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十天便是春节,哥老寨的百姓因为铁矿的原因生活终于改善了一些。哥老寨基本家家都有参与采矿炼铁或者匠户营的一些活计,每家也有一到两套的羽毛防寒服,可以进行一定的户外活动。不至于像这个时代大多数农村一样,每到冬天一片死寂。
李想和刘素素正向匠户营走去,两人身上鼓鼓囊囊地穿着被李想称为“羽绒服”的新玩意儿。这是李想根据后世的羽绒服结合汉服样式设计出来的,主要用鸡鸭鹅毛或者羊毛做成两层保暖垫子,然后里外两层土布加上中间的麻布将两层保暖层隔开,用麻线分成一个个小方格。整体风格十分粗犷,但是非常实用,还有配套的帽子手套和保暖靴。李想和刘素素以及一众高层当然是用的鹅毛版,鸡鸭羊毛味道太大,一般是普通寨民穿,当然得是家里有余粮的那种。一路走来,无论是寨兵还是寨民,碰到李想时都会停下转到路边,然后恭恭敬敬地行礼,口称“夫子”。李想总是一本正经的点头致意,惹得旁边的素素憋笑不已,终于到匠户营附近的小巷子时,刘素素憋不住了。
“哈哈哈……一本正经,还真有模有样的,真不害臊。”刘素素一边大笑,一边数落李想。可很少见的,李想却作出一副愁思不已忧国忧民的样子,刘素素当时就看不懂了。“别这么看我,你难道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尊敬我吗?我是发现了铁矿,教给他们制作防寒服和羽绒服的方法,寨民的日子正在慢慢变好。可是真正创造财富的是他们,他们累死累活,难道不应该日子越过越好吗?他们以前也是日日劳作,可是为什么会被逼到山上成为化外之民呢?如今我只不过保障了他们劳作生活的权利,寨民便从内心尊重依靠我……”
“李想,你说的我不大能听懂,可这跟你这样……有什么关系吗?”刘素素满脸通红地被李想抱在怀里,一动也不敢动。
“咳咳,素素,你听我跟你讲哦……”
“啪!”
……
曾木匠和张清平看着肿着半张脸的李小夫子和红着脸的大小姐,面面相觑不知所措。饱经沧桑的张清平很快明白了什么,马上转移话题,缓解了尴尬的气氛。张清平是比较晚加入哥老寨的手艺人,据说是从北方过来的,到了寨子里因为善于维修弓箭所以过得还不错。张清平对李小夫子非常敬佩,同时也很好奇这位小夫子怎么对一些匠术这么有研究。一个月前李想继重新制定度量衡后又在匠户营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初级的流水线制度,包括长枪、盾牌、单刀和弓箭制衣等工坊在内都初步完成了改造,张清平和几个头目合作包下了弓箭生产,雇佣了寨子里十来个妇女进行生产。箭矢的生产分成了选料、劈杆、打磨、上箭头、安装尾羽等步骤,产量大大提高,并且生产的箭也几乎一样,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次刘素素和李想过来,主要是张清平和曾木匠合作研究的直弓终于有了成果。
直弓是李想为自己的少年队员准备的远攻武器,灵感主要来自中国古代单体弓、英国长弓和竹木复合弓,在做出几件模型试验过后,就交给了匠户营负责。弓材选用了杉木、桑木、榆木和拓木,都是勋阳山区常见的木材。弓胎用两种木材或者优秀的单体杉木和三年以上经过阴干处理的老竹片提供蓄力,这一点类似于复合弓。未来还可以通过外贴筋丝和内贴角片等手段增大拉力,改善拉力曲线,不过哥老寨目前的条件肯定不能大规模制造。李想手里拿着一个制作完成的弓胎,不上弦的直弓弓胎略微反曲,两端反翘,两种木材和竹片贴合烤制然后涂油绑紧的弓胎呈现出一种黑黄的色泽。鱼骨制成的握手贴合五指,上有搭箭的凹槽。李想开发的这种直弓相比英国长弓增加了很多工序,比如分阶段阴干、驯弓烘烤调制交替进行、贴片绑缚测试(提前估计拉力表现)、应力测试以及黏合绑缚等。曾木匠和张清平报告说这种弓的制作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等到工艺成熟分工更明确,以至于可以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后应该可以再度缩短生产时间。
直弓目前的拉力做到了30-40公斤,将来用上筋丝角片后拉力应该能够得到比较大的提高,目前的工艺还很不成熟,毕竟这种武器才出现不到两个月。直弓高1.5-1.6米,用蚕丝麻丝和动物筋丝复合做弦,弓弦占到总成本的一半。直弓箭矢长80-90厘米,箭杆较粗,分为轻箭(杨木、桦木和柳木等轻木制作,用于抛射)和重箭(白蜡木、角木等重木制成,用于直射)两种,用的材料也都是勋阳山区常见的木材。直弓箭头分为菱形倒钩箭头(便宜,攻击无甲或者轻甲目标效果很好,70克90厘米长。较小横截面加倒钩,兼具穿透力和杀伤力)、长锥破甲箭头(破甲好,很便宜,70克90厘米长。创口小,杀伤小,穿透力好)和三棱穿甲箭头(钢制,较贵,重箭,100克80厘米长。阻力均衡,飞行稳定,有倒钩血槽)三种。目前的直弓不可以长时间拉满瞄准,否则对弓胎伤害很大,听到张清平这么说李想很是无奈,既然直弓有这么一个硬伤,那也只能从战法上弥补了。毕竟是要求能够大规模生产的强弓,有着致命缺点也情有可原。李想和匠户营合作开发的直弓对材料要求不高,只需要韧性突出和蓄力良好的两种木材和特质竹片贴合烤制然后绑紧而已。直弓长久保存时只需将弓弦撤下消除应力,放在凉爽干燥处,定期刷油上弦开弓就可以,具体有什么出入还得看将来长期的使用经验了。据张清平称,直弓的能量效率比不上牛角弓,同样是40公斤的拉力,牛角弓射出的箭矢威力要大于直弓不少。这一点李想倒是没想到,不过只要拉力上去就行。效率不够就加大拉力,射的不准就拼人多,拉不动就加强训练!
总而言之,直弓借鉴了很多竹木复合弓的设计(竹木贴合弓胎,烘烤调制等),又结合了英长弓和中国古单体弓的精髓,十分适合大规模制造。
李想让张清平把3毫米厚的铁板放到远处的山脚,然后向着刘素素作出了一个“女士优先”的手势。刘素素白了他一眼,然后大大方方地上前拿过一把40公斤的直弓开始测试。首先测试的是70克重90厘米长的长锥破甲箭,主要用于中远距离破甲,刘素素发现在90米距离内能够穿透铁板。接着是70克重90厘米长的菱形倒钩箭,主要用于中近距离杀伤,80米射穿铁板。最后是100克重80厘米长的三棱重箭,50米穿透铁板。李想对测试结果基本满意,当场预定了30公斤和40公斤直弓各50把,箭枝1500,用粮食鱼干和其它物资结算。哥老寨内部目前都是以物易物,铜钱只有公中才有,主要用来从外部采购盐布等物资。
“对了,用上好的杉木制成的弓拉力多大?50公斤?”李想突然想起上好的弓材不需要把表皮和里面的蓄力层分开,然后再贴合竹片。只需要简单的烤制调教,然后加上竹片就可以,当然这样的材料是很少的。
“是的,小夫子,请稍等。”张清平让十来岁的儿子进屋去拿,不久后抱出一把长达1.7米的大弓。弓体成淡黄色,可以看到弓臂贴合的上好竹片。张清平单手拿过,弓身很重,都快有十斤了。然后一把拉开,刘素素看着张清平拉弓的表现,目光一凝。“上好弓材比较难得,只制成了这一把,剩下的材料可以再做10把,四年以上的老竹倒是不难找。在下无能,至今没有找到把筋丝角片和竹木弓胎结合起来的好方法,实在愧对小夫子。”张清平惭愧地低下头,曾木匠也很不好意思。
“把剩下的好材料通通制成弓,交给寨主,记到少年营的账上。既然筋丝角片和竹木弓胎结合这么难,那就通知整个匠户营,只要谁能把直弓的拉力提高到50公斤以上,我就把自己在弓弩坊的三成分子交给他。”急于解决问题的李想放出了一个重磅炸弹,留下一脸呆滞的几个工匠,和刘素素施然离去。
通往少年营的路上,刘素素一脸神秘的凑过来。“那个张清平很不凡,应该是个射箭高手。”
“呵呵,做弓箭的是射箭高手,貌似并不怎么奇怪吧?”
“不是这样,他肯定用弓箭杀过不少人。这是一种直觉,反正这个张清平身上有故事。”刘素素又呈现出女孩子的天性,八卦之火熊熊燃烧。
“每个人都有故事,既然人家不想说就不要强求,只要他不做对哥老寨不利的事情就好……”
“倒也是,哎,下雪了。对了,快过年了,你准备好礼物没有。”刘素素一脸期盼,眼睛闪闪地看向李想,看得李想有点发毛。
“什么礼物,我怎么不知道……”
“少来,你不说在你的家乡,逢年过节男孩子都要送女孩子礼物的吗?”
“可那是我家乡啊,又不是咱们大周。再说了,我老家逢年过节时男女主要是开房……咳咳,风俗不一样嘛。”
“你是说我比不上你们家乡的女孩子,还是你嫌弃我长得高,还是你觉得我不会女红只会打打杀杀。你是不是嫌弃我……”刘素素忽然绞着手指放慢脚步,有些潸然欲泣的意思。
“我哪里有,我只是想……算了,年夜饭时给你礼物好吧,真拿你没办法。”李想只好投降。
“我要两个。”
“给你三个!”
“你说的哦,我可没逼你。”
“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