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胡长贵局长来了,因为赵梅和姜玉成之间的矛盾,加上赵梅和老局长身体的内部交流,老局长很多时候就很听赵梅的话。赵一匡就被提拔为人事考试中心的主任兼人事局党组成员,很受胡长贵的重用。铁打的机关流水的干部,胡长贵走了,来了王大纲,赵一匡一直为没有路子进入王大纲部长的视野感到犯愁,关键时候,赵大海又能用得上,看到了阳关,就对前途再次充满信心,如果获得赵大海的帮助,仕途肯定会顺利很多。r
善于研究人的赵一匡,机会来了肯定不会放过,于是,选个适当的机会,带上礼品就去拜访了赵大海,请求帮助。r
因为和赵一匡父亲的关系,在位期间赵大海对赵一匡帮助很多,能力范围内可以说是尽力帮助,一直到从位置上退了下来。不在位置了,就不能参合单位的事,否则,如果领导给你面子那是看的起你,不给你面子,你也无可奈何,人要时刻认清自己的身份。对于赵一匡的贸然来访,赵大海知道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礼仪一番后,坐在客厅里听赵一匡叙说了来的目的。r
赵大海对赵一匡的请求,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赵大海无法对任何人,包括赵一匡解释他和王大纲之间的真实关系。r
赵大海是在普水做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的时候认识王大纲的。那时,赵大海按照“干部年轻化”的要求,每年从全县的“毕业生”和中青年干部中选拔一批有发展前途的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定期考察,优秀的破格提拔,在普安当时称为全市干部改革的试点,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王大纲就是那个时侯进入赵大海视野的。王大纲出生农村,没有任何的关系背景,和他同一批毕业的人基本都是被分配到县直机关单位,只有他和很少的几个人因为没有领导打招呼,被分配到乡镇,在乡镇之间王大纲工作很勤奋,很得乡里的领导重视。于是赵大海就吩咐下面的人先把王大纲从乡里借用到了组织部,准备试用一段时间看看,如果确实优秀就正式调到组织部,名不副实,就返回到乡镇。王大纲在组织部借用期间一切如预料的一样很优秀,几个副部长也很看好,就一致建议赵大海把王大纲正式调进来。毕竟,一个单位进入要一把手拍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