,不超过两百人,只有一百八十多人成为了香港学院的第一批学员。r
看着自己辛苦筹办的大学居然只能招收一百多人入学,张翼顿时觉得沮丧起来。张翼也知道症结所在,因为他没有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想要办大学,那简直就是不可能啊。现在在这四五万人当中,能招收到一百多个人,或许也算是幸运了。至于第二批学员还能招收到多少人,天知道!r
不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大学,是办不下去的!r
“大哥,不行啊,这些不行啊。”张翼看着香港学院的学员名单,,随即看着李达道。r
“怎么了?”李达当然不知道张翼说什么,不解的问道。r
其实对于张翼举办这香港学院,李达是有点非议的。因为招收的学员不但不收学费,还免费吃住,每月还能拿钱,加上那些教师的工钱,一个月下来就是上千两银子花费,简直就是烧钱的活啊。r
幸好报名的人很多但只收了一百多人,要是再多人,就算港岛现在日进万金,也填补不了这个无底洞!r
“大哥,我准备在港岛还有广州等地建立私塾学校!免费招收大量穷苦人家的孩子来上学!”张翼似乎做出了一个决定,大声道。r
“啊!还建学校?”李达脸色显然很不好看,还建学校,那不是又要掏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