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枪声,原本躲在垛子裹着衣服睡觉休息的士兵顿时惊醒起来,纷纷爬起来然后朝着自己所在的战斗岗位看去,终于看到了黑乎乎的城墙下面,似乎全是鞑子士兵的影子。r
顿时,这夜晚开始热闹起来了。r
“砰砰砰。。。”r
在第一声枪声响起来的之后几秒,便是再次传来了枪声,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枪声越发的开始急促和凌厉起来,那些守护在城墙上的士兵,似乎全部反应过来了,开始朝着已经靠近城墙的鞑子士兵开始打战起来。r
当然,伴随这枪声的,便是随之而来的一片片“轰轰轰”的隆隆声音,显然一些士兵直接使用了轰天雷,朝着下面的鞑子士兵扔了出去。r
这些轰天雷这个时候,就是代替了大炮不能打近一些目标的作用,简直就是杀人放火的绝世好东西,此时不断有士兵朝着城墙下面仍这些轰天雷,顿时成为了靠近城墙的鞑子的噩梦!r
大量鞑子此时已经聚集摸到了城墙周围,这些轰天雷简直就成为了杀人利器啊。就算这黑夜掩盖了大量鞑子的身影,可是轰天雷扔下去,似乎一爆炸便是直接能放倒一片了。r
枪声,爆炸声音在这黑夜中不断响起来,原本安静的夜晚开始热闹之极,伴随而来的,便是死亡和痛苦!r
城墙下不断响起来鞑子士兵的哀嚎和呻吟声音,正在接近城墙的大量的鞑子士兵忽然遭到城墙上的张家军士兵这种猛烈的反击。就算他们借着黑夜掩护悄无声息接近盖州城墙,可城墙上的张家军士兵瞎猫碰着死老鼠,直接扔轰天雷,而且看着模糊的声音变放枪,大量的鞑子士兵聚集在这城墙下面,灾难,当然就这样直接产生了。r
当然,一些鞑子悍不畏死的朝着城墙爬上来,确实也给盖州城张家军士兵带来了一些隐患,鞑子的骑射功夫都很好,箭术几乎每个士兵都一流,因此这些鞑子靠近盖州城之后,发现自己暴露了,只要张家军士兵露出头或者是身子,都会遭到这些骑射一流的鞑子攻击。r
鞑子的箭术确实很好,虽然张家军士兵装备了先进的燧发步枪,可一旦让这些鞑子靠近之后,同样也可以遭到鞑子的“远程攻击”,一些箭簇直接给城墙上的许多张家军士兵带来了困扰和伤亡。r
只是短暂的接触,这张家军看起来给鞑子很大打击,可鞑子士兵毕竟有备而来,因此短暂接触,一些鞑子士兵甚至差点攻击到了城墙上,给张家军的防线带来巨大隐患。r
张家军这边也开始出现伤亡了,一些鞑子士兵的箭簇直接射死了一些探头或者探出脑袋的张家军士兵,一些张家军的士兵也中箭,两边人马就这样焦作相互缠斗起来。r
当然,一切都看起来还在张家军的控制之中,这些鞑子虽然大声呼喊猛烈攻击盖州城,一些鞑子奋不顾身沿着已经架来的云梯开始攀爬,但终究没有鞑子士兵可以登上城楼。r
在距离远近和攻击手段的犀利以及位置的优越上,张家军士兵似乎都处在上风,一直很好控制着这站着的节奏。r
正在不远处暗自指挥自己士兵攻击的阿济格和孔有德脸色都铁青。这一次阿济格和孔有德的想法都是不谋而合,都想着半夜过后采取偷袭,先占领一面城墙,然后打开大门,然后直接铁骑杀进去,屠戮整个盖州城。r
因此凌晨时候便是出发,一直等到半夜三更过后,在人最困乏的时候才攻击盖州城,发起一场突袭战,可是想不到居然还是被城楼上的明军发现了。r
这一次负责突袭的部队便有着三千人,而且是精选出来的精锐,而在阿济格身后还有着七千人,这些士兵便是等着那些鞑子同伴攻上城楼的时候,随即扑上去,杀进盖州城!只是,似乎情况不是很美妙。r
“该死,怎么会这样!”阿济格怒骂了一声。r
“王爷,这明军的火器太猛烈,撤回吧。”孔有德心在滴血,这选出来的精锐,差不多大半都是他旗下的人马,看着远处火光冲天的战斗情况,他怎么可能不心疼。看着这样的情况,想要打进这盖州城,不付出绝大的代价,根本是不可能的。r
就算将这盖州城打下来,那又如何呢?到时候他的手下全死亡了,他这个大清刚刚册封的顺王,到底还顺不顺,都还是个问题。r
这这乱世之中,男人只要手中有着兵权,在那都是王,孔有德相信,自己要是带着自己的兵马杀回大明去,崇祯皇都可能给自己封王。这满清那么看得起自己,将自己立为顺王,还不是因为自己手里面有着兵权。所以,随时有兵权,手中有兵,才是在这乱世存在的根本。r
“不行,两位王爷,现在我们只能一鼓作气,不然这要是退兵了,想要再次靠近这盖州城不是容易的事情了,现在正是明军大炮不好发挥作用的时候,正是我们一举拿下这盖州城的最好时机,等到天亮,咱们就算想要靠近盖州,也是难事情了。”r
孔有德还想反驳,可是阿济格似乎动心了,此时他手里面还有七千多人马,就在他身后,离这盖州城,也不过三四里的距离,只要一个冲锋,便是冲到城墙下,然后发动进攻!r
“孔顺王,范大人说的对,我们应该一鼓作气,不然想要再次接近盖州城,真的比较难了,现在我们三千健儿已经靠近盖州,正在奋力搏杀,正是我等志愿一举杀进盖州的好机会!”r
孔有德心里大骂,三千勇士,他们的,现在到底还剩下多少勇士还是个未知数,还想着送这几千人前去送死嘛?也不看看现在城墙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r
“可是。”孔有德还想说可是,但阿济格直接堵住了他的嘴巴,让这孔有德直接将话憋在嘴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