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费继续推理:“柳大娘先用自家的手推车装上魏名扬,盖上干草,把他推到了祠堂的后殿里,而魏名扬的墨镜就在这时掉落在了手推车上的干草堆里。r
到了后殿,柳大娘用她事先准备好的上吊扣勒紧了魏名扬的脖子,然后就是构建她那个有点复杂的运输工具。这个运送魏名扬上大梁的工具,就好像一个绕过大梁的‘大钥匙环’上挂一个‘小钥匙环’,而‘小钥匙环’上再挂一把‘钥匙’。r
‘大钥匙环’是麻绳做的一个很大的绳环:她用石头绑了麻绳的一端向上扔过横梁,落下来从旁放着;再将麻绳的另一端距绳端六米,先自旋一个活结疙瘩,然后还用这端,做一个略松散的双单结,将从旁放着那端的绳头从这个双单结中穿过。这样通过双单结连接,就形成了一个绕过大梁的闭合绳环,也就是‘大钥匙环’。这个‘大钥匙环’,在双单结的两端,留有两个绳头。先前扔过横梁再穿过双单结的那个绳头很长,拉动绳头,就可以缩小这个‘大钥匙环’(即大闭合绳环);而用来绑双单结的绳子这端,只留下很短的绳头,约一米五,在这个绳头上临近双单结处,也自旋个活结疙瘩,最后再用这个绳头,绑紧魏名扬的双脚。r
‘小钥匙环’就是在上吊扣的顶上做一个小的绳环,而这个小绳环需要‘挂’在‘大钥匙环’(即大绳环)上。r
而这把‘钥匙’就是勒紧在上吊扣上的魏名扬的尸体。r
最后,将‘大钥匙环’上的那个长绳头,再次绑上石头,打破天窗扔出去,由于重力的作用和角度很大的斜屋顶,石头自然会落到后殿外面的地上。”r
拓费见廖凡和王长明有点不解,就拿来摆在魏名扬尸体旁的绳子证物,给他们简单做了演示。r
“接着,水的作用就开始了。柳大妈走出祠堂,关好石门,将祠堂外墙上的出水口石阀关闭,这样整个后殿就成了一个基本封闭的‘大水箱’。由于雨大水急,后殿里的水位升的很快。柳大娘要做的就是站在背街这面的树下,逐步的拉刚才抛出天窗的这段长绳。魏名扬的尸体也就在浮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下,随水面上逐渐升起来。r
随着柳大娘不断的拉绳子,刚才的那个绕过房梁的‘大钥匙环’(即大绳环)在不断缩小,直到水位上升到比大梁稍低,而她也感觉已经无法再拉动了,此时的‘大钥匙环’已经缩小到紧紧围绕住房梁,与之同时,连接到‘大钥匙环’上的‘小钥匙环’,带着‘钥匙’(即上吊扣勒紧的魏名扬的尸体)也基本达到了房梁的高度。由于她开始的计算,最初自旋的第一个活结疙瘩离绳头六米,现在‘大钥匙环’外的短绳头端留有一米五,大梁周长三米多,【6-1.5-3.*=不到一米】,那么在‘大钥匙环’紧绕大梁后,这第一个活结疙瘩就能刚好被从‘大钥匙环’中拉出,穿过松散的双单节,拉到长绳头端这边。r
柳大妈再将手中的长绳固定在了身旁的树干上,从而继续拉紧长绳头。接下来,她关闭了蓄水池的入水口,再打开出水口,‘大水箱’就开始放水了。由于魏名扬的脖子用上吊扣拉紧在房梁上,随着后殿内的水位逐渐下降,他的双脚就会跟着下降,身体逐渐趋于上吊似垂直于地面,而绑在他双脚上的‘大钥匙环’的短绳头端,由于双脚的下降而拉紧了原本略松散的双单节,从而锁紧‘大钥匙环’。短绳头端的剩下的不到一米五的长度,决定了魏名扬的双腿不能完全展开,垂直地面,也就形成了我们第一眼看到尸体时成弓形的状态。r
待水基本排完,柳大娘就利用天窗上打碎的玻璃刃和窗框,磨断长绳头,收回在祠堂外面的部分绳子。在长绳磨断的一刹那,由于长绳头端的拉力消失,‘大钥匙环’自然因魏名扬的重力,受到上吊扣向下的拉力,‘大钥匙环’被拉大,磨断的长绳头端缩短,而在长绳头端和短绳头端各有一个活结疙瘩,两个疙瘩适时的卡在了双单节上,承受了这股拉力,形成了平衡。r
最后柳大娘再去打开入水口,回到后殿内检查了魏名扬吊着的情况。这样就完成了吊起魏名扬的全过程。”拓费的叙述告一段落。r
“简直就像一场力学实验!”廖凡感叹到。r
“生活的经验和危机下的灵感,会产生超常的智慧。”拓费倒不觉得惊奇。r
“那祠堂后门外的墨玉烟嘴又是怎么回事?”廖凡还有未解之谜。r
“这个可以让李校长告诉我们,不过我想大致是这样的:大雨中,李校长在自己的房间里看到了柳大娘的怪异举动而不解,等柳大娘走后,他打开了石门,发现了魏名扬吊着的尸体,一时惊慌,把口袋里的烟嘴掉落在了祠堂的后门外。这也让他曾短暂的成为了我们的首要嫌疑人。”拓费解释说,“他之所以没有举报这件事,想是因为同情柳大娘,也觉得魏名扬罪有应得吧。”后来李征南的口述证实了拓费的猜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