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亚拉的母亲也有前世记忆,只不过她从来没有来过我的办公室。奇亚拉对我们的进展兴奋莫名,她把催眠疗法的CD 带回家,在家中练习,我总是鼓励病人这么做。她的母亲跟着听CD 之后,看到自己几世纪前是一位印度妻子。在那一世,奇亚拉是她最爱的丈夫,是她一生所托。但是这个男人很快就死了,可能是被毒蛇咬死的,奇亚拉的母亲回到今生之后,了解到她太依赖奇亚拉了。她向奇亚拉解释说,她之所以会这么做,可能是和几世纪前丧失亲夫的事情有关。奇亚拉也明白母亲如此依赖她,过度保护她,原因不是来自这一世,而是源自另一世的牵扯。现在她也更能包容与原谅母亲了。
然后她的母亲开始改变,但是改变得很缓慢,因为她要克服多年来的积习,不过她不再黏着奇亚拉,也不会再过度保护她了。她放开心胸,多花时间跟其他的孩子相处。她甚至希望奇亚拉能重新展开社交生活,就算那样会让奇亚拉与别人建立起亲密关系,进而影响到她对奇亚拉的依赖,她也不在乎了。这样的改变也重新塑造了奇亚拉的人生观。此刻,她毫无畏惧,期待着进一步的治疗,等着进入来生。
在我的引领之下,奇亚拉在这一次疗程中体验到了三个来生经验,在第一个来生中,她看到自己是一位母亲,主要是负责照顾一位身体瘦弱、神经衰弱的小孩子,家庭状况让她不得不花更多时间与精力去照顾这个小女孩,却毫无任何的回馈。在那一世,她的丈夫是个很内向的人,通常什么忙也帮不上,而且根本面对不了这样的悲剧,我感觉到奇亚拉源源不绝地付出怜悯、爱与能量,却丝毫没有获得任何的回应。
在第二次的来生,奇亚拉发生了车祸,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很难说发生车祸的是一辆车子,她告诉我,那更像是一个大型的飞行圆筒,上面还有窗子,总之,设计发生了故障,“砰”的一声—直直撞到了一棵树上,奇亚拉瘫痪了,她接受密集的生理与心理的复健治疗。“医疗科技水平已经提升了。”她的声音中有一丝满足感,“但是要让我的脑部与脊椎神经组织系统再生,就花了我一年多的时间。”奇亚拉微笑着说,“医院里的人都很尽心尽力,但是要复原真的很困难。如果没有家人和朋友的爱,我不知道能不能活过来—我有一个很体贴的丈夫,还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还有那些花:医院里的人都说我的病房是上帝的花园呢!”啊,我想到了,这正是跟前一世相反的人生。同样有源源不绝的怜悯、爱与能量传送出来,但却是向内传递的。在她第三次的来生当中,奇亚拉是一名外科医生,专攻骨科与神经学。我指出一个人能够精通这两门截然不同的专业领域,非同寻常。她解释说,“我是用一种测量杆或是水晶球来工作的。它们会传导一种声波,与脑部形成共鸣,协助骨骼和肌肉复原。”
因为获得了许多知识与技巧,奇亚拉变得心满意足。而且,不只是她的父母与家人对她有善意的回应,就连专业的同事对她也另眼相看了。她的家庭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在这一世,她似乎已经在付出与接受上达到一个平衡点。她能够去爱人,也爱自己。
奇亚拉是从一个更高层次的角度观察自己第三次的来生,也就是说她已经飞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她谈到这一点时仍然在催眠状态中,但是突然都停止了。
“我不知道这一生要如何结束。真奇怪,现在我得走了。”总之,她不会沉溺在过去或未来的人生当中。
突然间她回到了现在,生机蓬勃,精神抖擞。所有的人生过去与现在,全是互相有关联。她解释说,不管我的母亲在今生或前世是什么模样,我要学习的,都是在怜悯与爱之间保持平衡,公平地付出与给予。她下定决心了,我的目标是,再也不要做个牺牲者—不要因为文化价值观、特殊环境或内疚感而这么做了,她说道,她已经能够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怒气与不满,对母亲与兄弟姊妹将她限定在看护的角色上很不以为然,尽管她的文化背景并不赞同这样的反叛行为—但是她这么做,而且让自己获得自由。
我们回到她的第三次来生,这一次她看到自己生命的结束,因为年老而自然死亡,她回顾这一生,原本困惑我的事情,这一次一切都清清楚楚了。“这三次的来生并不是连续的或直线的。”她解释说,“那只是在显示,今生的所作所为会营造出什么样的未来。”
可以这么说,这三世的来生是平行呈现的。她所抵达的那个终点,全是来自今生的残念。事实上,所谓的来生很多元化,有多种可能性,她告诉我,“我亲眼见到的来生全都在变化中。而且那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意识,而是人类的集体意识与行为在塑造那个未来,最后再呈现出一个确切的样子。如果我们坚定意念,一直保有怜悯心、同理心、爱心、忍耐心和宽恕心,那么我们的来生将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她的言词用语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了。她不再使用简短且零碎的句子,她所使用的字句与想法都更精练成熟,反映出她提升到更高层次的意识面,这位聪明的年轻女性还有很多要教诲我的地方。
“我们对未来或人类集体的来生将有所影响,但我们绝对有着比你现在想得更强大的力量,能够对每个人的来生产生正向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今生剩余的生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她离开之后,我写下这些话,“个人的未来包含在集体的未来当中,每个人的行为最后都会影响到无数人要面对的来生。如果奇亚拉继续坚持过去的家庭生活模式,那么她的来生可能就是瘫痪掉的那一世,被迫接受无尽的爱;如果她放弃一切,唐突地中止她与母亲的关系,毫无理由地将她抛弃了,那么她可能成为那个需要照顾病弱孩子的母亲角色。因为这就是自然的律法,除非我们学会在付出与接受之间,在自我牺牲与自我怜悯之间找到完美的和谐状态,否则我们会一再面对同样的情境。将自己所学实际运用出来,了解要如何保持平衡状态,这样奇亚拉就会来到外科医生那一世,专攻骨科与神经学。不过她会出生在一个更没有暴力、更有怜悯心与爱心的世界,还是一个完全相反的世界,就要看其他参与者是否能同时达到这样的和谐境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提升心灵意识—如果我们都愿意改变个人的来生,进而提升人类集体的来生,我们就可能改变整个世界与所有生物的未来。”
小贴士:怎样练习怜悯心
我已经说过,怜悯心与同理心很相近,和爱心也有关系。因为这是发自心底的感觉,爱也是如此。
以下三个简单的练习,可以帮助你接触到心中的怜悯心、同理心与爱心之所在。这可以搭配第3章所提供的双重疗法—心灵占卜一起练习。
喜悦的眼泪
运用第3章所提示的方法放松心情。当你进入放松的状态时,回想一下在这一生当中,有哪些时刻曾经让你喜极而泣?你可能会想起好多次经验,但是我指的可不是你中了彩票大奖,或是你支持的球队赢了世界杯;而是在生命当中某个充满爱的时刻。那可能是某个人出乎你意料之外为你做了件好事,譬如自愿帮你看小孩,好让你和爱人能有单独相处的周末时光,或是你在生病时照顾你。也可能是你为某人做了一件好事,而你做这件事并非出自责任或义务,而是你心甘情愿。重点在于这位付出者—你的朋友或陌生人—的行为是出自怜悯心,并不期望有任何回馈。你越练习,这些充满怜悯与爱心的时刻就越紧紧相连,一个接一个,喜悦之泪也更容易泉涌而出。当你的意识充满了怜悯之情,你也会变得更喜悦幸福,也更容易发挥怜悯之心。
让灵魂互相联结
放松心情,看着对方的眼睛。如果那个人回看你,那是很平常的事,所以你要更深入一点,要看到对方眼神中更深层的意义。试着去想,有一个灵魂透过眼睛看着你,如果你能看透这一点,那么你就能超越肉体,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人。你会明白每个人都有灵魂,就像你自己一样,他们的灵魂和你的灵魂是紧紧相连的。如果你看到自己的灵魂在回应对方,那么就进入了更深的意识层,因为你会明白,我们是一体的,来自同一个灵魂。这时你会充满了怜悯心,因为当你仁慈地对待他人时,又怎能不同样地对待自己呢?当你在爱别人时,怎能不爱自己呢?
尽展对他人之爱
悲悯心的展现就是对他人的爱,这个人可能是朋友、家人或陌生人。这个人不只是一个名字或有某种特征(这种特征比如说抱怨玛德姑妈太啰唆,或者流浪汉太脏),这个人是个综合体,就像你一样,他们有母亲、父亲、孩子与所爱之人,他们是什么国籍,甚至是否是你的敌人并不重要。他们和你我一样,在充分被信任的环境下嬉笑玩耍、打球、玩洋娃娃、养宠物、玩游戏。我曾经要病人试着想象在孩提时代的某个敌人,或是某个他憎恨、生气的人,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你接着会看到有时候儿时的“仇人”长大成了恋人,还成家立业了,是的,我们在生命中有得有失,历经生与死、成功与失败。
我知道,有时候去仇恨一个群体比个人更容易,因为群体特征会少,因为要去恨一个完美鲜明的个体是很困难的,要恨一个灵魂更是不容易的事。这就是为何我对上一章提到的苏联士兵充满了怜悯之心,原来我应该要害怕那个人才对,但我了解到他有一颗苛刻的灵魂,也就是我的灵魂。如果你遵照这个练习去做,你就会放下仇恨。你要了解怜悯心与同理心并非一夜之间就可获得,生命中要学习的功课并不能一蹴而就。在我们朝向永恒之路前进时,还有一种品质是我们绝对不可少的,那就是耐心。
耐心乃圣,一动不如一静,能够忍得住,才能得圆满。耐心是定功,耐心就是精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