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开始了,经过一番较量,很快到了定输赢的最后一把,只见洪二小姐自信地翻起自己的牌,点数很大,此时一片安静,所有人都等着哈儿亮底牌。然而他并没有亮自己的底牌,而是认输了。这时,站在哈儿背后的助手急了,因为他刚刚已经看到底牌,不是输了,而是赢了,于是,他急忙走过去,翻起底牌。所有人都愣住了,因为牌面确实比洪二小姐大,可为什么哈儿要认输呢?
洪二小姐更是愕然,问哈儿,“你为什么要认输?想讨好我?我最讨厌别人讨好我!”
哈儿答:“你误会了,其实这赌局,从一开始我就是输家,论财力,我永远也比不过你。”
洪二小姐心里很高兴,说:“我欣赏你的胸怀,但我不喜欢欠别人的情,所以,还是请你提你的要求吧?”
此时,似乎事情已成定局,哈儿肯定会抓住机会,要求洪二小姐收回收购计划的。
然而,令谁都没想到,哈儿说:“我的要求就是,想请洪二小姐赏个脸,一起吃顿饭。”
就这样,后来,洪二小姐不但收回了收购计划,二人还成了挚交好友,哈儿处处得到洪二小姐的帮助。
在有些人看来,哈儿主动认输,还不懂乘胜追击,不是个聪明人,但他却是大智若愚,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不然,就只是赢了场扑克,而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对手,不可能和洪二小姐成为好朋友,更不可能得到她的帮助,最终输的,还是自己。
要成就一番事业,不单需要聪明,更需要智慧。如果一个人光有聪明,而缺少智慧,就会沦为一部机器,是莽夫,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常做杀鸡取卵、拔苗助长的事,而不得要领;如果一个人不仅有聪明,又拥有智慧,则往往会事半功倍,尤其是处理人际关系这类事,缺少智慧是不行的。
每个人都拥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让自己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许多人的智慧都和当下的自己相分离,无法服务于自己的人生,空拥有满怀的智慧。用不太恰当的话说,就好比一个全身上下都揣满金子却视而不见,反而向别人讨要面包吃的人。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又是谁把你的智慧藏起来了呢?
还记得前面谈到的“失去灵活性的心理模型”吗?你知道为什么心理模型会失去灵活性吗?你知道是什么让心理模型失去灵活性吗?
研究发现,当一个人陷入失去灵活性的心理模型时,都有这样一些特点,他会极力试图控制或否定自我及他人的体验。比如“我一定要拥有/不要……”、“这不是我”等,且内在态度倾向于较为强烈、不稳定及强硬。就如上节那个敏感的男孩,内在“我一定要做好防范,绝不能再被偷”,让他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身体受触碰这一点上,而让这个心理模型独立出来,从而与其他心理模型及内在智慧产生分离。就像你去餐厅吃饭,你说“我只要吃豆腐”,那就意味着把其他美食都排除在外了,而且这种要求越强烈,就更会看不到其他美食,不是吗?
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有多少次和他人争得面红耳赤,毫不退让,只因要坚持“我是对的”;有多少次教育孩子时大声训斥,即使没有效果,也决不平等对话,只因“父母就应该在子女面前有威信”;有多少次招聘员工时,尽管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却将其拒之门外,只因“按公司规定,他的学历太低”。瞧瞧,一定要坚持错或对,一定要坚持好或不好,只有坚持,没有妥协,只有黑白,没有灰色,正是事事一定要划出明确的界线,让你和智慧无缘,让“有舍才有得”仅成为自认为很有道理,却仅适合挂在嘴边的话而已,只因你坚持一定要“得”。
水总要往低处流,树叶总要往地上落,尊重现实,接纳事实,保持平静的心态,才能充分运用自身的智慧,建设幸福美满的生活。
谈了这么多,看看,假如遇到下面的来访者,是不是可以轻松地运用催眠术帮助他了呢?
有个女孩,有一天回到家,进门发现家里被盗了,因为早上出门时忘了锁门,盗贼就像回自己家一样进来,辛辛苦苦攒了近一年的五万元钱被偷一空。她感到非常气愤,也非常委屈。
从此,每次出门时,她都会非常小心,仔细检查门是否锁好,有时走到楼下了,心里又感觉不踏实,担心门是否忘锁了,越想越不确定,又要急急忙忙上楼检查一遍才放心;每晚睡觉之前,也要检查好几遍门,确定反锁好了,才能放心睡觉。
就这样,慢慢地,他发现自己检查门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有时到了公司,一想到家门可能没锁好,也要请假回家看看才放心。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工作和生活了,很是苦恼。
俗话说:光学不练假把式,光练不学傻把式,又学又练真把式。下面你就当这个案例是单纯性的,好好分析分析,琢磨琢磨,当你引导她进入催眠状态后,你将会如何帮助她恢复正常的生活。
在后面的章节中,会就这个案例进行讲述,还会告诉读者:除了常规催眠治疗方法外,如何用艾瑞克森独有的技术,巧妙地、快速地解决此问题。
4.要成功,就别再窝里斗
枯燥的理论总是容易让人睡觉,生动的例子总能更简单地说明问题,让人能在体会他人故事的同时,又能轻松地学习。
既然这样,那就让我们继续来看看一个高考落榜生的苦楚。
在高中时,小陈曾有个理想,将来要做一名出色的演员,出演国际一流的电影。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努力学习表演才艺和文化知识,准备报考中央戏剧学院。他确实有一定的表演天赋,才艺深受指导老师的欣赏,大家都对他很有信心,为此他也对自己很有信心。
在才艺考试的前一天,为了让自己有个轻松的状态,面对第二天的考试,他决定到附近公园去好好玩一玩,放松放松心情。因为不懂保健知识,在游乐场玩得满身大汗后,没用毛巾擦干身上的汗水,就急着去吹风扇。当时确实很爽,可刚回到家,就感觉不对劲了,着凉感冒了,晚上还发起烧来。尽管打了针也吃了药,却不理想,大脑有点混沌不清。
以头脑混沌的状态参加才艺考试,结果是肯定的,他落榜了。
为此他感到痛苦万分,不断自责,不断问自己:“为什么那天不待在家里?”“为什么要急于去吹风扇?”“为什么偏偏要去游乐场?”……像变了个人似的。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复读,准备来年再考。
然而,以这种状态参加复读,他没半点优势,上课时常常发呆、走神,一学期下来,各科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这让他心里非常着急、焦虑,并开始失眠,担心第二次落榜,假如再落榜,自己将无路可走,越这样想,心里就越着急,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窒息感。就这样,他硬顶着坚持到高考。
又到了才艺考试的前一天,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老实地待在家里。然而这并没有让他太平,而是陷入了极度的焦虑和恐慌中,头脑里一次次地出现名落孙山的画面,挥之不去。到了傍晚,他发现自己竟然再次感冒,晚上也再次发烧起来。这就等于宣布他再次落榜,让他痛苦万分,彻夜难眠。
第二天,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焦虑万分地去参加才艺考试,结果可想而知,别说中央戏剧学院,连普通的艺校都没考上,再次名落孙山。
面对这样的结果,他几乎要崩溃了,他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开始全盘否定自己,开始更严厉地指责、批评、埋怨自己,把能想到的,最狠的训斥话都用在了自己身上。并学会了抽烟、酗酒,不管父母家人怎么劝诫,都没有用。
他没有再复读,也没有工作,做什么事都觉得没劲,就这样整日游游荡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就是一堆烂泥”。
在沟通中他还告诉我,从第一次高考失利开始,就感觉心里好像有两个人在打架,而且打得很激烈,心里还时常好像有个声音在说:“你不行的,一定还会落榜的!”
从第一次高考失利开始,小陈就不愿尊重现实,接纳自己的失利,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失利的自己,在内心不断地跟自己斗争,把自己斗得遍体鳞伤,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内耗中。自然就没有精力用在学习和复习上,这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也由此引发了更多的问题,直至彻底打倒自己。
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显示,生活中,许多人都不同程度上有内斗的经验,甚至有人可以允许他人犯错,而对自己的一点小过失,就抓住不放,非要痛批一顿才肯收手。
这种内斗不但无益,而且是有害的,它会消耗一个人的精力,做其他事情的精力减少,而内斗得越厉害,身心疲惫感就越强烈。严重的还会产生分裂感,就像心里有两股力量往不同的方向撕扯自己一样,非常痛苦。
那么何为内斗?为什么说内斗无益?内斗又是怎样消耗精力的呢?
人的心理可以简单地比喻成有两个人赶同一辆马车,一个名叫外在自己,另一个名叫内在自己。名叫外在自己的人,他主要负责决定去哪里、计算哪条路更近、合计盘缠的使用以及观察前方路况等。他擅长的工作是线性关系的逻辑分析、计算等,比如A=B,B=C,所以A=C,这就是线性关系计算,通常称这种能力为聪明的。
名叫内在自己的人,他主要负责赶车、马匹粮草照料、车辆保养以及向外在自己提出建议等。他擅长的工作更多的是经验性、类比性的等,通常称这种能力为智慧的。
从他们的分工来看,马车要顺利到达目的地,两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们是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所以配合、协调得越好,马车就走得越顺利。
配合协调工作,就难免会出现意见分歧,最常见的有: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总是线性关系,所以外在自己常会聪明反被聪明误,犯目光短浅的错误,此时,就需要内在自己用智慧进行矫正。比如:A和B是朋友,B和C也是朋友,外在自己就会认为B和C也是朋友,此时就需要内在自己来矫正;再比如:外在自己能从苹果里找出所有的种子,而内在自己同时还能透过种子,看到一片苹果园。
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过于强调理性的人,往往也更容易做杀鸡取卵的事,或是大费周折才勉强做好的事,却弄不明白,为何他人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这就是过分相信和依赖聪明,而埋没了智慧的结果。
那么内斗,就是这两个赶马车的打起来了,可想而知会是什么情况了。通常是这样开始的,比如马车在走的过程中,不小心陷进了泥潭里,本来他们可以合作把马车拉出泥潭,可叫外在自己没有这样做,而是坐在马车上破口大骂,指责赶车的内在自己:“你怎么这么笨呢!把马车赶进泥潭里……”想想看,假如你是赶车的内在自己,你会怎么样呢?肯定会反击对方,不是吗?于是,两个人就打起来了。
这就是内斗的形象比喻模型。而要消除自我的内斗,让自己重新实现身心统一,那就要从自我接纳、自我理解、自我尊重、自我信任和自我支持开始,一步一步修复和自己的关系。如果情况不太严重,可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或请心理咨询师作指导,而比较严重的情况,则最好在催眠状态下进行,那将会更有效。
修复了和自己的关系,身心实现统一了,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精力、智慧等,来建设你想要的美好将来。
5.易经法则和心理作用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心中出现一些不喜欢或不想要的想法、念头、画面、感觉等,而越回避或控制不要想它们,它们就越出现,挥之不去。比如失恋者想忘掉对方,心里却偏偏更加忘不掉,甚至越来越深刻;再比如让一些没经验的人登台演讲,还没上台,脑子里就止不住地出现一些画面,因为自己讲得不好而出丑等,越控制不要想这些,画面和想法就越多,让人无法专心于演讲。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车祸后的烦恼。
几年前,周先生和家人自驾车回家乡探亲,习惯了在城市走大马路的他,对家乡双车道的路感觉不太适应,总感觉太窄了,这让他格外小心,心里有些紧张。然而往往是这样,越是小心,心里就越紧张,遇到突发情况,就手忙脚乱起来,反而更容易出问题。
果不其然,就在快到家的笔直的路上出问题了。还有几公里就到家了,已经仿佛能闻到妈妈做的蒸鸡蛋的味道,他心里期待着,突然,路边上的一头小水牛猛然回头,这让他措手不及,无意识地往右闪躲,正面撞在水牛身上。
虽然这是一次意外,却让他非常恐惧、焦虑,脑海里常常出现撞车的画面。一次他心里偶然出现一些想法:如果上次撞的不是牛,而是人那会怎样?下次会不会撞上人呢?要是撞上人了,会不会坐牢?那样自己的子女妻子怎么办等?他越想越怕,恐惧无比,以致当他走进驾驶室时,出现心跳加速,额头冷汗不止,手脚冰凉甚至有点颤抖,脑海里不断出现各种撞车的恐怖画面,仿佛心里还一股声音在说:“不能开车,会撞车的。”而当他走出驾驶室时,又会很快平复心情,恢复正常状态。
这让他很苦恼,无异于宣判自己今后将无缘自驾车,同时心里也担忧,将来会不会发展成连坐车也恐惧,所以寻求帮助。
本案例中周先生的情况,因为相对严重一些,想通过自我催眠调整,一般来说起效会是比较慢的,而由催眠师协助则会很快就能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说明人心理上的一些特点,当你掌握和运用这些特点,结合自我催眠,在问题还比较轻时就及时自我调整,则能防止问题恶化,恢复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