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情感 > 流浪人生全文阅读 > 第144章

第144章


过了农历年,走亲戚串礼往,忙忙碌碌,迷迷糊糊的打发了一些日子,亲人们也为我的出路着想,帮忙打听着去哪里打工挣钱。最后还真找了一个好活,是去河北省保定市干建筑队,说是一年能挣四五千元,且工资可靠,跟着的这个人,提起来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叫闫文星,是张付敏的表哥。r

告别父亲,告别故乡。农历正月十二日随一队人马到达河北保定。同行一车人,嘻嘻哈哈,花样百出;熟人只有儿时伙伴霍路俭,再则有新认识的闫文星、闫文报、闫文礼、闫文喜、古立春等人;还有部分工友,说了一路子话,下车后奔赴别的工地,自无缘再见?。r

我们去的建筑工地,老板姓石,家资千万。闫文星是他麾下老工人,也是大红人。闫文星,年龄与我相仿,个头中等偏上,不胖不瘦,一双虎眼威风凛凛;走路风风火火,干活不惜力气,在工地有“拼命三郎”之称。r

刚进入建筑工地,我就喜欢了这个地方;不像天津的乱七八糟,连宿舍也没有。这里有一排整齐的小瓦房,十二间宽敞明亮的民工宿舍;另外还有办公室、仓库、伙房等。宿舍内摆满了钢丝床,分上下铺,房中间悬挂着电灯。宿舍南面紧挨着的就是我们所要建造的两栋居民楼。地槽都已挖出形状,周遭形成土山。工友来自五湖四海,老中青三代齐全,属我们山东人最多,其次是安徽省和四川省的。附近还有许多建筑单位,犬牙交错,一座座塔吊耸立半空,威风八面。二俭一看情况,很高兴,他在我之前也在天津干过建筑,摇晃着头说:“这里行,起码有屋子住,在天津四处搭帐篷或是找新建楼房歇息,东挪西搬膈应人。”闫文报和闫文喜都是初次打工,十五六岁毕业不久的学生,听到二俭还夸这里好,有些将信将疑,二人嘀咕着:“这还是好地方呐?遍地砖头瓦块,啥时候熬到年呀?”r

因为来得太早,工地一位负责人米师傅说,要到正月十七日开工。我们拾掇一些零活,跟着汽车到别的竣工工地装些木板,工具啥的,半晌就歇息,工地管顿饭吃。又经历了一个在外度过的元宵夜,夜色朦胧,四面八方灯火齐明,爆竹炸响,震耳欲聋,礼花升空,星光四射。外面热闹气氛扰乱了我们打扑克的心情,闫文星把扑克一摔,说:“走!咱到外边逛一圈去,凑凑热闹。”一行人吵吵闹闹,小跑着去了市里,这时才知道我们工地所处的位置是保定市烟厂路,所要建的楼房属于省防疫站。r

开工头两天,工地涌来了好多人,宿舍都挤得满满的;睡不下,就把钢丝床并拢,大家挤着睡。有几个老头还是找不到床,就依偎着行李包熬夜待天明。r

开工那天,石老板没露面。负责人米师傅看到民工兄弟众多,颇显无奈。讲了几句话,一是感谢大伙对本工地的支持与信任;二是本工地用不了这么多人,表示歉意。最后,米师傅退进办公室,把这个难题交予两个工长。南楼工长是个矮胖子,四五十岁,姓李。(后来换成了贺师傅)北楼工长也是四五十岁,高个胖子,忘了贵姓。两个工长站在我们面前,每人一套客气话,接着一对一的挑选人员。我和二俭二十四岁了,正值青春有力气之时,很快被挑选上;我被南楼李师傅选中,他被北楼选走。选到最后,还剩三四十人,不是年轻瘦弱就是岁数大或者智障(看外表)。米师傅从办公室走出来,大个子,肤色黝黑,看上去年纪大,实际年龄小。又给所剩民工兄弟说了一番好话,人员都是以前老工人带来的,也是慕名而来,这里从来不拖欠工资,以前有干几天就跳槽的,发工资时,米师傅就给人家邮寄家走。几十人背着行李离开了工地,一些老工友去了别的工地,一些年轻的工友去了保定市高阳县干起了纺织,抽空的时候有人还来我们工地玩儿,说是比我们挣的钱多,多亏本工地不要。r

李师傅先是拿着日记本找人记名字。闫文报、闫文星和文礼、文喜都选在南楼,相识几天都熟了,因为我爱讲故事,大家误认为我“知识渊博”,极力推荐我。推脱不掉,我逐一记着工友的姓名。令我惊喜的是,除了闫氏兄弟,竟然还有同乡镇的老乡。一是崔鹏杰,大个子,长脸,面容清秀,说话幽默含蓄;还有崔代峰,中等个子,稍瘦,小眼睛炯炯有神,声音洪亮,爱逗乐;周文春,中等个子,四方大脸,挂着胡须,学过武术,倒走如飞;周军国,长脸,稍微高点儿,喜欢蹦蹦跳跳,出口成章,只是有些磕巴。这四位都小我四五岁,在一起干活无比亲切。文方面与崔鹏杰、崔代峰交流,武方面找周文春、周军国切磋。后来南楼人员不断变换,又来了很多老乡。r

一开始干活比较累些,与天津建筑队如出一辙。在地槽里连挖带平整,后打垫层,晨昏日落,昼夜不分。只要有力气,精力旺盛不困觉,每个晚上都可以加班干活。一个老工友同样说出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建筑队里就是不怕你有劲儿!”搅拌机嗡嗡地转悠,没有被累倒,反而显示出自己的实力,毕竟打了数年工,比老工友年轻,比小工友大几岁。为了挣钱,我拼命的干活,拼命的加班,就连做梦也是推着小车装砖。r

建筑队里也有快乐,就是在我们12号宿舍。12号宿舍稍大,住的人数最多。回忆起来,夜不能寐,先说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