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慢下来,把日子过成诗全文阅读 > 第18章 感悟酸甜,知足常乐

第18章 感悟酸甜,知足常乐


  月满则亏,水盈则溢,

  懂得满足,才会常乐,

  才会幸福。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这句话出自《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章》,意思是说,在所有罪恶中,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在所有祸患中,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在所有过失中,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所以,唯有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快乐的人。

  古语有云:“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只有懂得满足的人,才能够理解幸福,才能够在生活中获得幸福,并珍惜那份幸福。

  著名中国台湾作家刘墉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描述幸福:“旅客车厢内拥挤不堪,无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有一块立足的地方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能有一个边座就好了……直到有了卧铺的人还会想:这卧铺要是一个单独包厢就好了。”

  有些人对生活的态度,恐怕也大多如同车厢内的乘客,他们总是在羡慕别人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本来就千姿百态,各有不同。“上天真是不公平啊”,有的人或许会这么说。但那其实是你没有看到自己生活中闪亮的地方,没有看到自己生活中美好的地方,所以没有足够地珍惜它们。对一个只买到站票的人来说,有坐票已经很幸福了,可是后者却还贪婪地希望有一张卧铺票。无论如何,火车的终点都是一样的,可以带我们走向目的地。

  有一个女孩,她总说自己是一个固执的人。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网络通信工具异常发达,很多人都改用电子邮件、电话、短信、微博来和朋友保持交流,但她坚持用笔在平整而富有质感的纸上写信。她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让朋友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自己通过笔传来的友谊的温度。

  当女孩还是一个高中生的时候,班上有个女生非常抢眼。那个女生长袖善舞,交际很广,在不同的人际圈子里都结识了很多不同的人。那时,班上的同学谈起她总是会颇为艳羡地说:“呀,不知有什么人是她不认识的!”话语之间,大家充满了羡慕之情,女孩自然也是其中一个。

  在那段单纯的学生岁月里,同学们几乎达成一种共识,一个人如果能够结识很多朋友,总是件很得意的事。

  女孩的朋友不多,而且大都是从初中就走到一起的,所以感情一直很好。女孩也一度为自己有这样的友谊而感到骄傲。可是,青春期的女孩总是希望能结识到更多的朋友。所以,她希望能和那个女生一样,认识不同类型的人,认识各种圈子的人。虽然那些所谓“朋友”中的有些人抽烟、喝酒、打架,是让老师头疼的“另类”,可对一直在单纯的好学生堆里生活的女孩来说,那些所谓的另类同学,竟然是如此有魅力,他们吸引着她,而她甚至也有过尝试一下他们生活方式的念头。

  直到有一天,女孩过生日了。那个女生送给她一张卡片,是亲手做的。上面淡淡地写着几个字:“我很羡慕你。你的朋友虽少,但是情同手足;我的朋友虽多,却是形如陌路。”

  女孩呆住了,很久之后,才觉得自己眼前模糊一片。

  从那以后,女孩改变了对幸福的认知。她觉得自己重新懂得了满足的感觉。她不再刻意地去争取什么,不再羡慕广阔的交际圈,只是尽量做好每件事,尽量使自己身边的人快乐,尽量不去计较太多,尽量学会珍惜已有的一切。

  学会满足,才会懂得珍惜。一个人学会了满足,就不会去追寻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才不会贪恋那些别人拥有的东西,才会把心思放在身边,放在珍惜自己的生活上。当一个人学会了珍惜自己熟悉的东西、自己拥有的东西,这些能使我们感到满足的东西才会释放出最大的幸福。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一个人能够得到的东西能有几何,得不到的东西却数不胜数。不要一直张望那些你没得到的东西,如果这样,你的人生一定是灰暗的。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放下没来由的羡慕,尽情地享受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吧。满足的人能够明白,身边人带给你的快乐才是真理。

  弘一法师淡泊处世,随缘生活。他有一条毛巾用了18年,破破烂烂的;一件衣服穿了几年了还舍不得换,缝补再缝补。有人劝他说:“法师,该换件新的了。”他却总是说:“还可以穿的,还可以穿的。”

  出外远途旅行,他总是住在小旅馆里,不嫌弃那些地方脏乱、窄小、臭虫又多。有人看不下去,建议法师:“换一间吧,臭虫那么多。”他说:“没有关系,只有几只而已。”

  法师平常吃饭很简单,即便佐菜的只有一碟萝卜干,他也吃得很高兴。有人不忍心地说:“法师,这也太咸了吧。”弘一法师淡然地对那个人说:“咸有咸的味道。”

  没错,酸甜苦辣各有味道,知足才能常乐。学会了满足,就能更好地体会生活中的千般姿态,就更容易体察到日常生活里的万种风味,就会看到茫茫人海中总被忽略的美好。这样一来,我们才不会被贪欲占据了心房,才不会被贪欲遮掩了视线,也自然就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