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全文阅读 > 第41章 风急天高

第41章 风急天高


幽客海阴路,留戍淮阳津。垂情向春草,知是故乡人。

齐州水灾最严重,却解决得最好。行队未近城门,宫中已下三道圣旨嘉奖诸人,尤赞玉安。

圣旨让玉安更觉废后事态严重。

马不停蹄地回到宫廷,玉安终究晚了一步,柔仪殿空空如也。她问宫人后方知官家已经于昨天下旨昭告天下,皇后无子,自愿退位修道,赐名清悟,降为净妃,居长宁宫。

依皇后被罗织的罪名已足以置其死地,皇帝匆匆降诏想必是为了保她平安。玉安即刻前往福宁殿面圣,赵祯却以龙体不适为由避而不见。

玉安招来小林子问话,得知废后诏书拟定后,范仲淹和众谏官联名上书称“后无过,不可废”,奏章却都被扣在了中书省,根本没有传递到赵祯手中。

“官家知道大臣们的奏章吗?”

“官家似不晓得,但是小的总觉得有些蹊跷。朝廷会掀起轩然大波连小的都知道,官家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皇后的案子铁证如山,天衣无缝,如果无法用证据为她洗刷清白,即使皇帝信她,也不得不依宋律处罚。此情形下他不纳百官进言,让中书省担了责任,大臣们怨恨的便是中书省,他朝若想重新翻案或是制衡中书,这件事都可以拿来做文章。

玉安心知如果赵祯听信了谗言,事情尚有转机,但目前看来他已经有自己的打算,事情便已无可挽回。

连续三天,赵祯都对玉安避而不见。但圣旨却到了霁月阁,就齐州治水大行封赏,赐采邑,晋封楚国公主。隐约揣度到赵祯的心意,玉安亦不再造次。直到十天后,废后风波已渐渐平息,玉安方才带着笙平来到了长宁宫。

长宁宫原名长乐宫,前朝修建,后被大火焚毁,先帝重建用以供奉各路神仙,较为偏僻,天气阴冷,岁月清苦。

长宁宫供奉的虽是道教神仙,但皇后一向喜欢佛法,故远远便听到木鱼声声。迈步进入殿堂后,堂上神像森森,油灯长明。皇后一身素服,双目微闭,手握佛珠,口中念念有词。玉箫随侍在侧,为灯里填些香油。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玉安跨进门槛时,皇后正默默念着《金刚经》里的经文。

“娘娘。”她轻声叫道。木鱼声停,皇后睁开双眼。玉安走到她跟前蹲下身道:“对不起,玉安回来晚了!”

皇后微微一笑,脸色却是无比的平静,道:“玉安,谢谢你来看我。”

玉安诧异地看着她,“娘娘……”

身后的玉箫道:“公主可算是回来了。娘娘遭逢奸人陷害,还请公主转告官家,求他明察啊!”

皇后摇摇头,淡然一笑,“官家一生谨慎行事,畏天地,守法度,敬臣民,又岂会为了我而违反宫规律法?我得势时,别人在我掌中,如今得势的人,何尝不在官家掌中?而官家又何尝不在臣民掌中呢?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世事兜了个圈子,终有一天还会回来的。这些年来我高居后位,料理后宫,真是太累了。像现在这样白天诵读经书,夜晚在梦里和正阳、祈铉相会,倒是难得的清静。”

玉安抬眼看着跟前的神像,尊尊面带微笑。皇后改变的不只是身份,她的心也改变了。

曾经玉安是那么痛恨高高在上、手握权柄的皇后,可如今她跌落高座,玉安却发现起初对她的恨意,早已在蒙受她谆谆教诲的点滴中烟消云散。

“玉安贺喜娘娘终得这清静的太平时光,娘娘保重。”临别时,玉安俯身向皇后行了一个大礼。

走出正殿,玉安觉得心事沉沉。当木鱼声渐远时,出门相送的玉箫突然拉住她的衣袖,跪在了她的跟前。

“玉安公主,皇后虽看破红尘事,可暗地里作祟的小人却未必会这么轻易地放过她,求您看在娘娘对你有再造之恩的分上帮帮她!”

玉安连忙扶起玉箫,问道:“玉箫姐姐,当初是谁推荐那个奶娘进宫的?”

“她确实是国舅爷家里的人,娘娘见她细心周到,便留下了。”

“玉箫姐姐可知道五皇子中毒有多深?”

“五皇子服药的时间不长,但他年幼,伤着了脑子,长大后说不定会是个白痴。”玉箫叹息道,“如果娘娘当初听从了公主的建议,除掉这个恶妇,又怎么会像今天这样有苦难言。”

“虎毒不食子,这未必是尚美人所为。”玉安摇摇头,“册封皇后必定会赏赐九十九工匠三年打造的凤冠凤袍,劳力费时,因此历代皇后的礼服都是代代相传。不知娘娘的这套服裳如今在哪里?”

玉箫道:“娘娘被废后,官家却没有下令收回那套凤冠凤袍,我知道其中的利害,故悄悄存放在长宁宫一处秘密的地方。”

“那好。”玉安思忖片刻后凑到玉箫的耳边低语几句。玉箫会意地点点头,玉安便带着笙平辞别了长宁宫。

翌日,官家便传召玉安到观文殿侍读,并咨以政事,一切似回到了从前。皇后被废后,因为玉安最熟悉她的职分,许多事便分派到了玉安的身上,玉安便将墨兰调回了司寝局担任司苑,以自由出入各殿阁,同时许承佑和内侍们的联系也更频繁了。

虽然在离宫前为皇后翻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她还是想做一些尝试。

霁月阁的生活很平静,但朝中却越来越不太平。新政如火如荼,越来越触及旧派大臣的根基,反对声越来越强烈。而派驻各地的按察使也确有以权谋私,中饱私囊之行径。奏章上到朝堂,新旧两派的相互攻讦几乎是早朝的必修课。

赵祯自知“除旧”方能“迎新”,亦只将两派的冲突视为变革中的阵痛,各自安抚后一切照旧,并不放在心上。直到御史中丞王拱辰的一道上疏引起了他的注意。

国朝对外戚、内侍、朝臣的各种约束,无一不体现了历代帝王们对朋党的厌恶,故当王拱辰提及新派的谏官和名士聚集醉酒后评点古今政事,“出了大朝又入小朝”,赵祯便即刻传了范仲淹等人亲自过问。

不料范仲淹认为君子结党则于天下有利,不但不认为是错,反而颇感自豪。赵祯虽不便多说,心里却极不认同。渐渐地,他开始隐约感到新政已渐渐沦为朝中结成派系的借口,外事不成却内耗无数。因此他便采纳了莫允贤的建议,开始考虑祈鉴和祈钧的婚事,并将立储之事提上了日程。

新政虽有诸多争端,但祈鉴在修习武备和齐州治水的成绩却是有目共睹。以他的锐气和魄力,或许能做比朝中大臣更多的事。

赵祯亦是在为两子议亲的过程中,得知子泫和漱雪已经定亲。他虽颇有些遗憾,却也没有太过在意,毕竟朝中青年才俊比比皆是,要挑一个满意的女婿并不难。赵祯便将此事交予梅妃操办。王公贵胄子弟,十八岁到三十岁,尚未婚娶的,皆可考虑成为玉安的驸马。

几日过去,赵祯向梅妃问询此事后道:“此事不宜急进,一定要让玉安慢慢挑选,可别委屈了她。”

梅妃道:“这就难了。朝中能与子泫比肩的青年才俊本就不多,何况驸马又必须调任虚职,即使玉安挑中,官家也未必舍得啊!”

赵祯顺手拿起名册,仔细翻阅后道:“我看曹仪的儿子曹诵和莫允贤就都不错。你试探一下玉安对他们两人的看法。祖制不必事事拘泥,玉安公主的驸马仍旧可以做朝廷的栋梁。”

玉安孤身无外戚,赵祯愿为她破例并不难理解。梅妃便道:“官家怎么看这两位公子的?”

赵祯略思片刻后道:“曹诵学问一般,但绘画颇有灵气,何况上次肯为玉安挺身而出,可见他对玉安是一片真心。而莫允贤虽然出身商贾,但才识人品皆称一流,且据我看,他对玉安也该是有些好感的。虽然我很不舍得玉安,但女大当嫁,将她嫁给身边的人,日后她也能常进宫来陪我下棋说话。”

八月十四,祈钧的生日再次临近。

自从辽国使臣端午节前来劝说大宋勿与西夏议和后,朝廷便先后派了两批使臣分别前往西夏和辽国对他们进行安抚。“四谏”之一的右正言余靖受命出使辽国并维护了国朝利益,深得赵祯赞许,其小女儿湘绫恰年方十七,知书识礼,赵祯与梅妃便将其议定为祈钧的王妃,并借着中秋菊盛在琼林苑设宴,邀请皇子、公主和宫外亲友一同参加。

因为是赴梅妃的宴,笙平特意为玉安梳了梅花髻。镜中的玉安娥眉淡淡,双颊光华,是举世无双的妙人儿。

玉梳起起落落,笙平的手沉甸甸的。她知道赵祯也奈何不了子泫和漱雪的婚事,这对有情人终难成眷属。公主和子泫情深似海,却又都那么平静,因此,每一个清晨她都分外紧张,因为她知道或许哪天醒来,公主的床榻就会变成空的。

这些日子随着玉安历经惊涛骇浪,对她不断心生敬佩和怜惜,来霁月阁的初衷已经变得模糊不清,跟着玉安早就变成了一种让她感到踏实的习惯。

正在这时,许承佑送来了子泫的书信。读完信,玉安的脸色仍旧平静,但笑意却藏在眼角。

“公主,高公子说了什么?”笙平紧张地问。

玉安抬头看她,眼睛亮如星辰,“笙平,漱雪向高家提出了解除婚约。虽然子泫的爹娘暂时还不同意,但假以时日,他们定然也无法阻止。”

笙平一把紧紧地抱住她,泪水涌出了眼眶,“这么说我就不用和你分开了?”

“当然!”玉安坚定地点点头,“这世上除了子泫,你是我最亲的人,我今生今世都不会和你分开!”

琼林苑内长亭百步,垂杨蘸水,烟草铺堤。是日祈钧并未大宴宾客,受邀者男女共计不过二三十人。璎珞亦在受邀之列,只是她前日吃食坏了肚子,未能前往。玉安到时,子泫、梅家姐妹和传说中的准王妃都已经到了,这余家三小姐眉清目秀,斯文有礼,尤擅诗词对仗,和祈钧可谓琴瑟和鸣。

众人一起煮酒猜谜,好不热闹。宴席将开之时,祈鉴也风尘仆仆地赶来了。他的贺礼竟是曹子建的文房四宝,该宝让文人墨客为之趋之若鹜,如今竟让祈鉴得到了,足见他的用心。梅妃的心也算有了安慰。眼下官家议定了祈钧的婚事,对祈鉴的婚事却一再踌躇,内心的偏向已不言而喻。若祈鉴能真心与祈钧和平相处,倒也令人欣慰。

男女分别入席。宴罢便聚在一起赏菊品酒。青年男女相聚,话题天南海北,论及古今。梅妃随着年纪渐增,也越发喜欢孩子们的热闹气氛,始终笑逐颜开。

祈钧的婚期议定后,祈鉴便成了宫里的热门话题。因祈鉴渐成最可能的储君人选,说媒的命妇将玉京殿的门槛都快踏破了。但祈鉴已隐约感到赵祯已经对新派大臣不再热情,在这晦暗未明之时和任何一派走近都不是好事,故以“须由爹爹定夺”为由拒绝了苗妃相中的几人,亦再三叮嘱她勿热衷操持,否则将“坏了大计”,苗妃被他吓唬后便再不敢擅作主张。

但一波平了一波又起。因西夏和辽国剑拔弩张,辽国便送了几位绝色美女至雍王府,希望将来他能够支持出兵襄助辽国,祈鉴以不忍让几位姑娘背井离乡为由拒而不受,几位美女原本十分愿意回家,见祈鉴本人后发现他器宇不凡,又纷纷后悔,哭闹着不肯离开,最后又是大费周折才没有损害两国邦交。

此事一传开便成了一段英雄拒美人的笑谈。梅妃故而也打趣他道:“要根据这民间议亲的风俗,我们的雍王才貌万里挑一,家世就更不用说了,这契丹的女子若想嫁过来,即便不是公主,也须是王侯千金才行,否则是断不能入雍王眼睛的。”

一席话引来一片笑声。祈鉴应和着笑道:“梅娘子说得倒是有理,不过我听说外域女子刁蛮强悍,娶来那样一位公主岂不是自讨苦吃?娶妻娶贤,我倒是很羡慕四哥这般福气。”

梅妃的眼波一转,目光落在了漱雪和蘅冰的身上。漱雪解除婚约的事她反对却无力阻拦,两个侄女的婚事便成了她的心事。苗妃近日常常召蘅冰入宫,似有心让她做祈鉴的侧妃,但这日梅妃见祈鉴由始至终未看蘅冰一眼,目光倒是不时掠过漱雪,心里便暗自有了主意。如果将漱雪嫁给祈鉴,将来若是他继承了皇位,姐妹俩即使为妃亦不会影响梅家的地位,岂不是殊途同归?因此她漫不经心地夹起一个南瓜饼道:“这话说得有理。论起相夫教子,还是咱们大宋国的女子是最好的了。例如咱们漱雪和蘅冰,就是一等一的好。”

祈鉴的嘴角挂着一弯浅笑,目光迅速掠过众人,却唯独避开了漱雪,道:“梅家小姐玉洁冰清,是神仙一样的人物,自然也要神仙一样的人物才配得上的。”

宴罢,众人行了一番酒令,梅妃称有些困乏,提前回宫去了。梅妃走后,年轻人兴致未减,尤其是初次和大家见面的湘绫,对各处都充满了好奇。只是琼林苑大家都来了数次,各种菊花也早已看腻,蘅冰便道:“这么逛着也没意思,我听说高家后园开出了紫红色的茶花,不如一起到高家赏花去!”

子泫未来得及开口,祈钧却说话了,“听说子沣的夫人快生产了,我们也正巧去探望探望她。”

一听这话,众人都来了兴致。子泫也对这个提议颇为心动。眼下高珏夫妇虽勉强同意解除婚约,但对玉安的成见仍在。如果玉安肯前往拜访,或许他们的印象会有所改观。

只是一旁的漱雪沉吟片刻后道:“你们好好玩,我有些疲倦,先回去了。”

蘅冰连忙拉住她,“姐姐怎么可以现在离去?高家少夫人即将临盆,你若去了便可以帮她把脉安胎,使她更加安心啊!”

祈鉴转头看着漱雪,眼眸里满是期待,“蘅冰说得有道理,一起去吧!”

漱雪抬眼看他片刻后一直沉默不语,却也没有再说离去的话。

子沣陪同高珏夫妇外出赴宴未归,照君尚在午睡,子泫便径直带各人到后园赏花。这并不是山茶开花的季节。高家后园的山茶树摇曳着碧绿的树枝养精蓄锐,但靠近湖边的一小丛山茶却因得了特殊的光照和温度而开出了紫红色的花儿。大家在一旁啧啧赞叹着,子泫则颇为自得地看着玉安。

子沣房里的丫鬟来报说少夫人午睡醒了,请王爷、公主和小姐前去喝茶。到了子沣居住的院子,照君正站在院落中央指挥两个丫鬟准备茶具。见到众人,她欣然相迎,众人便各自在桂树下落座。那株桂树上的花儿已经开了,散落满地,溢出浓郁的芳香。

照君腹中的胎儿已经八个多月了。宽松的衣裳掩住腹中的胎儿,却掩不住她脸上的喜悦。不过她虽然容光满面,额头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见此情状,祈鉴走到漱雪身后,轻声道:“我看少夫人的气色有些奇怪,你能不能帮她看看?”

他的细心及语气中放下身段的恳求都让漱雪心生疑惑。她犹豫片刻后点了点头,走到照君的跟前。为了不令照君感到压力,几句寒暄后她顺理成章地在照君的身边坐下了,笑问道:“漱雪听说向来是张医官为少夫人安胎的,不知少夫人一向可好?”

照君抿嘴笑道:“张医官心思细,去齐州前也不忘留下方子,还派了他的大弟子前来问诊,因此我和腹中的麟儿一切都好。”

一旁的湘绫好奇地问道:“少夫人已经知道腹中是男胎了?”

照君面色飞红,含羞地点点头。

“这是如何知道的?”湘绫好奇地问。

漱雪微笑道:“余姑娘有所不知,男胎和女胎脉象不同,待胎儿成型时,医官通过把脉便可以分辨男女。”一边说着,她轻轻拉着照君的手为湘绫示范,“少夫人的脉象沉着有力,便是公子的征兆。”

不着痕迹便为照君把了脉,祈鉴暗地佩服漱雪的聪明,然而看到一丝阴云从漱雪脸上飘过时,他的心顿时收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