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带着宝贝孙女王婉儿一路游山玩水,拜访友人,一个月后才到达南阳府城。南阳府令听闻名满天下的王珪到了南阳,忙不迭地带着通判等主要佐官出城延请。
南阳和襄阳,地处南阳平原两端,和中间的邓州一起控制整个南阳盆地。南阳城三面环山,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西北通往关中,也可称为京兆府;西面通过十堰连接汉中和川蜀,紧挨勋阳山区;北面通往汴京和西京(洛阳);向南屏蔽通往荆湖(湖北湖南)的襄阳-宜城通道,进而屏蔽荆门、荆州和武汉;向东通过两条道路辐射整个江淮平原。
所谓守长江必守淮北,守淮北必守徐州,守湖广必守襄阳,守襄阳必守南阳。南方割据政权若想和北方政权抗衡,则淮北和襄阳必不可失,南阳地位大致如此。有鉴于此,一代人杰的周太祖在南阳和徐州设府,分别从襄阳和淮北地区分离,直接归汴京控制。
南阳战略位置重要,出产也十分丰富。且不说川蜀的药材、荆州的渔获,其本身便是大周五大产粮区之一,又因为距离汴京非常近,河流密布,所以提供了开封所需粮食的三成。南阳府城虽比不上汴京那么繁华,但也是商贸发达,人口繁盛。风俗受到川蜀、荆湖、汴梁和关中的共同影响,又有些地方特色,南阳上层风华显得十分别致。南阳名士更是享誉千年,本朝的南阳士人能量也是十分强大。
恰好王珪也有几位友人在南阳,于是便接受了府令的邀请。之后的几天,王珪每日和当地的士绅名流集会,王婉儿则放飞了自己,带着一群大家闺秀横行市坊。
古代的山寨不是说一群人,拿起几件武器上山,建个寨子便可以的。首先附近要有水源,最好是不容易被外界断流的活水;然后必须有道路通向最近的城,盐铁布匹甚至粮食什么的需要从外界输入。咳咳,打劫也得常常出来;地势也很重要,最好上山只有一两条路,也就是易守难攻。种种限制导致了即便是偌大的山林,适合建立寨子的地点可能也就那么几个。
哥老寨总体上的条件只能算中等,西面、北面和东面都有通往寨子的河谷,南面更有好几条小道通往勋阳府。但哥老寨的优点在于水源非常充足,并且有很多周围高山上渗透下来的小溪,不容易被发现,导致被断水或者投毒。另外地势较为平坦,方便开垦耕地,种植粮食,捕捞渔获。
总而言之,哥老寨适合拥有战斗力较强的寨兵并且寨民众多的情况,刘成栋上山时刚好满足这些条件。于是不想和周围易守难攻的几个寨子冲突,同时又对自己兄弟比较自信的刘成栋便选择了此地,收编了附近零散、辛苦挣命又常受周围寨子欺压的一些山民,建立了哥老寨。
如今哥老寨东边的清风寨,其首领赵疤子杀出黄家别院,不知所踪,现已被刘成栋带兵占据。控制哥老寨西面通道的三王寨,以及北面山后通过一条小路连接的黑虎寨,这两家都参与了对哥老寨的攻击。听说清风寨被刘成栋占据的消息后,三王寨的王家三兄弟和黑虎寨的葛姓父子都惶惶不可终日。之前他们都和刘成栋带领的寨兵发生过冲突,深知哥老寨的战斗力,之前也是被哥老寨的财富迷了眼睛,加上又有官军直接参战,所以才想浑水摸鱼。谁料想最后被刘一刀这厮翻了盘,毛没捞到一根不说,自身还损失惨重。于是提心吊胆的两家一边达成协议共同进退,一边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时间过去了两周,正以为刘一刀是不是伤亡惨重想要和谈的两家刚要放松警惕,就收到了哥老寨出兵的消息。该来的还是来了,两个寨子的几位当家尽管忐忑,但终于心里石头落了地。你刘成栋是很凶,可老子也不是吃素的!老子凭借深沟高墙抵挡,就算打不过,大不了……直接跑路嘛,勋阳山区那么大!又听说这次哥老寨带兵的不是刘一刀,也不是刘元刘盛,更不是熊大春,居然是几个不满二十的小崽子!两家山寨的头头们愤怒了,打不过老的还打不过小的!于是两家本来正做着事情不顺就跑路的准备,却因为这个消息斗志满满,开始清点兵器,修复寨墙。他们打算击退这些小崽子,然后再和谈或者…跑路。开玩笑,刘成栋明显是想拿自己给小崽子们练手,之后肯定会自己上场。
这次两家的十来位当家失算了,刘成栋自始至终就没过问这件事,其它老一辈的高层也是一样。在他们看来,以李想小子现在的战阵造诣去打这两个寨子,根本就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于是纷纷不再关注。刘成栋几人已经把主要精力放到训练寨兵身上了。招安计划临近,这些年在山上积累的恶习需要清除,厢军中的规矩也要捡回来。刘成栋几个老辈也漏算了,李想根本没打算自己去打这两个寨子,而是交给了守寨大战时最拼命、立功最多的熊成武和杨建川。联军攻寨最激烈的时候,这两个年轻人带领不怕死的几十个少年上前肉搏,硬是抗住了经验丰富的官军和悍匪的攻击,守到了刘成栋归来那一刻。李想命令熊成武率领一百哥老营攻击西面较大的三王寨,命令杨建川率领一百人攻击北面较小但地势险要的黑虎寨,秦钟和丁史航跟着熊成武。刘德成作为第一个连长,将直弓独立连(120人的编制)一分为二,分别配给两路。
寨兵都很清楚谁的功劳更大,所以对李想的安排心服口服。出发当日凌晨,李想、刘素素并山寨高层在西门为熊成武和杨建川送行。外披铁甲里着皮甲的两人先是行擂胸礼,然后接过令旗。赶鸭子上架的小军法官验过令旗和兵符,然后军需官清点装备,上交文书,确认一切没问题后出发……
时近正午,熊成武按照学堂上寨兵高层的教导安排防守。水源上方需要设立警戒,营地则是一百多人围成圆形,树枝做成拒马控制出口,简易壕沟挖起来……然后拿出定量的炒米和珍贵的肉干,分配下去。平底加深的大铁锅(每个牌一个)架好,烧水。食盐就在炒米内,炒米、肉干、蔬菜干和水的比例是定死的,味道不怎么样,胜在方便。每人拿出身上的木碗排队打饭,木碗跟武器一样是标准化生产。火兵用大勺子填满一碗,压一下,然后用木板刮过去,每人的量一模一样。现在部队规模不大,也没条件开小灶,所有军官(牌子头以上才是正式军官)都在最后打饭。军官必须看到每一个士兵吃上才可以打饭,这一点一直流传了下去。
熊成武最后一个盛饭,作为这一百多人的最高军官也是有福利的…一小包咸肉和一小包咸菜!千万别小看咸菜,它和泡菜放足食盐之后,对大周普通百姓来说是奢侈品,对于出汗巨多急需盐分的士兵而言尤其宝贵。
和平常一样,熊成武只留下了一点腌萝卜,然后把其它的分给了几个牌子头和自己熟悉的士兵,这些人又分给自己的同袍…最后所有人都只吃到一口,但每个人都很满足。多年以后,经济状况大幅好转,幸存下来的士兵回忆今天的这一幕,胸膛都是暖烘烘的。和军官最后吃饭一样,把配给品分给下属也成为了哥老营中低级军官的特有行为方式。熊成武端着木碗,和秦钟、丁史航几个牌子头坐到一起。
吸溜了一大口肉粥,熊成武看向前方两里外如临大敌的三王寨,“壕沟、高墙、箭屋,还有模有样的,大家什么意见?”李想改组寨兵后,其它可以靠后,首先推行了战前会议和战后总结报告的制度。
“咔擦”,一个三十出头、被李想任命为牌子头的老兵吃了一口熊成武递过来的腌萝卜,回味无穷的样子。“壕沟有跟随咱们的工匠坊师傅对付,他们的寨墙也能爬上去,就是箭屋不好办呐。”说完把碗舔了一遍,用袖子擦了擦嘴巴。肉干、食盐、炒米和蔬菜干,对现在的哥老寨而言都是奢侈品,可不敢浪费,不然会被人揍的。
秦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可惜寨子的桐油和藤球用完了,不然直接扔进去几个,直接解决。如今不妨把甲胄集中一下,用大盾掩护,用刀梯登上寨墙,然后直接灌进去…”熊成武几人听着连连点头,秦钟不愧是秦钟,就是简单粗暴。
丁史航看到众人渐渐达成一致,也没提出什么大的意见,只是在布阵上建议战前操练几下。
碗舔干净,交给火兵收拾,留下两个新兵什看守营地。熊成武按照合练的内容,大盾在前长枪居后,直弓手分列在两翼,皮甲和铁扎甲集中起来武装了三十人的突击队,然后伴随鼓号突进寨墙。寨墙上,三王寨的三当家,兄弟三人中比较聪明的王三看着整齐靠近的哥老军阵,咽下一口唾沫。
眼看身边的喽啰手脚发抖,似已没了战心,王三连忙打气。“兄弟们别慌,别看这些小崽子走得有模有样的,没准是银样镴枪头呢。杀退这些贼兵,寨中妓女随便玩,每人肉两斤。”王大和王二虽然脑子不大好使,但也意识到了危机,开始有样学样。
“吼吼吼…”喽啰们被刺激得兽性大发,王三见此,悬着的一颗心稍稍放下。此时他不禁有些后悔,真该坚持把后路铺好的啊,我的两位老哥!
一位28岁的大嗓门被熊成武派出来,在三个大盾手的保护下靠近寨墙,举起了纸皮喇叭。“寨墙上的寨兵们,我们将军仁慈,打算给你们一个投降的机会。熊将军问王三当家,投不投降?”听到王三严词拒绝后,这个大高个、大嗓门本该退回本阵,却灵机一动,开始给自己加戏!
“三王寨的兄弟们,睁开你们的狗眼看看。看看我们的装备,看看我们穿得什么,再看看你们自己,你们赢不了的!想想你们的老婆孩子,你们要是死了,自己的老婆女儿就要被那个谁那啥了,多冤呐!为啥还要给这三个货卖命,赶紧投降吧…”熊成武一方怔了一下,随后轰然大笑。王三却是脸色铁青,看着身边衣衫褴褛、拿着刀叉木棍的寨兵开始互相怀疑,有几人明显意动,连忙命令箭楼放箭。
保护大嗓门退回熊成武身边的三个大盾手用凶狠的目光看向大嗓门儿,如果不是身处战阵估计早就打起来了。三个竹木大盾被射成了刺猬,有一个大盾手腿上中了一箭。大盾手都是挑的粗壮不怕死的,大部分都很楞。熊成武安抚了三个大盾手,然后看向大嗓门,“不错,有眼力见,有胆识,老熊定会在报告中详说此事。”大嗓门儿大喜,行了军礼,然后双腿一颤一颤地退回本阵。
“全军进攻!”眼见谈不拢,熊成武命令进攻。随即刘德成派到这里的副官命令左右的牌子头瞄准寨墙,开始交叉射击(试验了一下,斜着射击能够有效提高命中率)。寨中新推行的“拉屎没带棍,只好借旁人”的猥琐射箭动作即将上演,直弓的威力也再次提高。
一捆30支箭矢插到右前的地上,麻绳解开收起,调试几下弓弦,下蹲几次做好准备。听到刘德成的副官命令下达,方阵左右共六十名直弓手都看向自己的目标,调整好左臂,然后放上箭矢。箭矢尾端用大拇指固定在弓弦上的红点,前端放在突出的木制搭箭弯台上(防止箭矢侧滑)。然后下蹲…屁股撅起…松开右手,60支箭矢整齐地射到了寨墙附近,大部分落空,射到了木墙上或者寨门里面,但也有20支左右射到了寨墙上。几声惨叫,七人被射伤,其中有一人胸膛中箭,另外一人面颊中箭,两人扑腾不止,被几个亲信甲兵杀死。王三感觉直弓也就这样,动作貌似比大哥说得更猥琐,但没有大哥二哥说的那么恐怖啊?十秒钟之后,他就在惊恐中改变了想法。
直弓不要求精确瞄准,只需要调整弓身角度,然后用标准的动作将标准的箭矢射出而已。所以恐怖的是,直弓手射速非常快并且散布点比较稳定,更何况每个人还会微调直弓的角度!于是十轮过后,三王寨寨墙成为一片鬼蜮,胳膊、大腿、下身、胸膛、眼眶、脖子……无处不中箭,死法多种多样。直弓手已经放下直弓,开始抖动左臂和双腿休息。虽然直弓手可以速成并且也解决了损伤身体的毛病,但对的体力消耗实在太大了。按照训练时的要求,不少直弓手抖动身体的同时开始捏左臂,抖腿扭腰也是必须的。不足两分钟,600支箭矢,百多伤亡,其代价只是这些人的大汗淋漓而已。
可怕的射击刚停,寨墙上的喽啰呆滞了一下,突然听见有人“咕咚”,咽了一口唾沫。似有默契地,几十人四处狂奔,三王寨寨墙一片大乱。熊成武眼见这一幕,戴上了山寨为数不多的铁盔,带领三十名甲兵冲锋。工匠营有随军的师傅,在大盾的保护下把简易的立体支架(怎么放都有一端向上)放到壕沟底部,然后把木板有突出部位的一面朝下,和支架尖端结合,壕沟便不是障碍了。箭屋里的弓箭手没有出现伤亡,因此开始射箭,但是本就重甲、更有大盾手随行保护的熊成武等人继续前进,只有三个大盾手被射中腿脚和头部,倒地。到了寨墙边,刀梯竖起,上方的倒钩随着下方甲兵的狠压勾住木墙。杀红眼的熊成武推开身边甲兵,咬着单刀往上爬。刀梯用来搭墙的铁质部分是提前造好的,临战只需做好木头部分即可。五个刀梯分布在不足十米的地方,几十个甲兵争先恐后地攀登。
王三没想到对方准备居然这么充足,直接越过了壕沟。还有这梯子的上半部分居然是铁的,还有倒钩,你们是禁军吗兄台?!看着伤亡惨重、混乱不堪的一群喽罗,他微叹口气,通知大哥二哥跑路。王大王二不傻,也知道自己兄弟的本事,说了句小心后便撤了。熊成武上了寨墙,砍杀了几个凶悍的寨兵后,剩下的二百来人都投降了。
三王寨的战例很有启发性,后人从这里看到了知否为何而战的区别。联军攻寨时哥老寨可战之人不足两百,却硬是顶住了一千优势联军的攻击;熊成武一百多人攻击两百多人把守的寨墙,明明还有箭屋中的弓箭手,可战之兵也还有百余人,依然还有优势,居然便草草投降了。有位军事家看到这里便说,哥老寨民人人为自己而战,知为何而战,故以寡敌众;三王寨民不知为何而战,故未战而降。
三王寨一片大乱,一些寨兵趁火打劫,火光冲天,夹杂着妇女的惨叫。熊成武被挑起的熊熊战火没来得及熄灭,又被这样的场景勾动肝火,于是开始发狂,砍死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否持有武器。有个机灵的甲兵看出不对,马上通知了正向这里前进的秦钟和丁史航。两人闻言大惊,这厮又发狂了!于是把任务交给熟悉的什长,赶忙进寨安抚寨民,制止熊成武。
王三终于还是没跑成,看到熊成武开始屠杀寨中的老弱妇孺,本已认输的他果断拉动机关摧毁了密道,带领最后的可战之兵上前阻止熊成武。熊成武双目通红,双手握住狼牙棒一阵乱打,王三等几十寨兵和被熊成武激怒的寨民青壮过来阻挡。熊成武一方人数少战力强,王三一方人数多战力弱,一时间竟陷入僵持。
秦钟和丁史航等人赶到现场时,熊成武这厮体力几乎耗尽,兀自挥舞不休。秦钟上前突然大叫老熊,然后趁其不备打在脖子上,终于安静下来。看着对方排着5*4的小方阵,开向寨子四周维护秩序,并且保护老弱妇孺,王三明智地放下了武器。其它寨兵和青壮眼见熊成武这恶魔晕倒,其它的头头又停止了杀戮,于是“再次”投降。至此,三王寨战斗结束。哥老寨大获全胜,死亡8人(多为事后感染),伤26人(主要是熊成武杀戮激起的反抗所致)。
眼见日头已经偏西,秦钟和丁史航等人清点物资之后便安排防守,根据夫子的嘱咐让没没见过血的士兵收拾残肢断臂,搬运伤员,加速他们成长(不乏有呕吐和精神崩溃的)。把加急的战报特别是熊成武屠戮事件送往哥老寨,然后准备在此过夜。三王寨寨民已经按户分割,想逃跑的人也要考虑自己的家人。秦钟和丁史航等人倒是担心熊成武这厮,本来几乎没有伤亡,却因为成武的发狂打成这个样子,还不知小夫子会如何惩罚。更别说枉死了那么多的寨民,夫子可是有交待的呀…
相比较三王寨的虎头蛇尾,杨建川攻取黑虎寨的战斗堪称完美。最得意的是刘德成,他终于跨过了“那条线”,形成了初步的直弓战术和理论,成为他一生第二大的骄傲(第一当然是跟随小夫子),也是将来的哥老军赖以成名并打遍四方的核心步战术之一。当然了,火器成熟之后,直弓便只能打下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