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毛泽东笔下的诗文典故全文阅读 > 第89章 惩前毖后

第89章 惩前毖后


  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

  《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27—828页。

  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之所以发生很大的效力,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运动中展开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96页。

  “惩前毖后”一语,出自《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惩”即受警戒,“毖”是谨慎。意思是我一定痛戒以前的错误,谨慎今后的言行。

  在提出全党普遍整风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并着重分析了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残余的表现及其危害之后,毛泽东进而指出:“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这实际上提出了整风运动的宗旨问题。“惩前毖后”和“治病救人”的方针,是同“左”倾错误领导所实行的“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恰好相反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之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思想不仅在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且开始在各地贯彻。当时的中央派遣许多中央代表或“新的领导干部”到全国各地去,对革命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的地方党组织进行所谓“改造”。他们对怀疑、不满意或者不支持他们的同志,动辄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富农路线”、“两面派”等帽子,加以“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甚至以同罪犯和敌人作斗争的方式来进行党内斗争,使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干部受到诬蔑和伤害,并直接导致了各根据地肃反斗争的严重扩大化错误,给党造成了重大损失。

  正是因为有这样沉痛的教训,毛泽东在领导延安整风运动一开始,就强调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样的宗旨,并对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毛泽东指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另一方面,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要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任何犯了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成一个好同志。这个工作决不是痛快一时,乱打一顿所能奏效的。总之,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

  毛泽东关于整风运动的宗旨,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团结和斗争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巩固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对正确地开展党内斗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延安整风期间,虽然也发生过“抢救运动”的曲折,但毛泽东和党中央及时发现了这些错误的做法,并使之很快得到纠正,保证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宗旨的贯彻实施,使整风运动得以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也为党的建设探索并积累了一条有益的经验。

  因此,在为党的“七大”所做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24年来的成功经验时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他还引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等格言来说明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和方法。对于刚刚进行过的整风运动,毛泽东总结说: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之所以发生了很大的效力,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运动中展开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也就是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仅仅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实行的一个宗旨,它也是我党在进行自身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有力的思想武器,它应当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事实上,毛泽东在解放后关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论述中,又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发展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原则和方法,这也充分证明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命题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价值。

  “惩前毖后”一语,又见于毛泽东《学习与时局》(1944年4月12日)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