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毛泽东笔下的诗文典故全文阅读 > 第25章 人或为鱼鳖

第25章 人或为鱼鳖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念奴娇·昆仑》(1935年10月),《毛泽东诗词集》,第60页。

  典出南朝梁人刘峻《辩命论》:“空桑之里,变成洪川。历阳之都,化为鱼鳖……火炎昆岳,砾石与琬琰俱焚,严霜夜零,萧艾与芝兰共尽。虽游、夏之英才,伊、颜之殆庶,焉能抗之哉!”意思是:空桑乡里,沦为一片大水,历阳都城,陷入湖下,人变为鱼鳖……火燎昆仑山,沙砾石块与美玉一齐烧毁;严霜夜里降落,蒿艾与香草共同凋零。虽然有子游、子夏那样有才华的人,伊尹、颜回那样的众多贤人,又怎能抗拒这些自然灾害呢!“人或为鱼鳖”是说有人变成水中鱼鳖,意即死于洪水。

  1935年10月,即将进行完长征的毛泽东登上岷山,远眺白雪皑皑、群山飞舞的昆仑山脉,他浮想联翩,诗兴勃发,写下这首《念奴娇·昆仑》。昆仑雪山的壮观景象,曾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数不尽的诗篇。而对于刚刚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毛泽东,昆仑雪山并未引起他感官上的折服,他所想到的,是夏日的昆仑山,积雪不断溶化,流入以此为源头的江河,因而泛滥成灾,淹没生命财产,给人民带来悲惨和灾祸。就像他后来在该诗的自注中所说:“昆仑各脉之雪,积世不灭,登高远望,白龙万千,纵横飞舞,并非败鳞残甲。夏日部分消溶,危害中国,好看不好吃,试为评之。”

  而此时此刻,又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变本加厉对中国实施侵略的民族危难关头。自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吞东北三省后,日本帝国主义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妥协下,更加得寸进尺,于1935年夏迫使南京政府签订了《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又使中国大片国土沦丧。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和整个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日趋高涨,因此摆在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危害人民的昆仑雪山在毛泽东眼中就化成了帝国主义的形象。想到中国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共产主义,想到中国人民一贯主张的世界大同、太平世界的理想,胸怀解放中国与改造世界的雄心,毛泽东以其浪漫主义诗人的激情写道:“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成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后来,毛泽东在修订这首词作时又将“一截留中国”一句改为“一截还东国”,并解释说:“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这表明毛泽东没有忘记将爱好和平的日本广大人民与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区分开来,更加彰显出他伟人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