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全文阅读 > 第8章 歌舞伎是女人的「花见」

第8章 歌舞伎是女人的「花见」


  人生之花,渐渐地,从“能”的舞台,进入歌舞伎。有“义大夫”狂言,演滑稽故事;“时代物”狂言,演历史故事;“世话物”狂言,是人间食、色演义;“所做事”狂言,乃道德风化戏。据说,最早的歌舞伎,与佛有缘,从《念佛舞》里跳出来。跳《念佛舞》的,是一位女子,女扮男装,是出云的美女阿国。为修神社,她来京都募捐,闹市里,搭了个戏棚,就表演起来。

  原来宗教性的舞蹈,被她世俗化了,《念佛舞》里,竟然演了一出《茶馆老板娘》。

  她扮男装,穿黑衣,束红巾,戴黑包头,挂紫铜钲,佩武士刀,老板娘一见钟情,而生诙谐。出世的空寂里,像“花染”一样,留下了情色。

  佛教里面,本有伎乐舞,我们看敦煌壁画,那飞天舞,琵琶舞,尤妙不可言,观之,不仅令人神往佛国,同时,还使人情色飞舞,飞向真如。

  日本“唐化”时期,伎乐舞同唐乐一起,从中国传去。唐乐,在宴会上使用,乃俗乐,传到日本,却被奉为雅乐。至今,日本还保留了二十几首唐乐古谱,有些曲目,仍在演出,或转化为民谣。伎乐,由百济人味糜之传入日本,圣德太子在雅乐寮里,设伎乐师,将伎乐舞定为佛教祭仪,出云美女阿国跳的《念佛舞》,应是其中一种。

  由伎乐舞发展而来的歌舞伎,始于17世纪的那次演出。美女演出,有示范效应,各地女优仿效起来,起了纷争。为争夺女优,武士还互相厮杀,不久,“女歌舞伎”就被政府禁止了。代之而起的是“若众歌舞伎”,演员都是美少年,后来,也被政府禁止了。

  政府开禁后,允许成年男子演出,但要剪掉“刘海”——“若众”的标志,剃成半月形,俗称“月代头”或“野郎头”,这便是“野郎歌舞伎”。

  剧中的女角,改由男性扮演,称为“女形”,年轻的俊男,称为“二枚目”,丑角便是“三枚目”。“女”和“若众”时代,以舞为主,以女角为中心。

  而“野郎”时代,改以对白为主,以剧情为中心,而趋于写实性。还将花道搬上舞台,从舞台延伸到观众席。

  江户时代的日本,沉浸于太平一梦,酒醉花迷。男人迷狂于花见和游女,而女人则痴情于歌舞伎。

  歌舞伎是女人的花见,为歌舞伎痴狂的女人们,不限于御殿女,商家之妇及其女儿们,也是如痴如醉,大为闹腾的。她们剧场观戏,正是一日的花见。

  花见,登上歌舞伎的舞台,绚烂的歌舞伎之樱,不仅在剧情里开放,还在舞台上开放,花道啦,花四天啦,向演员掷花啦,以种种名目开放。

  吉野山之场,雪姬场,都是格外美丽的樱花舞台,舞台上,樱花和人生之花,一起开了,宛如雪姬那样。舞台上,散落的樱花,以三角形小纸片拟状,恰似雪。

  演员,将红的、白的樱花,文在身上、腕上。表演起来,不仅容貌似花,而且肉体也在开花。

  这样的花见,要迷倒多少狂男怨女?《心迷解色丝》里,弁天小僧偷窥闺秀化妆,她们脱掉衣服,露出上半身,漂亮的樱花刺青耀眼。

  歌舞伎之樱呵,是女人的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