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都市言情 > 面试考官全文阅读 > 第一章(4)领导后面都有记者

第一章(4)领导后面都有记者


“假如当初有你负责金榜人力资源公司,有没有信心做的比李林更好,效益更佳?”r

刘流很不理解赵一匡话里的含义,就给自己鼓劲的说,都是一个人,能力谁高谁低没有比试无法验证,如果有机会,我想做的肯定比李林做得好。r

虽然心里没有底气,但是话是要说的,但是,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都感到信心不足。r

“一个人就要有此信心,这样才能干成事干大事,回去好好把手里的事做好,特别是督促现代化多功能培训中心建设,如果有机会,肯定会给你争取发挥能力的平台!”r

赵一匡似乎随意的说,其实心有所思。r

那天晚上,赵一匡拜访胡长贵后,想到老局长说赵大海和王大纲部长有点渊源,心里很高心,似乎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r

赵一匡和赵大海是老乡,刚上班的时候听人说起过这个人,那是家乡的人提起赵大海都引以为荣。后来,赵大海从县里调整到人事局做副局长才开始与人对上号,但是级别相差太大,没有交情,赵一匡无法进入赵大海的视野,也就没有来往。r

赵一匡和赵大海扯上关系,完全是赵一匡父亲的原因。赵一匡和赵大海老家是同一个乡镇,两家所在的村庄只隔着一条沿河,站在河两岸能看到相互的房屋。虽然老家相距这么近,在单位却相距很远,赵一匡没有路子进入赵大海的圈子。生活如平行线,各自前行,无法交叉。r

两个人真实扯上联系,是一次年底慰问。赵大海到联系的扶贫点,所在家乡慰问离退休老干部。慰问的对象当然都是有点知识能说出像样话的人,否则,是猫是狗的都和领导握手,却说不出一句话,影响领导的情绪,也达不到慰问的效果。要知道每个领导下乡慰问的目的,不是慰问了谁,需要的是电视上的曝光效果,你仔细看看,年终慰问,每个领导后面都有扛着摄像机的电视台记者。r

赵一匡的父亲做过教师,后来改行到乡镇做过组织委员副书记,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说话肯定有条理有思路,就成为每年干部慰问的最佳对象。见面后,赵大海发现慰问的人很面熟,询问过后知道做过自己的老师。有此关系,赵一匡知道后,活动了几次,很快的进入赵大海的视野。所以赵一匡那几年进步很快,在一同进机关的人中,最早成为科长,赵大海退休后,没有人照顾,就一直在科长的位置上没有能够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