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了首都,李天一还真就有点紧张,老担心有人冲出来查暂住证、身份证,开玩笑,这可是首都啊,心脏啊,自己现在可是黑人啊。好在城门的兵丁象征意义更多一些,也不盘查,见了雨菲雪菲两姐妹只是惊艳了一下而已,三人便直接进了城。南唐承平已久,从烈祖李昪开始就奉行“息兵安民”的国策,倒成了这乱世当中的世外桃源一般,成为饱经战乱沧桑的人们理想的栖身之所,江北的文人雅士更对南唐趋之若鹜,使得这时节的金陵繁华一时。城内仕女如织,无数的文人才子当街卖弄着自己的文彩,吟诗作赋,期待着哪家春情难耐的少女或是春闺寂寞的少妇能与自己发生一番从灵魂到肉体的深刻交流,留下一段豺子佳人的风流韵事。
看看自己十三太保横练的腱子肉,接近巧克力色的皮肤,李天一有点泄气,放到一千多年后自己这卖相或许有些前途,在这个时代,一看就是个靠力气吃饭的,也不怪雨菲、雪菲两姐妹一眼就把自己定义到家丁的范畴里去了。看来想自己想出人头地,路还远着呢。
韩熙载这个时候还没有升到中书舍人的位置,只是个从六品的吏部员外郎,哦相当于中央组织部里的主任级科员吧,薪水只能算是一般,但老韩文章写得极好,文名远播,江南贵族、士人、僧道载金帛求其撰写碑碣的人不绝于道,甚至有以千金求其一文者,韩熙载便成为南唐朝臣中为数不多的富有之家。这家伙性情孤傲,又不知道韬光养晦,大宅子气派得很,要不是雨菲、雪菲两姐妹介绍,李天一还以为这是哪个王爷的府邸呢。
进了角门,绕过影壁,接着就是七拐八绕的回廊,走近后宅,隔着老远就听得丝竹悠悠、娇音袅袅,老韩果然具备腐败份子的潜质,大白天的就弄了一群穿着比较清凉的伎妾载歌载舞,自己在一边拿着檀板哼哼唧唧打着拍子,正喝得高兴。刘仁赡对自己这位老友还真放心,把两个小萝莉放在韩府也不怕学坏了,李天一再次感叹了一下南唐民风的淳朴与开放,嘿嘿,俺喜欢。
两姐妹忙上前拜见了叔父,然后同韩熙载说了李天一的事情。老韩依旧摇头晃脑,眯着眼随口说道:“让王管家安排去吧,府里也不多这一个吃闲饭的。倒是你们姐妹,以后不要老是出去,有空学学女红,读读《女诫》,刘兄将你们托付给我,我就得尽到当叔叔的责任。”然后朝李天一挥了挥手:“下去吧。”
李天一这时才把目光中测量美女的三围中收了回来,仔细看了看这位名人韩熙载。老韩五十来岁的年纪,三缕长髯,头上盘着发髻,身着褐色的长衫,微微发胖的身子端坐在太师椅上,看面相倒是和善得很。不过李天一可是知道这位韩熙载傲气得很,今天自己要是不能拿出点真本事来,以后就只能在下人堆里混了。
一步三摇走到韩熙载面前,李天一拱手一躬,沉声说道:“钓巨鳌者,不投取鱼之饵;断长鲸者,非用割鸡之刀。某以为能放此狂言者,必称得上当世一时之骏杰,今观韩叔言,与一商贾无异,不过尔尔,可见世人传言多半夸大其词,真乃见面不如闻名。”
这两句话乃是韩熙载24岁时为求官向吴睿帝杨溥写的《行止状》中的两句,这篇文章写得文采斐然,气势恢宏,李天一在《全唐文》中曾经读过,没想到今天用上了。韩熙载果然一惊,仔细打量了一下李天一,然后有些不悦地说道:“竖子安知老夫之志,竟敢在此妄言,真乃胆大之极!”雨菲、雪菲两姐妹见韩熙载生气了,连忙向李天一使眼色说道:“你胡说些什么啊,赶紧与韩叔叔赔罪,真是乡下粗人,不懂礼仪。韩叔叔你就别生气了,和他一般见识什么。”说罢连连摇晃韩熙载的胳膊。
李天一却没有领情,直视韩熙载,微微摇了摇头拱手继续说道:“大人所谋者,不过内修政理,外御强敌,铲除奸佞,长驱以定中原耳,此大言煌煌,恐非易事。然大人岂不闻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倘因一时之不遇而纵情声色,萌生退志,窃为大人所不取。为山九仞者功亏一篑,故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宦场沉浮如过眼云烟,就此埋没于温柔乡中,岂非辜负了男儿之身、少年之志?”
“嗯?”韩熙载有些诧异地看了看在一边拱手侍立的李天一,站了起来挥了挥手,让伎妾、乐师尽数退下,这才转身正色问道:“汝也曾为学否?师从何人?”
“日月沉浮,斗转星移,天地万物,皆为吾师,又岂能拘泥于一家之言,某所学甚杂,诸子百家均有涉猎。”
“此亦大言煌煌,可有所作诗赋,呈于我观之,以辨优劣。”
“此事易耳,何须旧作,须臾可就,且请大人品鉴。”李天一装模做样走了几步,朗声吟倒: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果不其然,李天一精心挑选的辛弃疾的《破阵子》一下击中了老韩的要害。韩熙载一下愣住了,坎坷一生的辛弃疾的成名作,自然非同凡响,让老韩同志有了深深的代入感。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自己也曾怀傲世之才,想助南唐一统中原,一展胸中抱负,可惜二十多年过去了,自己也垂垂老矣,渐渐消磨了那份雄心,今天的这个少年,真的很像三十年前的自己,再加上之前的一番言语,此人深得我心!想到此处,韩熙载不禁起了惜才之心,忙问道:“这真是你自己所作?可否再作一首?”
“请大人出题。”
韩熙载有心为难一下这个和自己一样有些狂傲的年轻人,也想看看这少年能否再赋佳作,便笑道:“老夫醉矣,且以醉酒为题,汝可以此为题赋得小令否?”
李天一哈哈一笑,略一沉吟,即兴说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好,好个沉醉不知归路,好个醉里挑灯看剑,老夫自恃文思敏捷,今日有此少年才子,老夫甘拜下风。”韩熙载仿佛遇到了知己一般,兴奋地拍了拍李天一的肩膀。
李天一忙躬身说道:“小子唐突,岂敢与大人比肩,折杀小人了。”
“嗯?刚刚狂傲不羁的劲头哪去了?少年人狂傲一点好,只要有真才实学,那也是狂傲的本领,我且问你,是否有意仕途?老夫可代为引荐。”韩熙载兴奋之余,也顾不得拽文了,上前拉住李天一的手问道。
“小子闲云野鹤习惯了,不愿为官,只求在大人府上吃口闲饭即可。”李天一有些促狭地说道。一听李天一提起这个茬,韩熙载老脸微微一红,忙笑道:“哈哈,老眼昏花,险些与才子交臂失,小友莫怪。你既不愿为官,那请小友为西席,教导一下犬子如何?”
“大人客气了,我还是给公子做个伴读吧,也好常在府上聆听教诲。”
“如此甚好,只是太委屈你这个大才子了。”韩熙载有些惭然地说道:“犬子顽劣,还请天一小友多多费心,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
李天一再次躬身施礼道:“有大人收留,小人已经感激莫名,一定尽心督导公子读书,请大人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