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冒牌小乡长全文阅读 > 第52章 回到大业

第52章 回到大业


大业县位于云天山脉西北麓。

大业县是一个历史古县,相传闯王一支偏师败退时途经大业,城郊至今仍可看到多处行军灶,老人们说是当年闯王大军在这里扎营休整。民国时,李宗仁在这一带屯兵。因此,这一带曾出过不少将军。

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李浩天回到了大业县城。

县城其实不大,人口不到20万。因为没什么大型企业,基本上没什么流动人口。街道狭小,两侧依然保留着岭南骑楼的特色。李浩天感觉大兴县城变化不大,但很亲切。

想到父亲没什么喜好,就好早晚喝点小酒,李浩天停车在路边一家超市门前,进去买了两瓶天之蓝。

父亲早年也当过兵,退伍后进了轴承厂,因长期在一线车间,腰、腿脚都有些毛病,每餐都要喝二两本地米单酒活血。

走出超市,看到旁边有一家电器店,想起家里那台17寸彩电老掉牙了,母亲平时晚上没什么娱乐,就喜欢守着一台破电视,李浩天也好几年没看春晚了,今年打算看看,但家里那台老彩电人像都有些变型了,干脆顺便带一台32寸康佳液晶彩电回去,让一家人高兴一下。

李浩天的家住在原轴承厂职工宿舍区。轴承厂是一家中型国企,70、80年代效益还不错,工人最多时达到3000多人,很多人都想方设法挤进去,也曾风光过。那时,这一片人气很旺,门前还有一些小店铺,小杂货店,小饭馆,大排档之类的。然而到前些年,轴承厂破产了,有门路的人都走了,剩下一部分没路走或者走不动的,这一片成了贫民窟,路烂了没人修,晚上黑灯瞎火的,萧条得有些让人自卑且心酸。

大门口看门的还是一头白发的老罗叔,老罗叔是李浩天家的老邻居。

李浩天按了一下喇叭,老罗叔看到是一辆小车,赶紧从门卫室跑了出来,拉开拦杆。

“老罗叔,辛苦了,今天是你老人家值班呀。”李浩天放下车窗,朝老邻居打了声招呼,顺手给老罗叔递了一根玉溪。

“哟,是龙仔啊,我还以为是哪个大老板呢,回来过年啦,啧啧,都开上小车了,在外面发财了!”老罗叔惊喜地接过香烟,笑呵呵地说。

“呵呵,打工找一碗饭吃而已,发财算不上。”李浩天干笑一声,说。

“快回家吧,你小子可够狠了,一出去两年不见人,让你爸妈牵挂得……唉。”李浩天是老罗叔看着长大的,他责备说。

“嗯,谢谢老罗叔。”李浩天只感脸上有些发烫,无地自容啊,这几年自己确实有些自暴自弃,自顾面子,却不考虑父母的感受。

抱着一颗忐忑的心,李浩天缓缓地将车开到一栋80年代建的4层住宅楼下,自己家就住在东面二楼当头的那套两房一厅小套。

因为企业破产了,职工家属生活都不容易,但年还是得过。但见孩子们穿上了新衣,在玩耍、嬉戏、追逐,烧鞭炮,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阵阵菜香从厨房窗口飘出,扑鼻而来。

李浩天停好车,打开车门下来,恰好看到自家楼下住户开门走出一位身材高大、头发蓬乱、穿着一身睡衣的中年女子,定眼一看,正是邻居春兰婶。

“婶子!”李浩天唤道。

两年没见了,没想到这朵原来轴承厂的厂花变成这般模样了,但轮廓还在,看起来生活也不容易。

蓦然看到一位西装革履的青年站在面前,春兰婶神情一愕,辨认了好一会儿,这才认出是楼上淑贞姐的宝贝儿子龙哥儿,随即惊喜地朝楼上大声叫唤:“淑贞姐,淑贞姐,你家龙哥儿回来啦!”

只闻得楼上一阵脚步声,最先跑下来的是一位十七、八岁的豆蔻少女,正是自家亲亲小妹虹儿。

“哥,哥,是你吗?你可回来了,我都快认不出你了。”虹儿神情欢悦地迎了上来。

“傻丫头,哥难道模样都变了吗?呵呵,两年不见,咱们家傻丫头都长成了大姑娘了,快来帮拿年货。”李浩天一边笑着,一边转身打开后厢。

“哥,这车……真的是……你开回来的吗?”虹儿好奇地走到小车前,眼睛睁得圆圆的,问道。

“那当然,哥今年拿得驾照,车是单位的,哥厉害吧。”李浩天说。

正要取下年货,抬头往楼梯一看,只见老爸老妈也跑了下来,老妈的腿脚麻利些,走在前面。

老爸还是那样板着脸,老妈一脸激动和疼爱,迎了上来,上上下下地打量着眼前这个两年不回家的儿子。

“妈,爸,我……回来了。”李浩天探手握着老妈的手,像犯错的孩子一样,低声说。

“儿子呀,在外面受苦了吧,你这孩子真是让妈不省心……妈知道你在外面不容易,不盼你带钱带物,只盼你平平安安回来就心满意足了,快随妈回家去。”老妈心疼地唠叨着,眼泪早已满眶。

“老太婆,儿子回来就好,有什么回家再说吧。”老爸见不得老妈啰嗦,说。

“嗯……”老妈应着。

这时,左邻右舍听说龙哥儿回家过年了,也跑了过来看个究竟,看到龙哥儿衣着光鲜,还开着小车,载着一车年货回来,心想:看来龙哥儿真的是发迹了。

住在这里的职工住户都很有人情味,都主动上来帮忙,七手八脚地抬电视机,搬年货。

“啧啧,这液晶电视机得要多少钱啊,龙哥儿真是有本事,淑贞姐,今晚我可要上你们家看春晚了。”春兰婶羡慕地说。

“欢迎,欢迎!”儿子争气,老妈一脸喜滋滋,觉得很有面子说。

回到家,李浩天给热心的邻居叔伯们发烟,小妹高兴地给孩子们发糖。

因为大家都忙着过年,帮忙的邻居陆续回家了,最后剩下春兰婶和李浩天一家子。

看着老妈收拾着带回的各种年货,春兰婶不时发出啧啧的羡慕声和惊叹声,一双带着些许鱼尾纹的大眼睛煜煜生辉,不时还抱怨自己命不好。

老妈也慷慨,给了春兰婶一块扣肉和一包腊肠,还有小包糖,这才打发走春兰婶。

“你春兰婶这几年也很难,男人遭了车祸断了一条腿,人废了,春兰婶又失业,孩子又要读书,唉,这个年都不知怎么过呢,上下楼的,能帮就帮一把。”老妈叹了口气,说。

“厂子没了,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哪个日子能好过的?”老爸苦笑着说。

“怎么说呢,效益差的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淘汰的,散了也好,有破有立,或许这才是出路。”李浩天一边帮忙安装电视机,一边说。

“出路?屁!好好一个厂就这样散了,一个几十年的老品牌就这样丢了,那些厂领导有责任!”老爸的脾气还是这么暴躁,当兵的人就是这么直。

“有没有责任不到你来定,老头子你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丫头,来帮妈一把,咱们准备年夜饭!”老妈说。

“嗯,就好,电视机就要连接好了。”小妹应着。

其实,老爸是几十年的电工,有老爸在,安装一台电视机很容易,李浩天和小妹基本上帮不上什么忙。

一家子围炉吃过年夜饭后,李浩天将玉凤嫂买给衣物给了老妈老爸。

老妈唠叨着说:“儿子啊,你做钱不容易,买这买那的,前些日子又寄回很多衣服,我们哪里穿得这么多,太浪费了。”

“妈,你放心,我在白川这边找了一份工作,待遇还不错。”李浩天安慰说。

“孩子呀,找一份好工不容易,既然找到了就好好干,别再三心两意的,东奔西跑,过了年都二十七了,得考虑个人成家的事了,外面遇到合适的吗,要不妈让人帮你留意?不要太挑了,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啊。”老妈说。

“妈,放心吧,如今儿子算是走对路了,还怕找不到媳妇吗,你就对儿子那么没信心吗?”李浩天感觉很头大,苦笑说。

“这孩子,老把妈的话当耳边风。”老妈嗔责着。

李浩天看了一眼坐在一旁沉默着的老爸,从皮包取出了一个存折,说:“老爸,住在这边路烂没人修,晚上没路灯,治安也不太好,出入不便,我这里有20万元,要不咱们明年到城东那边买一套房子,也方便小妹读书。”

老爸倒吸了一口凉气,有些惊诧地看了儿子一眼,不接存折,问:“这钱……哪来这么多?龙仔啊,在外面可不能乱来啊,有些钱咱们不能要啊。”

老妈也圆睁双眼,双眼闪过一丝惊疑,心惊胆颤看着儿子。这孩子不会走歪门邪道吧。

“爸,这是我正当得来的钱,我在白川那边捡到一块玉石,恰好遇到一位收藏石头的商人,卖玉石得来的这笔钱,放心吧。”李浩天安慰道。

“……正当得来的就好,这钱给妈拿着吧,房子的事开年后考虑清楚再定吧。”老爸颔首说。

老妈有些不安地接过存折,这笔钱对她来说,还真是一笔巨款,沉重得手都有些发抖,看了儿子一眼,又看老伴,觉得十分烫手。

“儿啊,你……可千万不要骗老妈啊,妈可就你一个儿子,再多的钱都比不过你的平安啊。”老妈惴惴不安地说。

“妈,放一百个心吧,儿子是那种人吗?!”李浩天苦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