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冒牌小乡长全文阅读 > 第65章 路上偶遇

第65章 路上偶遇


出了大业县城,在县城西北面有一个高速公路出入口,李浩天在出入口旁边的一个加油站给普桑加满了汽油。

这时,口袋里的电话响了,是田晓芳打来的,但还在加油站不能接听电话,李浩天把车开到高速路出入口前的路边,才停车接电话。

“新年好,乡长!还在江南省那边吧,初一那天上午给你电话拜年,没人接听,是不是爱人在身边不方便接电话呀?呵呵。”田晓芳笑说。

“新年好,晓芳同志,初一那天起得迟了一些,没听到电话响,本打算给回个电话的,后来因为老家这边有点事,忙着忙着,就忘了给你回电话了,哈哈,真是不好意思了。”李浩天打了哈哈,心想:浪竹这边的人都以为李乡长回江南省城过年了,谁会想到这个李乡长竟然还有一个身份,会跑到大业县过大年呢。

“理解,乡长,我现在省城南武市,今天打电话给你,一是给你拜年,二是汇报一下有关龙电集团热电联产项目的事儿,我同学的丈夫已将我们浪竹乡产业园的意向和相关资料转给龙电集团的投资代表了,他们对我们产业园也很有兴趣,答应在元宵节后到我们浪竹考察,具体时间到时会通知我们。”田晓芳说。

顿了一下,田晓芳还说:“不过,我还从其他渠道打听到,省会南武市城北区以及我省重工业大市柳城市也在争取这个热电联产项目,我们的对手都不弱啊。”

“辛苦了,晓芳同志,你继续利用好自己的资源,全力做好跟进工作,力争尽快敲定考察时间,并留意其他对手的动向,有必要的话,我们也可以专程跑一趟京城嘛,同时,我们浪竹这边也要抓紧做好准备工作,我会争取尽快赶回浪竹主持工作的。”李浩天说。

“好的,我会继续跟进的,有什么情况我会及时向乡长汇报。”田晓芳说。

龙电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热电联产项目具有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特点和优势,项目建成后,可缓解当地和产业园企业生产生活所需的热电紧张问题,有效改善园区的投资条件。这可是一个上百亿元的民生项目,对地方官员来说,能拿下这个项目显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政绩,自然成了非常抢手的香饽饽,有人来争一点也不奇怪,要比的是政策优势、投资环境,还有各自的招商手段。

在政策优势、投资环境方面,浪竹乡是铁城市唯一的出海口,浪竹产业园是铁城市实施通江达海战略的重要平台,不仅享受省级产业园的相关政策,而且铁城市的政策和资源都会向浪竹产业园倾斜,也不是全无优势。但与省会和传统重工业城市柳城相比,铁城市这样一个小商品经济为主的地级市显然是最弱的。所以,要争下这个项目,只能想其他招数,比如私人关系等等。

田晓芳的个人资源很重要,但也只能做到牵线搭桥的作用,要最终达成项目洽谈签约,到项目落地,还得自己这个产业园一把手出马啊。可自己这么一个冒牌乡长,有什么本事和关系能争得过人家呢,这种还没什么把握的事情可以说是八字都还没有一撇,求助于市县领导这不是胡闹?反而还会让领导质疑自己的能力,呵呵,还京城背景呢,还出身京城李氏豪门呢,狗屁!

想到自己那个玄之又玄的京城李家背景,李浩天就苦笑不已,自己一个百分百的西贝货,也不知此去江南省能不能过关,现在却想着打京城李家的招牌,依靠李家的资源成事,一点也不现实。更主要的是,如果京城李家重视自己的存在,也不会将自己扔在这个百越之地的一个偏僻小乡镇自生自灭,更不会走到跳江自尽这个地步?好死不如赖活,无缘无故谁会去跳江?人,只有走投无路、无倚无靠、彻底绝望、生无所恋,才会行此下策。

“罢了罢了,尽人事吧,最后成与不成,一定有它的理由,岂是自己能强求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想必就是这个道理。想多了也没用,不如专心开车吧。”李浩天一边开车一边想着。

初二的车还不算多,李浩天踩到120公里以上,觉得长路漫漫,一个开着车怪闷的,于是想取一张歌碟放点音乐听听,解解旅途的寂寞,可找来找去,只有一张刮得很花的歌碟,而且都是一些港澳流行老歌,来来回回就那么几首,听一遍两遍还不觉得怎样,听多几遍后,就觉得烦腻不已。李浩天又按回收音机,结果听来听去,又是一些治疑难杂症的“名医”咨询节目,真是无聊透顶,看来电台的播音员也放假了。

因为要赶路,中途李浩天也没歇息,开了5个多小时,已是进入江南省地界了,距离江南省会江城市还有3个小时的车程。李浩天突然觉得有些饥肠辘辘的,这才想起自己还没吃早餐,往副驾位置一看,是一个塑料袋装着什么东西,用手一摸,是个塑料食盒,似乎还有点温,喝,这不是老妈给自己打包的鸡蛋面条吗?呵呵,还是老妈好。

李浩天开到一个服务区,停好车带上食盒,并取了水瓶,打算到服务区吃早餐,打点开水。

服务区内有快餐店,也有便利店,三三两两的赶路人或歇息,或吃着快餐、啃着面包,都是一家子出行的,大包小包的,想必也有像自己这种来不及回家过年的。大巴车倒是没有,都是小车和小面包车。

服务区便利店前有三张桌子,但都有人占着了,其中一张桌子只坐着一对母女,母亲30岁左右,相貌清丽,身材修长,衣着打扮端庄得体,化了点淡妆,看起来很有气质和涵养,但似乎有些郁郁寡欢,只有看着对面的女儿时,才会露出些笑容。女儿约8、9岁左右,背着一个小背包,在吃着蛋糕。

“你们好,打搅一下,请问这个位置有人坐吗?”李浩天捧着食盒,走到那对母女所坐的桌子旁,问。

那对母女抬头看了过来,母亲的眼神显得淡然平和,摇了摇头,随后对女儿说:“依依,坐过妈妈这边,把座位让给这位叔叔。”

“嗯,妈妈。”小女孩依依脆声应着,捧着小蛋糕站了起来,坐到妈妈身边,一边吃一边抬头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位身材高大的叔叔。

李浩天含笑朝依依点了点头,说:“谢谢。”

说着,把食盒摆在桌子上,坐了下来。打开食盒盖子,呵呵,果然是鸡蛋面条,鸡蛋有两个,只是早上煮的,面条有点结成块状了,但还能凑合着吃。人在旅途,凑合着吧。

那母亲用眼角的余光扫了那盆早已有些冷透的面条,看着对面的青年却吃得津津有味的,神情有些讶异。

“叔叔,那边有热开水,不用钱的。”小女孩依依也睁大眼睛看着这位吃冷面条的怪叔叔,好心地提醒了一声。

“谢谢,叔叔的面条还温着,冲开水就不好吃了。”李浩天微笑说。

“叔叔,你好省喔,出远门也带着面条。”依依咯咯一笑,说。

听到女儿随意和陌生人搭话,那母亲眉头微蹙,责怪地盯了女儿一眼,随后,歉意地笑笑。

这女人的笑容很婉约,很凄美,那眼神带着浓浓的抑郁。

李浩天含笑说:“这是出门时,老妈塞到车上的,我没吃到早餐,是不是叔叔的吃相很难堪,很狼狈呀。”

“噢,难怪你吃得那么津津有味,原来是你妈妈煮的,我也喜欢吃妈妈做饭菜。”依依恍然大悟地说。

“呵呵,这么说来咱们有共同语言,咱们都喜欢吃妈妈做的饭菜,妈妈很辛苦的,很伟大,要做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喔。”李浩天赞许地说。

“那是,我妈妈很厉害,是个大才女……”依依说。

“依依,胡说什么呢,嘴多,快吃,还要赶路呢,……不好意思,这孩子……”那母亲娇叱打断了女儿的话头,随后带着几分歉意而又无奈地朝李浩天说。

“没事,是我唐突了,听女士的口音好像是岭西省南武市的,我是岭西人,曾在南武市呆了7年,读书4年,工作3年。”李浩天搭讪说。

“哦,是吗,这么说咱们是老乡,我是南武人。”他乡遇乡亲,那女子含着微笑淡淡地说,似乎还是有些戒备。

“呵呵,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没想到刚到江南省这边就遇到老乡。你们也是去江城市吧。”李浩天笑着说。

“呵呵,是啊,从南武来,往江城,你呢……”那女士含笑问。

“呵呵,还真是有缘,我也是往江城,我家在江城,见到你的女儿,我想到自己的女儿,我女儿比你女儿小一点点。”李浩天说。

“怎么跑到南武读书工作,跑得这么远,才回去过年吧。”那女士说。

“我叫李浩天,现在铁城市白川县浪竹乡工作,年前回不了,今天才赶回去过年。”李浩天自我介绍说。

“在浪竹乡?这个乡又穷又偏,民风彪悍出了名,我读大学的时候和同学倒是去过一回,那里有一座大山叫云天山,据说南汉皇帝封禅此山,你……怎么跑那么远?”那女士皱眉说。

“呵呵,是有点偏僻,不过,没你说的这么可怕,其实民风还是很淳朴的,现在也发展很快啊。”李浩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