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每天学一点超级自控力全文阅读 > 第9章 提升自控力,做心平气和的自己(3)

第9章 提升自控力,做心平气和的自己(3)


  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其实我们大家都要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生活。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切自我的问题,但不是忧虑。关切和忧虑之间的分别是什么呢?让我们再说明白一点。当我们要通过交通拥挤的道路时,就会很注意自己周围的情况,而不是无故的自我忧虑。关切的意思就是要了解问题出在哪里,然后镇定地加以解决。

  美国著名导演罗维尔·汤马斯雇用几名助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影片记录了劳伦斯和他那支多姿多彩的阿拉伯军队,也记录了艾伦贝征服各地的经过。他那个穿插电影中的演讲——“巴勒斯坦的艾伦贝与阿拉伯的劳伦斯”,在全世界引起极大轰动,伦敦的戏剧节因此顺延了六个礼拜,还安排他在卡文花园皇家影院演讲这些冒险故事,并放映他的影片。他在伦敦声名大噪,又游历了好几个国家。后来,他筹备了两年的时间,准备拍摄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纪录片,但期间一连串的时运不济使得他彻底破产了。

  从那时起,他不得不到街口的小餐馆去吃廉价的食物。要不是一位知名的画家——詹姆士·麦克贝借钱给他,他甚至连那点粗陋的食物也吃不起。汤马斯面临庞大的债务感到极度失望,他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可是他却不忧虑。他知道,如果他被霉运弄得垂头丧气的话,那么他在人们眼里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尤其是他的债权人。

  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办事之前,都会买一朵花插在衣襟上,昂首阔步地走在牛津街上。积极而勇敢的生活态度使他没有被挫折击倒。对他而言,挫折是整个人生训练的一部分——是攀登高峰所必须经过的训练,之后他果然又崛起了。

  我们的精神状态对我们的身体和力量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哈德飞在他的著作《力量心理学》里,对这件事有着惊人的说明。他写道:“我请来三个人,用来实验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我们以握力计来度量。要他们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尽全力抓紧握力计。在一般的清醒状态下,他们的平均握力是101磅。第二次实验将他们催眠,并告诉他们,他们非常虚弱,结果他们的平均握力只有29磅——还不到他们正常力量的三分之一。吃饭后再让这些人做第三次实验:催眠他们,告诉他们他们非常强壮,结果他们的握力平均达到142磅。可见当他们在思想里肯定自己有力量之后,他们的力量就增加了百分之五十。”这就是令我们难以置信的心理力量。

  有一件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的真实事例,故事的主人翁就是信仰疗法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曾有一段时间,她认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第一任丈夫在他们婚后不久便去世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抛弃她,和一个有夫之妇私奔了。她只有一个儿子,却因为贫病交加,使她不得不在儿子8岁那年就把他送给别人抚养。

  她生命的转折点,发生在麻省的安理市。有一天很冷,她走路时不小心滑倒了,摔倒在结冰的河上,昏了过去。由于她的脊椎受到了伤害,使她不停地痉挛,甚至连医生也认为她活不久了。医生们说:即使奇迹出现,她也无法再行走了。躺在一张看起来像是送终的床上,艾迪翻开她的《圣经》。她读到《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瘸子到耶稣跟前,耶稣就对瘸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被赦免了。起来,拿着你的被褥回家去吧!’而那人就站起来,回家去了。”

  她发觉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能够赐予她的力量。她立刻下床,开始行走。艾迪说:“这种经验就像引发牛顿灵感的那个苹果一样,使我发现怎样才能让自己好起来,以及怎样使别人也能做到这一点。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里,而一切的影响力都是内心的思想。”

  我们深信我们内心的平静,我们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是什么人,与外在的条件并没有任何关系。思想的运用和思想本身能把地狱变成天堂,也能把天堂变成地狱。拿破仑和海伦·凯勒就是这句话的最好例证。拿破仑拥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却对圣海莲娜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一天是快乐的。”而海伦·凯勒——又瞎、又聋、又哑,却表示:“我发现生活是这样美好!”

  爱默生在他那篇叫作《自信》的文章里这样结尾:“一次政治上的胜利,收入的增加,病体的康复,或是久别好友的归来,或其他纯粹外在的事物,即能提高你的兴致,让你觉得你眼前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千万不要去相信它,事情绝不会是这样的。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没有别的人能带给我们平静。”

  蒙坦,这位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有句话是他生活中的座右铭:“当我们被各种烦恼困扰着,整个人精神紧张不堪时,我们应该明确地告诉自己,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改变我们的心境。”

  威廉·詹姆斯是实用心理学方面的权威,他曾经发表这样的理论:“行动似乎是随着感觉而来,可是实际上,行动和感觉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使我们意志力控制下的行动规律化,也能够间接地使不在意志力控制下的感觉规律化。”他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单凭下定决心就能改变我们的情感,可是我们可以变化我们的动作,而当我们变化动作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改变了我们的感觉。接着,他解释说:“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辞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子。”

  这种简单的办法是不是有用呢?我们不妨自己试一试,让我们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来,挺起胸膛,好好地深吸一口气,然后哼唱一首歌。我们会很快地发现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能够显出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忧虑和颓丧下去了。

  ◎操纵好你的情绪转换器

  如果你想哭,那么总有悲伤的事情让你哭;可如果你打算笑,那凡事也都能让你觉得可笑。

  ——《人性的优点》

  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史密斯教授曾经针对受测者情绪的变化及其个人身心状态做了一个实验。他在实验报告中指出:一般人情绪处于焦虑、愤怒、恐惧情况下时,会有一种来自脑下腺的激素肾上腺皮质刺激素,分泌出来刺激肾上腺,因而影响受测者的生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受测者极易产生心跳加速、口干、胃部胀痛等生理现象。这种情形如果持续进行,就容易引起心脏病、高血压或胃溃疡等后遗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困苦等不愉快的事,而一味地生气、焦虑、怨恨,不但不会使事情好转,反而严重地伤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人不会永远都有好情绪,任何人遇到灾难,情绪都会受到一定影响。这时,你需要操纵好自己情绪的转换器,面对无法改变的不幸或无能为力的事,不妨抬起头来,对天大喊:“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它不可能打败我。”或者耸耸肩,默默地告诉自己:“忘掉它吧,这一切都会过去!”

  作家爱默生在每天睡觉前,总是告诫自己说:“时光一去不返,每天都应尽力做完该做的事。疏忽和荒唐事在所难免,尽快忘掉它们。明天将是新的一天,应当重新开始一切,振作精神,不要使过去的错误成为未来的包袱。”他十分清楚,如果以悔恨来结束一天,实在是不明智之举。爱默生就像一个关门人,在一天结束时就把门关上,将一切忘记。

  曾任英国首相的劳合·乔治也是这样做的。有一天,他和朋友在散步,每经过一扇门,他都随手把门关上。“你没必要把这些门关上。”朋友说。

  “哦,当然有必要。”乔治说,“我这一生都在关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往前看,忘记过去的不愉快,努力向着未来的目标前进。如果某些不好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就不要总是耿耿于怀,应该学会放下,将懊悔关在门外。因为,即使总是想着它,事情的结果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只会白白浪费你的时间。与其在追悔莫及中度过每一天,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呢?你可以制订新的计划,树立新的目标,让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记住,今天不要为昨日的失误而悲伤,否则明天就要为今日的颓丧而懊悔。

  被称为世界剧坛女王的拉莎·贝纳尔曾经在旅途中突遇风暴,不幸在甲板上滚落,足部受了重伤。当她被推进手术室,面临锯腿的厄运时,突然念起了自己所演过的一段台词。记者们以为她是为了缓和一下自己的紧张情绪,可她说:“不是的,是为了给医生和护士们打气。你瞧,他们不是太严肃了吗?”

  拉莎·贝纳尔在面对无法抗拒的灾难时,没有抱怨命运不公,相反地,她勇敢地跳出悲伤、焦虑的情绪,重新燃起生活的激情。一句“他们不是太严肃了吗”,表明她心中的情绪转换器调整到了最佳状态。手术圆满成功,拉莎虽然不能再演戏了,但她还能讲演,她那充满生命热情的讲演使她的戏迷再次为她鼓掌。

  情绪是可以调适的,只要你操纵好情绪的转换器,随时提醒自己、鼓励自己,你就能让自己常常有好情绪。那么,当坏情绪突然来临时,如何调适、操纵好情绪的转换器呢?下面的方法可供你参考:

  合理宣泄。通过体育运动、写日记、听音乐、旅游、找朋友聊天等加以宣泄,也可以在无人的地方大声喊叫或大哭一场来释放自己的压抑情绪。

  转移注意力。遇到困难挫折时,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切断不良情绪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爱好,把不良情绪转移到现实的行为中去。切记不要把心中的烦恼和怨气发泄到他人身上,或采取一些不良的嗜好进行错误应对。

  升华。把不良情绪升华到现实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在情绪不佳时,应理智地面对人生,冷静地对待每一件事情,把着眼点放在改善自己的生活上,全心投入到学习工作之中,以增加自信和动力,淡化不良情绪。

  提升幽默感。“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幽默可以解除心病,对坏心情起到调节作用,并可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

  ◎承认和接受你的情绪

  坏情绪会来,也会去。没什么了不得,没什么好恐慌。轻松地面对它,接纳它。它会感谢你的盛情,不再打扰你。

  ——《积极的人生》

  对于情绪,我们可以有很多具体的词语来描绘,例如将情绪描绘成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不高兴的,满意的和不满意的,温和的和强烈的,短暂的和持久的,等等。由于这些分类的依据较多,所以讲解的时候十分不方便。为了陈述的方便,我们可以将情绪简单地分为消极的情绪和积极的情绪。人的情绪总是从兴奋到抑制,从抑制再到兴奋,往复循环。一个人的情绪不可能一直处于低潮,也不可能一直高涨。从心理学家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人的情绪变化呈现周期性的规律。

  20世纪初,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心理学家斯沃博特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病人因头痛、精神疲倦等,每隔二十三天或二十八天就来治疗一次。于是他们就将二十三天称为“体力定律”,将二十八天称为“情绪定律”。二十年后,特里舍尔发现学生的智力是以三十三天为周期进行变化的,于是他就将其称为“智力定律”。后来,人们就将“体力定律”、“智力定律”和“情绪定律”总称为“生物三节律”。

  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到离开世界为止,生物三节律自始至终没有丝毫变化,而且不受任何后天影响。三种节律都有自己的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日。以情绪为例,在高潮期内,人的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一切活动都被愉悦的心境所笼罩;在临界日内,自我感觉特别不好,健康水平下降,心情烦躁,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在活动中容易发生事故;而在低潮期内,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一切活动都被一种抑郁的心境所笼罩。

  在很多心理学家的报告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情绪周期的描述,有人说是二十八天,有人得到的结论是五个星期……不管怎样,我们可以大致得到这样的概念:人类作为有自然性的动物,存在着情绪上的周期变化。人不可能永远处在积极的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也就是我们心里的感觉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能够很好地控制住情绪,能够自己的情绪自己做主的人。

  我们对待情绪的基本态度是:承认和接受它。因为对任何问题,如果你不面对它,不肯承认它,那么你只能被动地受它影响,而无法很好地处理它。

  不同性格的人对情感的要求程度不同,但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不断地压制情感会导致心理障碍,包括心理矛盾、心理压抑、情感纠葛、自我否定、模糊不清、飘浮不定的忧虑。而在那些对与身心相关疾病感兴趣的医生中也存在一个共识,即情感压抑是导致某些疾病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