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梦回南唐全文阅读 > 第81章 拍卖(三)

第81章 拍卖(三)


一听这公鸭嗓子,李天一便知是冯延已的儿子冯思远,抬头望了过去,果然看见冯思远恶狠狠的目光。据说这货已经让自己踢成了太监,作为男人还有勇气活着,李天一真是同情加佩服。笑眯眯地朝着冯思远拱了拱手,果不其然,这货眼仁都有点象那珊瑚的颜色了。

见有人质疑,孙藐看了看身后的几位供奉点了点头,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站起来拱手道:“这摆件无款无识,通体并无任何奇异之处,未见于任何典籍,故不能断为御用。以老朽的经验来看,这摆件应有五十到八十年之多不过百年,也算不得什么古物,所以估价两千两并不算低。”

“若是后悔捐出来,现在收回去还来得及。”韩熙载这边正肉疼自己的《五牛图》,心情自然不会太好,听得冯思远在一边大放厥词,便噎了一句。

这倒怪不得冯思远,当初送这摆件给冯延已的人只是顺便说了一句“据说是前朝御用的东西”,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礼物增加点分量。冯延已父子只是向随便捐个摆件意思一下,没想到今天老韩等人下了血本,捐出的都是价值巨万的好东西,自己这脸上便有点发烫了,情急之下,冯思远便把这个茬给想起来了。

“若无异议,拍卖开始!”孙藐也有些不悦,齐宝斋声名在外,鉴别古董珠宝就从未打过眼,今天这冯思远可是有点砸齐宝斋招牌的意思。冯延已倒是心知肚明,忙将冯思远拽到座位上,示意拍卖开始。

几番竞价,不过是抬到了六千两。燕王见众人实在是不给冯延已面子,便举手示意一万两将这摆件买下,给冯延已留了几分面皮。

“下面这件拍品,由右仆射游简言游大人捐出。”孙藐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些激动,抬起来的手都稍稍有些颤抖,指着走上台来的供奉一字一句地吼道:“东晋,王右军,行草,丧乱帖!”

“扑!”李天一今天这嘴变了喷壶了,将韩熙载这老脸喷了一回又一回,种上花籽都能长出苗来了。不过这次李天一没去帮着老韩搽脸,呆呆地转过头盯着那供奉展开的卷轴。老韩满脸茶水滴滴答答,和李天一一样,目光呆滞盯着台上,喉咙里嘶嘶作响。

焦黄得有些发黑的卷轴展开,是不足一尺见方的小贴,同样发黄的绢麻纸上共有八行六十二个字:“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王羲之,无论是识字的还是文盲,没听过这名字的怕是不多,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公认的千古第一书圣,尤其晚年书法大成之后,其行草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无人可与其比肩!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没有之一!

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其传世的作品却屈指可数,到了后世能一睹其神韵的只有后人临描、临摹的作品。王羲之最广为人知的书贴便是家喻户晓的《兰亭序》和眼下这幅《丧乱帖》。

《兰亭序》书成近百年一直在民间流传,唐太宗李家老二为了一睹为快,皇帝佬的面子都不要了,派监察御史萧翼施计将《兰亭序》从辨才和尚手里骗了出来,看过之后便赖在手里,一直没有归还。辨才和尚失去真迹,悲痛之余加上惊吓过度,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史传李老二将《兰亭序》殉葬,不过挖开昭陵的温韬却没有发现,又或被武则天藏在乾陵,总之初唐之后便再无《兰亭序》的真迹流传,而在后世也仅存摹本的《丧乱帖》,应该是这个时代书圣唯一的传世真迹了。

“书贴共八行六十二个字,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神采外耀,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经几位供奉鉴定确为王右军所书《丧乱帖》的真迹。”

孙藐也是有些恍惚,盯着书贴满是感叹地喃喃说道:“书圣唯一传世真迹,旷世无价之宝,价值实在无法估量,拍卖开始,诸位竞价吧。”

“橙武、传说级、装备绑定、自带光环、不可掉落.”李天一摇摇头,将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抛在脑后,刚要对仆射大人表示一番感谢,却见韩熙载满脸悲恸,朝游简言拱手道:“游大人,你我相交多年,我竟从未知晓阁下手里有如此宝贝,这么多年竟无缘一睹,你瞒得我好苦!”

游简言苦笑道:“韩大人,这《丧乱帖》也是机缘巧合才落到在下的手中,这么多年,在下也是每年在密室之中赏玩一两次而已,就连家里人都不知道有这书贴的存在。若不是这次手里实在没什么像样的物件,在下也舍不得将这书贴拿出来啊!”

“二十万两!”韩熙载瞪着眼睛地朝孙藐示意出价,然后朝游简言道:“今日义卖大会之后,游大人是不是应该府中设宴表示一下歉意啊?十几年的交情居然比不上一卷书贴,想想就让人齿冷!”

“对极!”常梦锡颔首道:“仆射大人府中似乎还有御赐的二十年陈的剑南烧春,非此等美酒不能表达大人的歉意!”

“一定一定!”都是相交多年意气相投的老友,游简言这宰相也得放低了身段,连连拱手道:“就是诸位不说,今天在下也有此意,天一,你一定要来!”

李天一犹自张口结舌,半晌道:“这便是游大人抱着睡了一夜的宝贝?”

韩熙载喝道:“抱着此等宝贝还能睡着真是可惜了,若是老夫能有幸购得此书贴,定然要好好把玩、临摹,漫说是一夜,就算是十天半月也嫌太短了些。”

众人说话之间,这书贴已经竞价到了四十五万两。虽然是旷世奇珍、无价之宝,可能掏出几十万两银子的巨富还是少数,场面渐渐冷落了下来。

“四十五万两!还有加价的没有?书圣现存唯一真迹,价值无可估量,还有加价的没有?”

“五十万两!”

涨到三十五万两之后,韩熙载便再未参与竞价,每次有人加价,老韩便瞪着发红的眼珠子望过去。听到有人出价五十万两,老韩循声望去,见是位老者举手示意,却也不是外人,齐宝斋的东主孙清徐。

孙藐又吆喝了一阵,见没人继续加价,便让自家东主立了字据。孙清徐放下毛笔朝老韩等人拱手道:“书圣真迹暂由齐宝斋保管,各位大人有暇不妨经过过来坐坐。”

李天一摸了摸下巴,五十万的巨款不但买了个好名声,怕是还套牢了身旁的这几位,这孙东主果然做得好买卖。不过这孙东主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人物,见孙清徐拱手施礼,马仁裕微微一笑道:“老孙,有心了。”

两人正在寒暄之际,台上的孙藐喝道:“今天最后一件拍品,乃是一把宝刀,由当涂候捐献,诸位上眼。”

说罢孙藐接过供奉递过来的饮血捧在手里,握住柄鲛缓缓抽出一截刀刃,只见三指宽的刀面被打磨得雪亮,隐隐一丝血色闪过。孙藐只是抽出了半尺左右的刀身,倒是让那逼人的寒气刺得双眼有些发痛,忙扭过头去,将钢刀放回刀鞘。

那鲨鱼皮的刀鞘本是青绿的本色,其上用银丝镶嵌了些简单的图案,只是末端不知沾染了多少北虏的鲜血已是黄褐色,果然不负“饮血”的名号。

“一把钢刀而已,最多值十两银子,本公子就大方点,一百两买了,回去交给后厨杀猪!”没错,一听这公鸭嗓子没别人,正是冯思远。

不料这次却犯了众怒。李天一两番击退北虏,擒得敌酋柴荣在大唐已经传得家喻户晓,提起这位征北的李候爷,都得挑出大拇指称一声好汉子,真爷们。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位李候爷的粉丝团的忠诚度,那是杠杠的,现在有人跳出来诋毁自己的偶像,这还了得?幸好这冯思远坐在几位王爷的近前,众人不敢造次,不过全场投过来那恶狠狠的目光要是能伤人,这位冯大公子立马就是一筛子了。

孙藐看了一眼冯思远,直接无视,继续说道:“李候爷两次杀退北虏,用得就是在下手里这柄宝刀,李候手持宝刃斩杀北虏上将三员,其余将佐无计其数。”

说道这里,孙藐继续蔑视了一眼冯思远道:“李候爷生擒北虏皇帝柴荣,用得也是这柄宝刀,刀刃之上还曾沾染了那柴荣的颈血。这宝刀本身价值几何暂且不论,可有如此辉煌的战刀却是只此一柄!所以小号几位供奉商议后将底价定为一万两,若无人竞价,这宝刀便由小号买下了。”

“孙掌柜未免太过小气了,既是李候的佩刀,俺也来沾沾李候的煞气,五万两!”

“五万就想沾到李候爷的煞气,岂不是笑话,十万两!”

“十二万两!”

“十五万两!”

李天一原本的心思却和冯延已有些相似,前面见几位大人捐出的宝物,便有些后悔将饮血捐了出去,不想众人如此捧场,一直叫到快二十万两的价钱上,倒让李天一有些意料之外了。

“三十万两!”

“轰!”三十万两买一把钢刀,似乎很难用败家来形容了,众人一片哗然,半晌再无人竞价。孙藐示意买家立下字据,却是金陵米行行首刘金贵。

刘金贵签完字据朝李天一拱手道:“小人也曾随李候到过寿州,李候风仪当世无双,今日小人斗胆购下李候佩刀,却是要借李候的煞气,保得家宅安宁、神鬼辟易。”

李天一忙还礼道:“刘行首太过客气了,天一带郑王及和州灾民多谢刘行首慷慨解囊。”

两人还在客气,孙藐在台上与几位供奉低语了一阵,朗声说道:“本次慈善赈灾义卖大会,共筹得善款白银七百五十九万两,多谢诸位的善举!”

韩熙载拊掌笑道:“有了这笔款项,和州赈灾足够了,省着点用,不但是修堤,怕是安置十万民众这一年的生计缺口也不大了,天一果然妙计百出,胸有锦绣。”

众人纷纷称善,只有一旁的几位王爷面色不豫,望过来的目光里也多了意味。

第二天一早,金陵城几条主要的街路上便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站满了出来警戒的宁国军兵士,九城兵马司、江宁府的差官、衙役也在街巷中来回巡视,一个个如临大敌一般。

紧接着从城中一些高门大院中便赶出来一辆辆马车,车上无一例外都落着几只铁箍铜锁的大木箱。这个时代没有支票也没有银行转账,大笔款项的支付一般都以白银作为结算。五十两的大银锭,两百个装成一只大箱,便是一万两,六百多斤的分量,两个壮汉就可以抬走。

得知今天要有七百多万两银子要运到齐宝斋,而且还都是城中的头面人家,九城兵马司的提举和江宁府的府尹都觉得菊花一紧。这要是出点什么纰漏,自己的乌纱没了不说,下面吃饭的家什怕也不那么稳当了,自然将手下人等统统撒了出去,力求万无一失。

两百多辆马车先后汇集到了齐宝斋,半晌之后又有一大半从齐宝斋朝城中四处散了出去。之后这木箱中白花花的银子就会换成粮食布匹等各种物资,运往和州。

“还真是够麻烦,有需求便是商机,只是现在没那个时间了。”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大堆银子,李天一这脑子里又开始转悠开了。

借着义卖大会聚集的人气,李天一将救灾所需的各种物资分成若干份额,由到会的商贾们自由竞价,价低者便可得到一笔生意,将银子从齐宝斋运走,不过这物资却是要在和州收货。

若是以往的赈灾,都是户部统一采买,然后征发劳役、组织车队才能启运,没有一两个月都出不了金陵城。程序繁琐拖沓不说,这中间上下各个关节自然是都要分润一二。

昨天义卖大会之后,自然就有户部的官员拿着文书找到李天一,一番吹捧之后便要接手这赈灾修堤的物资采购。李天一也没客气,直接把李煜推出来当了挡箭牌,自己直接归郑王领导,除了郑王的手谕和皇上的圣旨,别的就抱歉了,跟我不挨着,您还是歇了吧。

撵走了冯延鲁的手下,李天一招来韩子其几个,分派众人押运物资,又将彩票发行的事情详细列了个章程,托付给孙清徐,自己则告别了一家子女眷,随着第一批运往和州的车队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