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慢下来,把日子过成诗全文阅读 > 第42章 平静,才能感悟人生

第42章 平静,才能感悟人生


  不要纠结于忙碌生活中无谓的小事,

  否则只能浪费你自己的精力,

  得不偿失。

  我们有时因为要求太过完美,所以在小事细节上也花费大量的精力,也是因为这样,才让我们觉得辛苦,产生忧虑。只要我们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再纠缠那些无谓的小事,那么我们就能从忧虑中脱离出来。

  大事还是小事通常以我们的重视程度为标准来进行区分。有时我们难以客观判断,抓不住事情的主体,就只能在细节小事上打转,进而耽误了其他重要的事情。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在一件事情上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就难以再在其他事情上花费过多精力,可能事情的结果就会和自己所期待的产生偏差。

  从前有一个帝王,他潜心向佛,在他即位之后,他就开始着手于对境内所有的寺庙进行修葺。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围绕着谁来修葺寺庙这个问题,大臣们展开了讨论。

  最后留下了两个队伍,一边是普通的僧人,另一边是一个优秀的装修队。帝王感到选择比较困难,就向大家征询意见,最后讨论出了一个方法,就是让两边对两个寺庙进行修葺,以最后的结果来做定论。

  两边都展开了工程,一边的装修队要了很多名贵的材料和金银,还要了很多种颜料。而另一边,僧人们的要求就简单多了,他们要了最简单的打扫工具。然后两边都开始了自己的工程。

  过了不长的时间,僧人们的队伍就完工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装修队也完工了,人们先观赏了装修队的工程,工人们做得非常精致、非常精细,雕梁画栋,一切都是崭新的,完全没有了曾经寺庙的样子,就连柱子上也雕上了精美的图案,并且在柱子上还镀了金。除了精美以外,人们没有了其他的评价。

  然后人们又来到了僧人们“装修”的寺院,刚刚进去,人们就被里面肃穆的气氛感染、影响了。原来僧人没有做任何的装修,他们只是扫去了灰尘,恢复了寺庙的本来面目,虽然寺庙并非崭新的,但是人们却从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心也随之静了下来。结果一致评论后,僧人们在全国展开了寺庙的修葺工作。

  虽然说细节决定一切,但并不代表我们只需着眼于细节,这样就可能像装修队一样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如果因为过于纠缠小事而耽误了大事,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也将没有任何意义。有时小事是异常琐碎的,总是和这些事情纠缠,势必会让我们感到烦躁和忧虑。摒弃那些无谓的小事,才能将自己从忧虑当中解放出来。

  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也变得越来越忙碌。我们要想抓住幸福,就要学会抓住重点,只着眼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这些而抱怨的话,只能让自己远离幸福。

  有一个年轻人,他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生活对于他来说,痛苦远远大于乐趣。他每天都会有很多烦恼,并且为这些事情忧虑不已。

  在早上上班的时候,坐公交车的年轻人总会异常小心自己的鞋子不被踩到,没有座位的时候就站在座位边上时刻注意着哪个人哪一站会下车,当那个人有下车意向的时候,他就开始忧虑,因为担心别人会抢走这个自己已经守了很久的座位。

  到了公司工作的时候,年轻人也总是过度注意经理的言行,他总觉得领导的每一句话都有着领导的意思,即使经理随便开句玩笑,也会让他思考揣摩好久,他总是试图去了解经理的意思。约客户见面的时候,他又会一直看表,因为他怕客户不来,怕失去客户。每当客户迟到的时候,就看到他在那里皱着眉头看表,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

  结果呢?即使年轻人小心翼翼,但是很多不快还是找上了他。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因为过于注意自己的鞋子不被踩到,被小偷钻了空子偷了钱包;因为注意抢座位,不小心撞倒了要下车的老人;在公司因为过于关注经理的脸色,使得工作进展不顺利,最终离开了他的工作岗位;等客户的时候因为不停看表让客户误会他等得不耐烦,觉得他不懂礼貌,合作也告吹了。

  故事中的年轻人因为过于在意无谓的小事,所以使得结果很糟糕。为什么要因为那些无谓的小事而焦躁不已呢?忧虑对自己的伤害有很多,我们完全没必要为了一点点小事而纠缠不休、忧虑不已。

  生活是忙碌的,我们做不到马不停蹄地赶路,更没有精力去应对所有的问题,不要太过纠结一句话、一点琐碎,平和一点儿,给自己一点儿空间,让自己能够有时间去享受生活,有机会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