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慢养家书:找回幸福家庭的原动力全文阅读 > 第3章 惜福父子情(2)

第3章 惜福父子情(2)


  好多年以前,清朝的容闳在耶鲁念书的时候,可能很孤独。后来钱复在耶鲁时好像要打工也没有车子,但朋友很多。再过好多年以后,耶鲁将以你为荣。

  起而行的人是有福的

  好多年以前,有一次,我到美国去看你。那时你即将自耶鲁研究所毕业,显得很兴奋。没想到当天我与你母亲提早到了。你觉得有点儿尴尬,因为你的房间很脏乱。你本想下午整理的,可是我们中午就到了。

  从直到最后一分钟才整理房间这件事,我笑着问你,是不是拖延的毛病还没改。接着,你告诉了我你教授说的一句话:“爱拖延的人可能比较聪明,因为他知道他最后一下子能做得好。”无论这句话多可爱,我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这么喜欢拖。或说,为什么拖延这个毛病这么难改。坦白说,我自己也有这毛病。

  想想拖延所带来的焦虑。有这么多负面的结果,但还是要拖,拖到最后一天才赶写报告、看合约、写文章。

  高阳先生的清朝历史小说人人爱看,但很少人知道他常到最后一分钟才交稿。由于他的小说是每日在报纸上连载刊出,据说有时他的稿子会直接送到捡字间。他在信封内会夹一点儿钱,给留下来加班捡字的朋友吃夜宵。美国曾经有几位职业棒球明星因为爱拖,最后痛失转队的机会,损失以百万计。

  拖延真正最可怕的还在于,为自己现今不采取行动找借口。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想,等小孩长大以后一定要到欧洲好好玩一趟;等这几年忙过了以后一定要开始运动减肥;再过几年我一定要去学绘画,因为从小就很喜欢画,等以后再圆这个梦;有的人一直很想再进修,有的人很喜欢演讲,有的人很乐意做公益活动,但他们都希望以后再做。后来,就一直拖下去了。

  多少人想向老板表达谢意,但已经想了好几年。多少人想告诉另外一半他是多么重要,但结婚20年来却从未说过。多少人想向某一位同事说几句心里的话,但几年来一直告诉自己:以后再说。他们都在拖延,他们都没有起而行。

  我们都忘记了自己现在就可以采取行动,就像常常在地上走路的小鸟一样,真可惜它忘记自己会飞翔。现在做了,以后还可以再做。想赞美太太,现在就可以说给她听,这样以后会更想赞美,赞美得更多。

  拖延会限制一个人的发展,像是后院的围墙,将小鸟关在里面叫嚷。现在采取行动,就是展开翅膀、飞越围墙。

  惜福父子情

  我一定要写这封信给你。这么多年来,快19年了,我一直没给你写过信。

  以前我总觉得,做父亲的没写信给儿子,顶多就是没有把他的感受表达出来。今晚我却有个奇怪的想法,那就是,如果我不跟你谈心,等于我是在说谎。

  现在办公室里只有我一个人。一小时前办公室里满是人,谈公事,电话,人来人往……一下子就只剩下日光灯和毫无生气的办公桌椅了。虽然是我自己选择留下来的,但还是觉得很孤独。

  一年多前,有一次只有你我两人去爬山。那天我们的心情都特别好,在山顶上,我要你用一句话说出此刻的心情,只能用一句话。你想了一会儿然后说:“我还来不及享受,童年就要过去了。”听了你的话,我装得好像很轻松的样子,心里却沉重得不得了。我心想,你的童年就要过去了。我在你的童年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我多么希望能有多一些时间和你在一起,我多么希望与你在一起的时候,多些分享。

  好多年以前,当你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我接到园长的电话。她告诉我,黑立行是我们园里的宝了。小朋友争着跟他玩,老师—包括别班的老师—都喜欢他,负责清洁的王妈妈每天都会来找他。我听得出来她的这些话是真诚的。坦诚地说,我第一次分享到了你的荣耀。心中充满了感恩(得意的心情少之又少)。一来,我想到你今生将在丰厚的爱中长大,也因而会满怀自信、常有爱心。你比较会关怀他人,给别人更多的影响力。另外,你还那么小,还没有比别人多付出了什么,却获得了那么多,这像是一种恩赐。怪不得我感恩的心情会那么浓。

  在你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全家人一起看美国连续剧《天才老爹》。记得吗?那是一个黑人家庭的连续剧,爸爸是医生但很会耍宝,家里有四个不同年龄的孩子。经过好几次捧腹大笑之后,考斯比又展现了一段绝活,这时,你站起来,指着电视机说:“真的太像爸爸了,真的太像爸爸了。”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那是我一生中所听到的最好的赞美。很高兴我在子女心目中是像天才老爹那样子的。有弹性,包容力强,大原则还是蛮坚持的。你不说出来,我还真的不知道呢!

  今夜我回家后,会将这封信放在你的床头。明天我们见面时可能有会心的微笑,也可能会拥抱在一起。那时,我会默默地说:“奇异恩宠。”

  让孩子自己作决定

  那天下午跟你在长途电话中谈过话之后,我把办公室门关起来,熄掉灯光,将脚跷在桌面上。一面好好回想一下刚才你讲的话,另外,我也要好好享受一下心中那种“为什么我的运气那么好”的感觉。

  “爸爸,很抱歉我没有等到晚上11点再打电话,”你故意装得很轻松,紧接着你的声调转变了,“因为我跟女朋友已经决定分手了。”我没有问你原因,当然更没有劝阻你,因为这是“你”的事。

  对很多父母而言,这是最困难的一点—他们总把小孩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般而言,我们比较敬佩为子女奉献一切的父母;早上很早就起来为孩子做早饭,把该换的衣服准备好。我的一个好朋友,夫妻俩还轮流陪小孩做功课,小孩多晚睡,他们就多晚睡。星期六晚上有的父母会等门(让小孩知道父母多为他们操心);小孩一放下电话,他们立刻问是谁打来的。还有就是,告诉小孩他的女(男)朋友不好。

  可是,孩子应该什么时候开始练习要求自己呢?例如,上学不要迟到。什么时候开始练习自己作判断呢?特别是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就像你现在一样。

  思考、判断、作决定都需要练习,而且是要经过多次、长期的练习才会具备的能力。很多父母却一直在替小孩思考、判断、作决定,还假设他们一进入社会就自然会有这些能力。

  在你祖父80岁生日的宴会上,我曾向所有来宾说,直到多年,当我自己也有了四个小孩,当我的小孩也都长大成人之后,我才发现做一个不辛苦、不操心的父亲,比做一个劳累奉献的父亲要困难得多。那时候,我发现你的祖父、祖母都在会意地微笑。

  有时,当我看到你跟年幼的弟妹说话口气那么尊重;当我看到你在主持同学会时充满自信的神态,我内心也会有那种微笑。

  就像现在,我也没有问你会不会寂寞孤单。因为我知道你已经具备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了。

  谢谢你,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

  那天接到你的电话,真是高兴。每次我打电话回家要你帮我找一份数据,没过几天你就有响应了;我喜欢拖延的毛病,你一点儿都没有遗传到。

  每次我托你帮我办的事,无论是买书、买清洁牙齿的用品,你都会把它当成重要任务,立即去办,有时候还会发现新东西,连它们一起买了。说真的,每次的经过都会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

  虽然你是我女儿,但我常觉得我们有朋友的那种情谊。你说是吗?

  那天你说,在找东西的时候,发现资料袋里我保存了很多别人写给我的信,有的20多年了,有的30多年了。你说,因为你那时候还没出生,所以看的时候有种奇妙感觉。的确,亲眼看到自己出生前他人写下的笔迹,触摸发黄的信纸,的确会引发很多联想。

  DiXon总裁已经退休,卡尔森执行长现在已经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想当年他们都是高科技的领军人物。有的人已去世,有些人近况不太好,他们好像都很欣赏我。你说,想不到以前有那么多人赞赏我、嘉勉我。我觉得很高兴。

  那些慷慨的赞美对我是种肯定,也是种激励,正因此我把那些信留到现在。听你那欢喜、真诚的口吻,让我觉得这些信更加宝贵—因为它们能够让我的好女儿分享到这份成功的喜悦,也使她更成熟、更热爱生命。

  好像是歌德说的,“能分担他人忧苦的是人,能分享他人成就的是神。”这句话似乎刻薄了些,但也很接近事实。要是有人告诉我,他的父亲得了重病,他很难过,我也会很难过。要是有人“混”得不错,大赚大发或平步青云,最好不要来跟我讲;或是,他不找我的话,我绝不找他。

  但是,要能分享他人的快乐、成就,该有多好!

  有些人能分享亲人的成就,但朋友或同事的成就就难以“普天同庆”了。因而,当我听到你仰慕的声音时,我也希望有朝一日你能将范围扩大,真心发掘其他人的优点,并且告诉他你是多么欣赏这些优点。就像这次一样,你看到那些赞美我的信,好高兴,立刻打电话告诉我,对朋友、同事也要如此。

  卡内基认为,人的一生需要觉得自己很重要。但不知道为什么,重要感真的很难得到。人的一生都在追求重要感,为了能获得重要感;有的人要念好多年的书拿博士;有的人要赚钱再赚钱(或捐钱再捐钱);有的人要开名车,戴名表;有的人要服务,做公益活动;有的人要强暴;有的人要杀人。像尼采说的,人总会找到办法获得重要感。

  如果我告诉你,你已经拥有给予他人重要感的本事了(多么值得庆幸的本事),你一定很开心。你的这通电话让老爸觉得自己很重要,与你交往的人们也一定有这种感觉,你真的好有福气。

  向孩子学习

  你又要回斯坦福大学去了,你我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前几天我在机场为你送行的时候,你望着停机坪喃喃自语:“现在应该是难过的时候才对。”我可以了解你当时的心情,又要与家人分开了。学校开学后,又一次要与陌生人住在一间宿舍里,上新的课程,与新的同学交往。但我现在要告诉你的一件事就是,你不一定非要难过不可,更不应该觉得别人在道别时都会难过,你就该难过。

  想想,你马上就要进入那么美的校园(这是我一生的梦想),认识那么多新的朋友,真应该觉得兴奋才对。

  去年,我到斯坦福去看你时,就对那所大学很着迷。我们俩一起在校园的教堂祈祷。阳光从彩色玻璃照进来,好像将不同的时段串联成一整体,感觉像是接近永恒。你和我之间的距离也从来没有比那一刹那更接近。你看,当两个人在想同一样事情的时候,这种感觉最为明显。

  我没有问你在祈祷中想的是什么,但我想人在那样的气氛中,尤其是父子二人,一定会想到恩典、感谢、惜福。今天有多少大学有青青草地,有多少大学有庄严肃穆的教堂,让人徘徊,让人静思?现在你一定比较能了解,为什么我是那么羡慕你的校园生活了。

  有人说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多交些朋友,因为年长后就没有能力再交朋友了。你以后也会有同样的感受。进入社会后要忙着工作,紧张与压力日增,接着还要组织家庭,忙小孩的事。我不是说这有什么不对,但我真的认为现在是你交朋友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过去后以后也不会再有了。

  如此看来,你真的应该高兴才对。明天你要面对的是好美的环境,会拥有很多启迪人心的灵感,交到新的朋友,当然,也会面临新的挑战。

  你说想不到一个暑假这么快就过去了,但愿能多一点儿时间跟我在一起。你知道吗?听到这句话,真的让我很得意。有些话可能我不好意思向别人说,但我希望你能知道,我以你为荣。

  你说,从我身上学到很多,也希望将来和我一样。但我更希望你能知道,我也从你身上学到一些事,例如不要那么计较过去(这点年轻人都比较有办法);祝福那些不再交往的朋友等。天知道我是多么需要这些本事。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能向自己的孩子多学习。一旦开始,他们会发现自己真有福气。

  做自己的主人

  每个父母早晚都会觉得孩子长大成人了。这不是孩子已长多高,或者几岁了,而是从亲子关系的互动中,产生了这种领悟。

  那是一次似乎微不足道的开车经验,但从那次经验中,我清楚觉得你已经长大。哦,不对,应该说是你已经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很多人年龄已经很大,其实并不成熟。

  那天我们父子俩从海边开车回来,在经过一段窄路时,突然有一部车从我们右后方超越到前面,你立即按了一下喇叭,他也立即回了你一个肮脏的手势(他开的是部敞篷车)。不久到了十字路口,就在路灯变黄的时候,他呼啸而过,并且在确定你已经停下来后,狠狠地向我们做了几下大手势。

  坐在旁边的我一句话都没说,只用眼睛余光看看你。你停了几秒钟之后,用平静得不得了的声音,几乎像是自言自语地,慢慢地说:“我故意不追上去,让他走掉,因为正在生气。”你知道吗?在那一刹那,我真的以你为荣。当时我在想,但愿我也能经常像你这样—做自己的主人。也希望你未来一生当中能常常做自己的主人。

  好比刚才,如果你选择追上去,厮杀一番,可能是一场车祸,也可能两个人打得头破血流。那么你就是做了情绪的奴隶。选择仇恨、暴力、敌对、疑惧、愤怒的人,真的很划不来,因为这些情绪可以决定他今天能睡几个小时,或根本睡不着;这些情绪可以决定他今天吃得下多少东西,甚至决定他今天的工作绩效,决定他与家人在一起快不快乐。最惨的是,有人每隔几天,甚至天天都作这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