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毛泽东笔下的诗文典故全文阅读 > 第106章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106章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决议把许多好事挂在我的账上,我不反对,但这并不否认我有缺点错误,只是因为考虑到党的利益才没有写在上面,这是大家要认识清楚的,首先是我。孔夫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即使到七十岁相信一定也还是会逾矩的。

  《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的说明》

  (1945年4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三卷,第284页。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经历和感悟的一个概括总结。大意是说:我从15岁起立志治学,30岁时有所成就,40岁时对世事不再迷茫,50岁时洞悉了自然的规律,60岁时听到什么便能领会其中隐微的含义而不疑惑,70岁时行为能够随心所欲而不出规矩。不逾矩,即不出规矩,也就是不犯错误的意思。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1944年5月开始起草,历时1年。在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的最后一次会议上原则上通过。这个《决议》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对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问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作出了正式结论。在这个《决议》起草和修改过程中,毛泽东始终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党在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及犯错误的同志,毛泽东在1945年3月31日的七中全会全体会议上说:历史上的错误是一个社会现象,因为那时党在政治上不成熟,犯错误的同志是因为不自觉。他还讲到:草案中没有说“左”倾路线造成白区损失百分之百、苏区损失百分之九十的问题,没有说犯错误者的品质问题,也没有说四中、五中全会的非法问题,也没有说教条宗派、经验宗派问题。这些不说,我看至多是缺点;说得过分,说得不对,却会造成错误。

  在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最后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又对《决议》性质和内容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说明。在谈到治病救人的方针问题时,他说:错误不是少数人的问题,写几个名字很容易,但问题不在他们几个人。如果简单地处理几个人,不总结历史经验,就会像过去陈独秀犯了错误以后党还继续犯错误一样。他进而指出:“凡是政治上过去犯过错误现在改正了的同志,我们都要团结他们,全党要像决议上所说的团结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他又说:《决议》把许多好事挂在我的账上,我不反对,但这并不否认我有缺点错误,只是因为考虑到党的利益才没有写在上面,这是大家要认识清楚的,首先是我。孔夫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即使到70岁相信一定也还是会逾矩的。

  毛泽东引用孔夫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古语,意思是说或许只有孔夫子那样的圣人才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一般的人,包括他自己,总是会犯错误的,即使到了70岁也避免不了。

  毛泽东这里既是对自己作了一个客观的剖析,更主要的意图是要说明没有人是不犯错误的这样一个事实。问题是对所犯的错误以及犯错误的同志应该如何对待。整风运动中所贯彻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以及在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过程中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对这一问题的明确回答。也正因为如此,《决议》起到了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使党内的思想取得一致,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空前地团结起来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