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贵在位的时候,向组织部推荐过赵一匡,只是没有能够实现,现在王大纲会不会如胡长贵一样重用?推荐自己为人事局的党组书记人选,年前年后没有实质性的动着,就将二线,就将从位置上退下来。官场对年,赵一匡太理解职位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它就好比一个人的生命,职位没有了,官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又好比一个人的脸面,有职位的时候脸都是阳光的,别人对这张脸是阳光的,自己对这样脸也很注重,保持阳光的态势。如果没有了职位,别人看这张脸就是灰色的,自己也就没有底气保持阳光。r
赵一匡还知道,王大纲新来刚到,按照常规,肯定要提拔重用一批人,这样才能牵动每个人的神经,调动单位每一个人的积极性,特别是年轻人的积极性。调整人员前的这段时间,王大纲肯定如猫一样在暗中仔细的研究单位的每个人,看看谁能为自己所用,看看谁的能力强,时机成熟就会找个机会把这批人调整到重要的岗位。所以一个单位主要领导的调整,也是下属们站队的调整,官场,不怕生错胎,就怕站错队,一个队站错了,就会让一个人失去进步的机会,一步慢,步步慢,这个道理谁都懂。r
这段时间,人事局表面上看是风平浪静,一往如前,实际暗下是激流涌动,每个人也都如狗一样在观察王大纲的每一个举动,在思考如何站队,思考如何进入王大纲的圈子。包括副局长们,如果分不清形势站错队,可以在党组会上把副局长的分工进行调整,分管的处室什么权都没有。局长,是每个人的衣食父母。r
对王大纲,赵一匡也想有个机会打开进入王大纲圈子的大门,从而如老局长在位时一样得到重用,那么很多事就能轻松的控制,人事局党组书记的位置也就是触手可及了,自己根本不用整天思考,也不会如此的累。r
赵一匡是个喜欢思考喜欢联系的人,知道能有今天,得感谢胡长贵老局长对自己的一直信任,虽然对老局长在离开位置之前没有把自己推上单位党组书记的职位很有腹诽,心里也有过以后不再拜访老局长的想法。可是情况有变,要在这场争斗中取胜,胡长贵还是一个可以利用的重要棋子,做人事局局长十多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脉资源肯定比自己要好,老关系肯定很多,只要能出面帮助自己,收获不是自己能想象的。赵一匡也知道,任何事要赶早不赶晚,要尽快行动,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r
赵一匡是个想什么对自己有利就会立即动手实施的人,想到这里就捞起包,关上门,出了办公室,叫上司机,一起到附近的超市买点东西,直奔胡长贵老局长住的小区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