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苏家村,苏翎哗啦打开钱袋,几百枚铜板清脆的响声令木婶和秀儿都看直了眼。她们庄稼人靠天靠地吃饭还真的没见过这么多钱。
“翎……翎丫头,这些真的是咱们赚的?”木婶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那是当然!咱们说好的,四六分,然后我那边拿一份给方小姐,至于她收不收就另外说。不收的话,改天买点东西送她。”苏翎干脆利落地说道。
“好!好!”木婶连连点头。
苏翎从怀中掏出今天去县城拿来的订单,眉眼笑得弯弯的:“今天又收了不少订单。看来咱们还能赚一笔。等天气再热一点,我与苏三喜叔叔商量看大户人家需要什么,再弄点特别的卖。”
木婶欣喜非常:“县城里不缺大户人家,这也是一条好的财路啊!”
苏翎连连点头。有一点她还没说,如果这种精心加工绘制的竹篮或者竹制品大受欢迎,那还可以卖到别的县城去。至于怎么卖她都想好了办法。
秀儿在一旁拍手高兴夸道:“我就说翎妹妹脑袋瓜子灵,这种偏门的财路都让她给找到了,以后咱们就不愁了!这可比种地来得轻松容易多了。”
苏翎一听,心中一动。不由感叹。种地辛苦,还得靠天吃饭,做生意贱买贵卖,获利丰厚,难怪会被满口总是仁义道德的仕大夫们看不起,说是不劳而获。其实,做什么都是一样的。
做商人,要东奔西走,要眼光独到,这哪一样不是需要用心的?看不起商人的都是有偏见!
不过秀儿这无心一句倒是提醒了她。她拉过木婶,担忧问道:“木婶,咱们这样做,万一族长与长老们责怪起来怎么说?”她可是没忘记自己的父亲是怎么被赶出
木婶此时完全站在了苏翎一边。她连忙安慰:“你放心,咱们现在是小打小闹,赚不到几文铜板,族长他们以为咱们是女人,只是闲时做点手工补贴下家用。他们是找不到什么借口兴起什么风浪的。如果真的有一天他们要来兴师问罪,我也有办法。”
“什么办法?”苏翎问。
木婶一笑在她耳边说了几句。苏翎一听,笑了:“木婶果然好办法。”
于是一颗心也定了下来。
第二天苏翎就去苏三喜家订竹篮,然后与木婶和秀儿在家中给竹篮画花样。因为她向方府告假,所以绣活就拿到了家中做。只要几天交一次就行。
方翠兰闲来无事,见苏翎竹篮做得好也卖得好,还给了她一份好处费。这钱虽少,但是却是她这位大小姐生平以来第一次赚到的钱。所以她兴头分外足,更加极力帮她推销。而方孝淳终于从县学中放春假回来,一听说苏翎在做竹篮卖,与三五同窗一起帮她的忙。
有了热心的方氏兄妹推销,苏翎的竹篮越卖越多,渐渐地引起了一双眼睛的注意……
……
苏肃元家是个挺大的四合院,东边是主屋,西边是苏肃元的大儿子一房主住的,北边的屋子则是苏肃元的三儿子一房住的。
今天胖得跟球似的周氏与几位同宗的媳妇婶婶们聊天。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一院七八个村妇那是堪比大戏台一样热闹。
周氏坐在板凳上,气呼呼地哼了一声:“听说,苏翎家的那个贱丫头最近和老木家的走得很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