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节奏失调很容易导致你的生活与社会脱节。这就需要你充分把握自己的思维机制,及时做出调整。如果思维节奏经常失调,你在世人的眼中就会显得古怪、矛盾、不近人情甚至难以理解。思维节奏失调还会对人际沟通造成严重影响,使你无法准确传达自己的思想--“我听不懂,我压根儿就没有同步”。只有随时把握自己的思维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节奏,你才能避免种种误会,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来。
天真,“成熟”的真相
即使你已经步入成年,内心深处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一面--你偶尔会有些幼稚表现。虽然这种幼稚人格通常都被完好地遮盖在你的成人形象之下,但只要稍加刺激,沉睡在你体内的“小朋友”就会被唤醒。
这种幼稚人格源自孩童时期,是童年梦想、创造力和高度自信心的延续。这使得聪明人在成年之后,仍然在内心深处保持着童真,这使你像孩子一样观察世界,对一切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也坚信神秘事物的存在。你可以为一点点微小的发现而惊叹不已,从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也可以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不公或是苦难,例如动物受伤、老人无法站立或是儿童学步时不慎跌倒,而产生波动的情绪。
指责别人幼稚是一种刻薄蛮横的行为,是大人保守僵化的表现。当一个人觉得别人幼稚时,不过是不敢面对自己幼稚的一面而已。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在社会交往中,天真的本性让你坚信自己所见事物的真实性,总是轻易地被感动甚至泪流满面。然而在表面上你却努力克制自己,一再强迫自己保持冷静,让自己看起来像“成熟的大人”一样。事实上,成熟表象下跳跃着一颗孩子般纯真的童心,这才是聪明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我丈夫昨天对我说:‘和你在一起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些明明已经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事情,你却总是能够找出惊喜之处!’”42岁的薇薇安这样向我倾诉。
热情是聪明人的王牌。和传统观念相反,这种性格特质并不多见。在沉闷的环境中,如果我们依然热情不减,那么这将会为自己带来非凡的力量。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充分利用,我们的生活将彻底改变!
●时而怨天尤人时而自以为是
当幼稚人格占上风时,聪明的你就会表现出阴暗的一面。你会变得怨天尤人,并且像孩子一样每时每刻都在抱怨。你会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把问题归咎到他人身上。这就像是小孩子把考试不及格归结于老师的教学方式有问题,而当家长责备他时,他又会为自己辩解:“不是我的错。”你把这种行为称为外化机制,即把所有责任都向外推卸,将自己置身事外,脱离关系。因此,对这时的你来说,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可以承担责任,包括你的上司、爱人和心理医生,甚至还包括社会、政府和经济体系,只有自己除外。因为如果自己也需要负责,那么就必须重新审视自我。对情感脆弱而自信不足的聪明人来说,这根本就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因此你只会不断重复:“我希望能够……但是我不行。”
然而,一旦你的自我认知基础和形象受到威胁时,就会在突然间性格大变,想要牢牢抓住自我。你开始变得主动,并自认为无所不能。于是你又暴露出自己幼稚的一面--像个孩子一样自以为是。
当你处于这个状态时,会幼稚地认为--“只要我想做,就能做。如果我下定决心,就无人能阻,成功最终属于我。”
无论是怨天尤人还是自以为是,这都是聪明人自我建构失衡时的表现。你心中的自我形象过于脆弱,让你在这两种极端的幼稚表现之间迂回,聪明的你之所以总是摇摆不定,喜欢走极端,是因为很难构建一个稳健的自我。过人的思维和情感同时也会让你焦虑万分,无法看清自己。“我到底是谁”、“我心中的自我形象是否真实可靠”这些问题使你陷入窘境。
●多重心理年龄
我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读高中二年级了,然而我却无法适应高中生活。因为年龄上的差距,我的身体发育与同班同学相比较为缓慢。当同学们站在一起时,我总是显得身材矮小。经常会有同学“夸赞”我可爱,但又因为我还是个“小孩子”,所以不能跟我一起玩。
如果我在课程上稍微有一点点落后,老师们就会认为是因为我年纪太小而造成的。于是,校长劝我的父母让我留级,认为只有这种方式才能够帮助我“成熟”。后来,校长又亲自来征求我本人的意见。于是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因为年龄的问题而无法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这太无聊了,他们非要逼迫我承认自己还不“成熟”。我只是身体发育比较晚嘛,难道成熟是由外表决定的吗?无论我怎么解释,他们都不肯相信事情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个样子。说什么他们都无法理解,其实我的心理超前成熟,所以不得不让自己放慢脚步。我觉得我的心理年龄至少有20岁,甚至更大。我的想法和行为都和我的实际年龄不符,现在外部条件都不够成熟,我也不能让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只有和表哥还有他的朋友在一起交谈的时候,我才会觉得自然、放松。他们已经二十多岁了,但是表哥在把我介绍给他们的时候丝毫没有把我当成小孩儿,这让我很开心。但是在面对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时,我总是觉得沮丧。这样下去,我害怕自己迟早有一天会爆发!
当安东尼见到我时,他才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向我和盘托出。我应当怎样帮助安东尼呢?他的问题在于,身体还处于发育当中,但是心理上已经相当成熟。然而其他人却总是习惯“以貌取人”,根本无法了解他的内心。因此,当他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得“表里如一”时,反而会被误认为古怪,因而遭到排斥无法融入到集体当中。安东尼渴望结交朋友,但是正如他所说的,相对他的实际年龄,他在心理上已经超前发育了,这让他感到有些心力交瘁--身体上的差距让他倍感焦虑,心理上又经常受到抑郁情绪的折磨。但是,他却一直在勇敢地坚持着,把这几年所遭受的痛苦都看成黎明前的黑暗。他之所以能够看得如此长远,正是因为他超前成熟。
事实上,安东尼的心理发育速度十分惊人。他刚7岁的时候,心理年龄已经达到了49岁。而当他长到11岁时,在心理上已经是一个年过七旬、看透一切的老人。现在,安东尼已经25岁了,为了让自己生活轻松一点,他选择“难得糊涂”。他不停地向人表示,“聪明”这个词只是对“愚蠢”的婉转表达。与其被人称为聪明人,还不如装糊涂。聪明只会给人带来贫穷、孤独甚至不幸。自诩聪明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只有那些肤浅的人才喜欢这样做。
这就是聪明人在人格上的另外一种独特表现:多重心理年龄。什么是多重心理年龄呢?很简单,就是说你可以根据环境和交谈对象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心理年龄状态。这不是不成熟,而是超前成熟。
你的种种表现很容易让他人产生误解,因此,别人经常会认为你心理不成熟。但事实上“心理不成熟”的说法并不准确,你总是把它和情感依赖相互混淆了,二者之间实际并无关联。当然,聪明人的情感都十分丰富,属于“感性动物”,情感以及感知活动经常失控。你往往倾向于用心而不是用脑思考,因此让人觉得你不成熟。但需要注意的是,感情用事并非小孩子的专利。
聪明的你并不是不成熟。相反,你在人格表现上都是“变色龙”,会根据不同环境的特点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思想和表现。你在这方面的应变能力比任何人都更游刃有余。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可以利用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来适应外部世界。简而言之,聪明人的表现方式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
根据自己对所处环境的判断:你既可能会像孩子那样蛮不讲理,以此要挟别人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可能会对人晓之以理,以求说服对方。无论处于什么地位,你都能表现得恰如其分。当人们期望得到你的建议和指导时,你又能够展现出洞察一切的一面。即使是面对世人都无法想象的难题,你也能够处理得游刃有余。
尽管如此,这也并不意味着你无所不能。你能够成为一条“变色龙”,是因为你的大脑、思维方式和情感机制使你超前成熟。所谓超前成熟,指的是你在思维机制中获得了一种洞悉一切细节、协调自我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生活在不同时空之中
在一个美丽的秋日,我去乡间的山野散步。面对如画的秋景,我想到了一些问题:在这一百年间,这种风景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又是如何发生的?还有谁曾经思考过同样的问题?当天晚上,我和朋友们谈到了白天散步时的种种美妙经历,还有自己特别的感受。然而,我突然感到自己无法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因为那种感觉只属于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没有丝毫关系。
我曾经面对了这样一位非常聪明的女生,她的经历恰好说明了聪明会感觉自己身处于不同的时空之中。
“时空交错”这个概念很复杂,概括而言,就是对聪明人来说,现在、过去以及未来相互交织,并且无论是微小的个人世界还是宏大的宇宙,都在你的体验范围之内。这使你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思前想后,不断地换位思考,而对自我的认识也因为时空角度的相对性而不断变化。
因此,聪明人的人格需要借助一定的背景和环境才能发挥。你存在的事实和存在的理由都与生命的意义紧密相关,而你的个人生活也需要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即使你发现生活并无太大意义,也不会因此而自我隔绝。虽然你的个人生活并不起眼儿,但你却总是从宇宙的宏观视角来看待它。对你来说,只有通过这种超验式的视角,才能看到个体存在的意义。
这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你不停地自问生命的意义,却无法找到答案,因此,你陷入无名的焦虑之中。
对聪明的你来说,外在表现和真实自我很难统一,二者之间总是保持一定距离。即使这种距离十分微小,也会让你感到不适。于是,你要么努力实现超越,为之不断奋斗;要么甘于接受现实,沉浸在伤感和失落之中。
为了寻求解脱,你也可能会反其道而行之。你会刻意地夸大自己的重要性和存在感,以此来回避那些搅扰自己的问题,对它们充耳不闻,只专注于自己的存在。但这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虽然这种做法有时能够奏效,却始终无法掩饰你内心的焦躁不安,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随时都可能浮现出来。如果生活无法与外部世界同步,你就难以从中受益,交错的时空感与生活失调共同作用时,思维节奏就无法与外部世界同步,你感到难以将自我与自己当前的行为和体验联系起来。你总是通过过去的影像或者将来对今天的回忆进行自我定位。
●温柔如水,刚烈似火
每个人在人格上都存在着阴阳两面。阴性人格让你开放自我、情感丰富、依赖对方、敏感脆弱;而阳性人格则会让你意志坚定、勇于实践、争强好胜、独立自主。尽管这些解释有些过于刻板,但可以让你大致了解人格阴阳两面的主要特征。
一般来说,男性的人格由阳性面主导,而女性则正好相反。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格的另一面完全不存在,只是它通常藏于人格表现之后,十分隐蔽而已。根据性别的不同,人格的阳性面或者阴性面会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表现。这个过程始于童年,定型于青春期。
但是,这个规律对聪明的你也许并不适用,即使已经成年,你在人格上依旧可以同时表现出阴阳两面的特征。对聪明的男性来说,他们的阴性人格并未退居二线,他们会像女生一样敏感、情感丰富、依赖他人、关注他人,并且喜欢闲聊。他们总是试图压制这些人格特征,以免遭到嘲笑。当他们发现自己十分善于和女性打交道(并非建立恋爱关系)时,自己都会十分吃惊。而这也是其他男性所无法想象的。而聪明的女性在人格上则会时常表现出阳性特征,例如渴望独立与挑战,热衷于领导与指挥,有着强烈的支配欲且心理上十分好斗。
接受人格中的另一面,无论是对聪明的男性还是女性来说,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对男性来说,这意味着对自己敏感、温柔、脆弱的一面淡然处之。虽然这些性格会让其他男性耻笑,但它们却是与女性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除此之外,在那些对感觉和环境感知有着较高要求的领域,具有这些阴性人格的男性会占有极大的优势。
对女性来说,则正好相反。她可以利用自己人格中的阳性面来构建生活并完成计划,但同时也需要表现出自己敏感、感性、脆弱、需要关怀的一面。只有这样,她们才会在男性的眼中显得楚楚可怜,给人一种可以亲近的感觉。
总的来说,阴性人格是你通向外部世界的窗口,虽然它非常脆弱,但却是你灵感、创造力和喜悦的源头;阳性人格是你走向成功的动力,虽然它过于强硬,但却为你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提供了保护伞。
恐怖的完美主义
当我在追求完美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可能会因为思考地太复杂而休克。我的思维原本就无穷无尽,复杂的环境令我的思维更加信马由缰,没有边界。这种无边无际使我缺乏确定感,并且感到迷茫。这种感觉让我感到害怕,于是我开始寻找各种借口不去追求完美。我觉得自己迷失在完美的漩涡中,找不到可以稳定自己的礁石,跟没有藏身的港湾。于是生活好像渐行渐远,只能看到遥远而模糊的重影,而我陷入焦虑之中无法自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