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明落残阳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二十一章 战争夹缝中生存

第1卷 第二十一章 战争夹缝中生存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侯都是躺在床上度过的,还有专人侍候。

  若不是因为担心小鸾,这日子应该算得上舒坦。

  金铃儿这些天都在哭,因为她知道自己将要被抛下,又要开始独自生活,所以想要用眼泪攻势来软化陈侯。

  就如现在,陈侯翻看族谱时,金铃儿端进来一碗粥,站在旁边,没过两息就开始掉眼泪。

  “我当土匪,你跟去干什么,如果我们败了,你就被人俘去了。”陈侯对着金铃儿无奈的叹了口气。

  本来这应该只是一句话的事,结果那天金铃儿听说陈侯已经从梁久平手中接过了她这个妹妹后,就甩不开了。

  “公子,如果你不想将我当妹妹,那可以将我当丫鬟。”金铃儿小声呜咽着,任由泪水挂着。

  她开始是很怕陈侯,但自从扯上了关系后就不怕了。

  悲悲戚戚的。

  哭吧,哭死了就省心了。

  陈侯接过粥,咕噜噜的喝完,躺下休息。

  梁马脸又来了,他一个人种了五亩稻子,现在准备收割,很忙,所以想将金铃儿叫去帮忙。

  “金铃儿,如果你想跟着,就帮你堂兄去把稻子割了,到时候猴子不带你,我带。”

  “可是,村里人都说我是鬼啊……。”

  “怕什么,到时候你一走,还听得到他们说吗?”

  金铃儿不想在村里露面,不过想到都要离开了,露个面也不算什么,便点头答应下来。

  又是几天过去,稻谷晒干了,而陈侯也康复得差不多了。

  说来也巧。

  在稻子收进麻袋后,梁久平带着几个人来了,他告诉陈侯说王兴已经撤兵,回台山去了。

  难道明军败了吗?

  “没,西宁王大军还在,但王兴老巢有变,所以要回去镇压。”

  梁久平的解释让陈侯松了口气,清与明之争,他是心倾大明的。

  “久平兄弟,我打算离开这里了,你将这一石米带走时,也把金铃儿一起带走吧。”

  “我们已经说好了,这野种……丫头以后归你养了,难道你想反悔不成。”

  陈侯摆摆手,认真的说道:“你才是她哥哥啊。”

  “但如今她是你娘子。”

  梁久平的话惊呆了陈侯,也惊呆了还是个小女孩的金铃儿。

  娘子?

  完了,看来梁久平真的误会了。

  “得了,猴子,我已经答应了金铃儿到时候把她带上。”梁马脸说完,又将不知所措的金铃儿给推到了陈侯身边。

  “马脸哥,我们是去杀人的……。”

  “不用说了,她这几天做得不错,如果你以后病了还是应该让她来照顾的。”

  “哼。”梁久平甩过头,让人扛上两袋米就大步的离去。

  “等一下,久平兄借两人给我,我也要扛米。”

  在陈侯的呼喊下,梁久平留下了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那个颌下有刀疤的少年。

  “陈侯,我告诉你,我只是帮你扛米,别的事情别想使唤我。”刀疤少年恼怒的大方脸上,有着不愿之色。

  陈侯也懒得跟他费口舌,盯着身边的金铃儿问道:“我们是亡命之徒了,你确定要跟着吗?”

  “公子去哪,我就去哪。”金铃儿猛的点头,她觉得陈侯的每次劝说,都是为她的安危着想。

  真不知道她是犯花痴呢,还是怕孤独。

  五个人扛着四袋米,再次告别了这座陈侯刚住了半个月的屋子。

  大约走了半个时辰。

  “猴子,我们这样子下去可不行,半路上若碰上土匪,跑都跑不掉。”

  梁马脸的忧虑得到了别人的赞同,但陈侯也没办法,他不可能让大家丢下米袋轻装行进。

  “你还跟得上吗?”陈侯放慢脚步,向金铃儿问道。

  最好对方能知难而退,然后再打发到梁久平那。

  但金铃儿却气喘吁吁的点头表示没问题。她提了一小袋衣物,还有些炊具,大概十斤重。

  真是个坚强的女孩儿。

  “公子,我们是不是还要走半个月,我能跟得上的。”

  陈侯摇头,他不是真的打算一下子就去到王兴的驻地文安城,只是又没明说,所以大家都以为还要走很远。

  又走了一个时辰,再走就要出到平原了。

  “好了,我们现在就在这里先落草,等有了些实力后再去别的地方。”

  自此,圭峰一带多了一伙土匪。

  这里,一座座山峦,不是很高。

  这里,离新会县城不远。

  如今新会战云密布,或者说广东都是战场。

  西宁王李定国是现下明廷不可多得的战神,战功卓著。在他的带领下,明军犹如下山猛虎,一路轻取战果,吓得清兵闻风丧胆。

  只三个多月,明军已经攻陷了半个广东,如今已经开始围困新会,来战者气势汹涌,接战的胆寒,闭城不出。

  在这片地,战事注定要僵持。

  因为新会乃是府城广州的门户,清兵必然要死守下去。

  明清之间的较量僵持住了,浓云密布的战火被局陷于一城一地,其余地方都出现了沉寂。

  但住在这片大地上的农民却受了苦,他们被兵匪上门催收税粮,清兵要收一轮,明军也要收一轮,就连田里没收的稻谷也被抢收走。

  结果,很多农民成了无米之人,有些人迫不得已之下只好落草为寇。

  所以,在陈侯落草的第十天,就收了五个新人,实力增长了一倍。

  但粮食物资,也是必须考虑的事情。

  这一天,陈侯听说附近有明军一个收粮队遭到了清兵的截杀,双方共有近五十号人,来回拼杀了半天。

  “走,我们都带上武器过去看看。”

  在战争的夹缝中,要壮大,就要抓住机遇。

  当陈侯追到战场时,双方已经只剩下了二十多号人,明军劣势,比清兵少了五个战力。

  “我们要不要上。”有刀疤的那个少年握住了刀,跃跃欲试。

  他叫肖秋平,在帮陈侯扛完粮后并没有与另一个扛粮的人回去,而是留了下来。

  “别上,我们的人真正有战斗力的不多,刚来的几个还没脱离农民的性子,说不定一上场就逃了。”

  陈侯不赞成,却不代表要离开,他有着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