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乱世寨主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七章 年夜饭 中

第1卷 第七章 年夜饭 中


  经过不断的平整土地,靠近少年营的山脚下已经开辟出了五亩左右的大操场,用于寨兵和少年营的训练。除夕晚上的大操场一片热闹,几十个大柴堆使得冬日的严寒远离,操场正北的高台上,一群熊孩子正穿得鼓鼓囊囊地在表演,表演的是大闹天宫。

  西游记,李想原本时空中耳熟能详的作品,终于还是被他无耻地抄袭了。刚到山寨的时候一帮熊孩子们很不听话,为了获取他们的认同李想把西游记拿了出来,效果果然很不错。当然李想还是有点节操的,并没有冒认作者。营养跟上来之后,李想开始把每天的故事环节作为一种奖励来督促熊孩子们学习和训练。少年营的文化课当然是李想带着,除了拼音识字和数算,还加入了一些物理化的初级知识,另外比较重要的便是历史课程和民族思想的灌输。至于队列体能和战阵训练则交给了寨子中的伤残老兵,刘素素也时常帮忙。总之一切都走上了正规,再有一年时间,少年营里最强壮的三十多个少年就可以出战了。李想还是低估了古代的残酷程度,在大周像熊成武杨建川这样满十五岁的少年已经算是成年人,是要服兵役徭役的。而少年营和李想的第一次挑战,也将很快降临。

  看着自家的小娃娃们装扮成猴子的样子在台上扭来扭去,寨兵和寨民们都开怀大笑。李小夫子来之前哥老寨和其它勋阳山区的寨子一样,穷的一批。但李小夫子在哥老寨站稳脚跟之后,先是教这些原本没机会的孩子认字,然后发现了鱼道,接着又发现了铁矿;教给大家制作羽绒服和低廉的防寒服,第一次,他们有了外出活动的权利;用从书里学来的知识教大家改进肥料。哥老寨和很多寨子其实并不缺水,缺的是肥料。李想用从大周农书中学到的知识在山寨中推广新型农家肥的制作,明年使用后才能看到效果。如果顺利的话,明年起山寨的粮食加上山林间放养的鸡鸭鹅猪等,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李想还想根据地势,利用小水库和水车让大量山地改为水田,但是却因为人力财力和精力不足暂时放弃。

  何篾匠吃了一大口酸菜鱼,心里也是感慨万千。也不知道自己的先祖是不是有过什么功德,能够碰到夫子这样的贵人。现在不仅自己的儿女在蒙学营读书,家里的日子也过得蒸蒸日上。和山寨几个小头目合作包下的弓弩坊和防寒服工坊,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利益。还是小夫子有办法,将一件东西的制作过程尽量细化标准化之后,自己只需要把握最关键的部分,这样就不必担心自己被踢开了。其实李想本想让匠户营的大匠们完全把持寨子的工坊,但是素素却提醒了他。李想很快明白过来,借着匠户营进行标准化和流水线改革的机会让各位大匠把核心的手艺掌握在自己手里,并推动各位大匠和山寨高层联姻合股。李想没有想到,哥老寨因为他的决定出现了一个侵略性十足的利益集团。当然李想同志现在是意识不到的了。

  张清平想的更多一些,他原本只把这个山寨当成临时落脚地,但最近慢慢改变了看法。看到了李想种种奇思妙想的手段,了解到山寨高层一直在寻求招安之后,他也开始为自己和儿子谋求更高的位置。张清平在北地见识过大周边军、厢军和乡兵的糜烂,同时也见识过女真人的凶猛暴烈。张清平当然不认为大周会被这些蛮族打趴下,毕竟以大辽全盛之时也不过是和大周打个平手。他只是觉得北方边境迟早会有大战,像刘成栋这样朝中有后台的勇猛之士肯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到时哥老寨也会成为一方豪强,几代富贵可期。

  张清平原是沧州府的一位弓弩匠人,家里从事这一行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几年前,张清平被同乡的姜姓乡绅趁战乱之机谋夺家产,并且勾结府令将他贬为贱籍。这还不算,其又趁张清平不在奸淫了张氏。看着死在自己怀里的妻子,张清平把儿子藏到了山上。然后手持大弓牛角弓和踏张弩各一把,把姜姓乡绅全家36口杀个干净,一路逃亡到哥老寨。吃了一口韭菜炒鸡蛋,张清平暂时压下心中的兴奋。不就是把直弓的拉力提高到50公斤以上吗?既然打算长久地留在这里,那也该拿出几项绝活了,免得被大家看轻。“流水线,标准化”的制度下自己只需要把握最核心的绝活就好了,李小夫子最讲规矩和报酬。至于比大周禁军使用的那种蹶张弩更优秀的踏张弩,还是等等再说吧。毕竟哥老寨现在也没财力装备这种昂贵但犀利的武器,同时弩毕竟是朝廷管制的武器。

  曾木匠和雷铁匠两家关系很不错,现在正坐到一起窃窃私语。

  “看来刘寨主是要把基业留给李小夫子了,毕竟李小夫子和刘大小姐……咳咳,我对李小夫子是完全服气的,做事讲规矩。而且李小夫子搞出的汉文拼音真是好用,硬是让咱们这些大字不识的匠户用字母写字。听说小夫子打算翻译天工开物等几本书给咱们看,我看那上面有很多老祖宗传下的宝贝,到时咱们的工坊又可以更进一步了。”曾木匠一脸敬佩不已的样子,看着李想那里的主桌说道。

  “是啊,我老雷前两天看到了双联法炼钢的内容,正在按照小夫子的吩咐搞一个小的炉子做实验。等到搞出来之后,咱们山寨就可以出钢水了。山寨里除了刘寨主,我就服小夫子。小夫子能让咱吃饱穿暖,其他人谁有这个本事”不知不觉中,李想成为接管山寨的不二人选。匠户营,少年营,入股匠户营工坊的寨兵高层,在山寨工坊做事的普通寨民,都把李想当成了寨主继承人看待。老黄将这一切看在心里,虽然佩服李想的本事,但还是加快了自己的计划。

  “听说啊,高层要加快招安了……”

  “嘘,这种事还是不要乱讲。不过咱寨主这样的忠义之士,朝廷总有明眼人在的吧。”雷铁匠说完后,又喝了一口山果酒。这种用野果酿造的酸酸的低度酒比较难喝,不过对于一年到头吃不上几口肉的寨民们而言,已经算是奢侈了。

  其实中国的历代工匠都不缺乏创新性思维,只不过儒术对于技术进步总体上是采取压制态度的。士绅控制一切社会资源的社会里,正人君子们会敏感地压制一切不能受自己完全控制的东西。逻辑思维和自然科学体系受到的压制更为严重,匠户一直受压迫成为贱籍就是最好的例证。不识字,没有自由,甚至不能保全自己财产的匠户对先进技术的推广当然就比较消极了。没有相应的身份地位却拥有巨大的财产,那就相当于抱着黄金的乞丐招摇过市一般,迟早成为士绅阶层的肥肉。所谓厚德载物,谁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当哥老寨为了小铁矿和土高炉欢呼雀跃的时候,黄立仁这位以“正人君子”和“克己复礼”自居的老人一边和蔡京进行利益交换,一边又将哥老寨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至于哥老寨两千多寨民怎么想,蝼蚁难道会有想法吗?他们又敢有什么想法?!

  李想自以为已经对这个时代做了很多妥协,可是还没有接触到大周正常社会的他却不知道,哥老寨已在蜕变。李想头脑中的四民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和学问普及、纳税人政权等意识对于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寨民们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但在士大夫眼中却是异端。几年后和大周的士绅阶层暂时决裂时李想才发现,原来一切早已注定。哥老寨和大周社会的融合必定是漫长的过程,必定有痛苦和反复。

  云南大理,冬天不是很冷,大理国王正在宴请宗室和重臣。50出头的大理国王段祺瑞儿女不多,只有段麟杰和段麟烈两个儿子,以及段麟恬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都很优秀,老大段麟杰以文才见长,老二段麟烈勇武过人,可惜……还好恬儿贴心。看着刚满17岁的小女儿,段祺瑞很欣慰。

  “父王,你怎么不吃这道豆芽呀!这可是女儿专门为你和母后做的养生菜呢。儿臣待会儿还要给母后煎药,先告退了。”婴儿肥的公主看到丞相陆一鸣有话要说,于是识趣地退下了。丞相陆一鸣和近侍太监杜晨幺为首的官员和太监连忙躬身行礼,大理国的官员百姓对这位漂亮、善良又懂事的小公主十分喜爱,醉心于医术的公主几乎成为了大理国宝。

  老国王段祺瑞吃了一口女儿的养生菜,呵呵,女儿的医术很有一套,这厨艺就……看到丞相和几位将军有话要说,心烦地让闲杂人等退下。“陆丞相,寡人看你憋得很辛苦,有话请直言。”

  “启禀王上,请王上收回出兵岭南的命令。大周兵马是被方腊吸引住了,几年前也被重创。可大周富有四海,国力非我大理可比。一旦激怒……”陆一鸣说的正是大理准备出征岭南一事,岭南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方腊派遣使者,请求大理发兵攻击大周,事成后以岭南和福建酬谢。大理重臣虽然不看好方腊,但却对岭南眼馋不已。

  “丞相此言差矣。大周五年前的讨土之战折损十几万大军,又被方腊搅乱膏腴之地。此时大周国力正弱,正是我大理开疆拓土之时,丞相怎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一位青年将领愤愤不平地说。大王子和二王子的争斗已经公开化,大王子得到了文官集团和一些老将的支持,二王子得到了一些青年将领和大半土司的支持。大王子段麟杰想置身事外也不可能,只能被人推着斗下去。段祺瑞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很得百姓文官拥戴,临老却遇上儿子争位……主战的将领都是老二那边的,这些禁军将领和土司将领想要建功立业,获得财富。二王子则想以击败大周的功劳压大王子一头,双方一拍即合。

  最后还是主战派占了上风,陆一鸣担忧南越国趁机攻打大理。主战派却主张让大王子镇守南部边境,防范南越国。

  “晨幺啊,你觉得有什么方法能够让老大老二握手言和呢?”老国王很疲惫,仿佛在喃喃自语。扑通一声,杜晨幺这老太监连忙跪倒。

  “皇爷,您可别拿老奴寻开心了,奴婢这心肝儿受不了啊。这种国家大事,老奴怎敢置喙,还不被那帮文人生吃了。”杜晨幺汗如雨下,恐慌到了极点。

  “起来吧,你这老滑头。”段祺瑞也知道难为他了,开心过后一笑置之。大理处处向天朝看齐,文人治国的传统有过之而无不及。

  “谢皇爷!谢皇爷爷!”奴性十足的杜晨幺完成了他的表演,眼睛深处却闪过刻骨的仇恨。

  大周元年年底,大理秘密出兵六万攻击大周岭南地区。然后被岭南兵马使挡在广西群山之间,不得寸进。南越李朝随即突然进攻大理,被大理老将挡在北越三关。女真大辽国运大战之前,大周大理和南越国已经开启三国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