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梦回南唐全文阅读 > 第83章 赈灾(二)

第83章 赈灾(二)


随着李天一带着第一批车队的到来,和州方圆近百里渐渐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开山取石、伐薪烧炭,一个青壮干上一天活,就能得十个铜子或是一升粮食,就是健壮的妇人,或是缝制衣物被服,或是整治饭食,也能有一半的工钱。若是有些手艺,甭管是铁匠、木匠、泥水匠,只要是真有两分本事,工钱还要翻倍。

最吸引这些百姓的,无论男女,只要是出工的,中午都有一顿饭食。这可不是熬得稠乎乎的白粥,真正的粗细杂粮掺在一起的干饭又或是馒头,就着咸菜和煮的稀烂的青菜,只要是塞得下,尽可吃得响饱。

而且还有肉食,或是油汪汪的猪牛羊肉,或是整治得喷香的牲畜下水,虽说这肉食每人每天只是一勺,可别说是招了灾了,就算是平常日子也就是殷实人家才买些肉食打打牙祭。就算剩下的老人孩子,也可以帮忙去喂养牲畜,每天也有定量的饭食。这天气刚刚渐冷,无论男女老少崭新的衣物被褥就分发了下来。

这么优厚的工钱,要做的活计除了修堤便是盖房。天地良心,以往修堤征发劳役,没有工钱不说,还得自带干粮。再说这修堤、盖房可都是为了咱们自己以后的小日子,做人可得凭良心,再说这庄户人没别的,就是有两膀子力气,今天用尽了吃饱了睡上一夜明天还有得是,若是偷奸耍滑,对不住自家良心不说,也让老少爷们都瞧不起。

天刚蒙蒙亮,赵老汉轻手轻脚地从床上爬起来走到外屋,自家的老婆子正在灶前忙活,见赵老汉出来压低了嗓子问道:“咋不多睡会,还早呢。”

赵老汉端起灶台前的瓦罐,倒出还有些温热的水抹了把脸,一边朝门外走一边说道:“不早咧,收拾收拾就去上工了,你轻着点,儿子、媳妇都没起呢,俩人在工地上的活计累,这几天儿子的呼噜都比平时响得多。”

“我省得,自家的孩子我比你心疼。”老婆子一边嗔怪道一边将灶台上的布包递了过来:“刚烙好的饼子,你拿着抽空吃了。”

“不用,我就去放放羊,也不累,挺一挺晌午公家派饭咧。”

老婆子将布包塞到赵老汉怀里道:“儿子媳妇挣来的粮食足够吃着咧,家里一天还就开两顿伙,别平白占着公家的这点便宜还让人笑话!”

烙得焦黄的饼子里夹杂着切得细细的野菜,赵老汉一边啃着还有些烫手的饼子一边回头看着自家的新房子,心里尽是满足和惬意。干打垒夹着秸秆的山墙,碗口粗的檩子上铺的苇席,上面垫了一层沙土又挂了一层茅草,东西屋中间是灶房。就是自家被水淹了的屋子也赶不上这公家给盖的新房子,要硬说有啥不如意的就是窗子还用席子堵着。

“以后慢慢拾掇吧,比起半月前的小窝棚,能住上这房子还能吃饱饭,已经是不敢想的好事了。”

到羊圈赶上自己放的二十几只羊,慢慢溜达着就到了河边。江堤的缺口已经堵上了,原来的大片良田冲刷出大大小小的水泡子,又漫了一层的淤泥,有些地脚一不小心陷下去就得没到齐腰。不过这可难不住赵老汉,周围这方圆几十里,闭着眼睛都能摸得通透。将羊赶到水草茂盛的硬实地,老汉卧在向阳的坡地上,慢慢地享受着难得的好日头。

赵老汉正晒得惬意,忽见一伙人从远处沿着水边慢慢走了过来,正试探着要去一个水泡子,老汉忙喊道:“哦!那后生,去不得,那地脚要陷进去就出不来了。”

来的正是李煜、李天一和何守拙一干人。这两个多月的时日,各种物资流水般从金陵等地运了过来,雇佣的青壮又都玩了命地买力气,和州地段江堤的修复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对一些地段的加固了。何守拙拍着胸脯拿自己的前程担保,修完的江堤二十年不出问题。

可这离上冬封冻还有段时日,离来年的收成更是遥遥无期,即便是没了活干,也不能停了分发粮食。可也不能就让这十万百姓天天吃饱了就在家歇着吧?李天一倒是出了个主意,既然和州城已经被水淹得不成样子,到现在还泡在水里呢,干脆重新挑个地方重新建城吧。

李煜、何守拙、陈冉立马下巴就脱臼了。拜托,这可不是垒几间茅草窝棚,建城?几百万两银子扔进去连个响都听不着。哦,夸张了,不过这缺口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李天一一听缺钱,乐了。咱别的没有,穷得就剩下钱了。义卖大会剩下了三百多万两,彩票第一期就卖了五十多万两,一个月两期,也就是说以后每个月都有几十万两的银子入账,皇上金口玉言可是发了话了,这义卖大会和发行彩票筹集的钱粮,可以随意支配滴。

再说建城需求量最大的不过砖石土木,咱们自己都能解决啊,不过是多出些粮食做工钱罢了。再说,不搞个大工程,这十万百姓吃什么?不搞大工程,哪来的业绩啊?不搞大工程,你郑王爷怎么显出来比那皇太子、皇太弟更有本事呢?

何守拙、陈冉自然一百个赞同,能亲手建起一座城池,那是要写进史书流芳百世滴。李煜觉得动静有点大,得请示他老爹。李璟接到奏折,老怀大慰,“嘉儿果吾李氏千里驹!”立马圈阅同意,哦,是下旨把一干人等一顿猛夸,随即何守拙也从工部要来了建城的图纸和工匠。今天出来准备选个地方,不想遇到了这赵老汉。

“老人家,多谢提醒了。”

一行人走过来,李天一拱手谢过。赵老汉倒也有些眼力,见几人衣着华丽气度不凡,忙还礼:“见过几位大官人。”

李天一咧了咧嘴,这老汉有前途,一眼就看出了俺的理想,可惜俺不是复姓西门呐。既然微服出来,自然要私访一下,李天一继续问道:“老人家,可曾住进了新房?家里可有余粮?”

“劳大官人动问,小老儿一家四口已经搬进新家了,儿子媳妇都给公家干活,粮食给得足着咧,就是不知道这活计能不能干得长久?”

李天一笑道:“这个您老大可放心,有郑王爷在,一定不会再让乡亲们饿了肚子,修好了堤,还有别的活计等着呢。”

“那是,那是!”赵老汉见这位公家人有意和自己唠唠家常,便也敞开了说道:“要说这次朝廷派下来的官,那可是没的说。修堤的时候我去看了,檩子粗的木桩打得密密麻麻,该用石料的地方决不糊弄。唉,要是去年修堤也能这么修,就不会遭这么一场水灾了。”

李天一闻听看了看何守拙,李煜也沉声问道:“何大人,这段江堤去年刚刚修过?怎么会今年就决口了?”

何守拙脸色有些发白,叹息道:“王爷,这老汉说得没错,去年朝廷拨了钱粮休整和州到金陵一段江堤,户部、工部都曾派人主持此事,只是中间具体关节,冯延鲁、查文徽两位尚书或许知情。”

何守拙看了看李煜,狠了狠心继续说道:“下官此次修堤之时,见旧堤之上,只是覆了一层泥沙,或有偷工减料的嫌疑,身为工部佐官,在下也是无颜以对和州父老!”

李天一倒很坦然,没办法,习惯了。钢筋水泥的大桥都能让鞭炮炸塌了,古今同理,豆腐渣工程看来也不是现代人的发明。

告别了赵老汉,李煜回营便写了奏折向自己老爹告了一状,时隔不长便收到了李璟的回话:“安心筑城,其余事非尔所能闻也。”李帅哥一脸的郁闷,自己老爹一会让自己多多关心朝政,一会又搂头给一棒子,到底什么情况?

“郑王不必多虑,陛下也是一片爱子之心,不愿王爷牵扯到朝堂纷争之中而已。”李天一一语点破天机,李帅哥心病尽去,又开始满怀热情地天天在工地上转悠,好好的一个王爷,正式转行成了包工头,搞房地产了。

等真的干起来,李天一才感到这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修建一座城池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于是李天一动用了各种正当和不正当的手段,在和州周围的百姓中又招募了三万多民夫,供给吃食还有不错的工钱,这样的招工条件在这些百姓当中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和州方圆百里上如同一个巨大的蚁窝一般,无数的青壮每天毫不吝惜自己的力气,围着和州城的新址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尽管如此,在几乎不计劳力不计成本的情况下,十万民夫还是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直到保大十七年也就是公元959年的初春,才将这座新城修建起来。

和州城外十里亭,杨柳依依,芳草萋萋。一队人马出了和州,行至十里亭驻足回望,为首的青年丰额骈齿、仪表俊逸,正是郑王李煜。

李天一一旁笑道:“王爷这是舍不得走了?虽说是王爷亲手造就的雄城,可在大唐的版图上不过一隅之地,王爷的天地可不在这里。”

李煜回首叹道:“若无李候及各位大人相助,孤王焉能有此作为。以往只知这大唐花团锦簇、烈火烹油,和州这一年多,孤王也看到了结党营私、民生凋敝,回去要与父皇好好奏对一番才是。走,回金陵!”

李天一看着李煜的背影笑着摇摇头,一年多的时间好像这位千古词帝改变了许多,也许会比原本的李后主做得更好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