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情感 > 流浪人生全文阅读 > 第75章

第75章


打工生活就是熬日子,一天不死就得干活。我被绑在岁月的车轮上,跟着转悠,无可奈何地面对着一个个日出日落。整个人就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身不由己,跟着安装队东跑西颠。毕存光和安现波又找到一所出租房,还要给我商量,商量啥?我是随波逐流的命。r

我们三人又搬进了新房子,确切的说是新住处,房子破烂不堪,还是简易板房。里边很小,一张大床,就几乎占满屋。还有一个小院子,就是猪圈坑大小,一扇木板大门,轻开轻关,否则会散了架。说来有缘,他俩找的这个地方,我还不陌生,就是王建华和王景春哥俩住的地方,两屋相距不远。这里是农民工聚集之地,因为不靠大路,没被开发,算是“城中荒”。r

北边一条小道,蜿蜒曲折,通向繁华热闹的胜华市场。西南也有路,但“水陆并进”,穿过水洼芦苇丛时,横有一个竹筏子,得用上轻功,提着气儿,“蜻蜓点水”,一跃而过,要不会弄湿鞋,再沿着水沟道,跳入钻井四公司大院,才能到达俺队上。东边一墙之隔是妇幼保健医院,医院前边是一个公园,花草树木游泳池,都是我们解愁的地方。r

这个地方很多小院落,随意乱建,有好有孬。王建华租的那房子就是砖瓦房,院墙铁门,精致稳固。因为自然条件优越,查户口的不上这里来,房租便宜,每月三十元钱,有了钱再缴都行。别看房子小,电压很高,打开电炉子,炉火旺盛,灯泡不受影响,依然强光刺眼。买个“三通”就近接上天然气,能在院子里做饭。在这里,水、电、气都不花钱,也没人管这事,仿佛一个世外桃源。r

新居的日子,我也无法尽情享受,因为还得看井。r

孤东地区,油井多,人烟稀少,车子好像驶进荒凉地带,看不见几个村庄。我们就在杂草纵生之处拆了部井架子,就近吊安完毕,太阳还老高,大部队返回东营,队长留下我和刘宗岗看井,扔下八十元钱。r

我们井场附近却有几户人家,房子不大,院子不小,南北狭长,周遭围着篱笆充当院墙,一个栅栏大门,半开半掩。一打听是来自鲁西的,还是我老乡,来这里拾荒谋生。最大的一处院子就叫“聊城大院”。r

我和刘宗岗正在井场玩儿,从最近一户人家中,走出一位老大娘,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小孩子穿的破破烂烂,看见满处是铁,觉得好奇,跑过来,摸摸这摸摸那,弄得叮当乱响。老大娘就喊:“你俩别瞎招,快过来!”孩子不听,老大娘就过来了。r

刘宗岗就说:“让她们招去吧,又招不坏。”老大娘说:“这孩子惯坏了,没人管,说一句两句的不听。”我说:“小孩子都是这,顽皮贪玩。”从老大娘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那八岁女孩是她孙女,五岁男孩是她孙子,在这里生活的很艰辛,没吃没喝,又没钱花,靠捡破烂和喂几只羊过日子,而他的儿子又得了病。r

老大娘说拾柴火做饭去,女孩跟着走了,男孩就是不走,跟我们玩耍起来。他很大胆,什么都说,我们也仔细询问。问了一番,才知道,他爸爸病了,在家睡了好多天,腰疼的起不来,他妈妈跑了,也跑了好多天了。我问:“那你想你妈妈吗?”男孩脱口而出:“不想!”并抬头望着我,一副坚强的样子。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小孩子,我心里倒难受起来。像这样的家庭,谁会知道?谁会同情?谁会伸出援助之手?我们打工挣钱难,可我们年轻有力气,他这一家子,老人小孩真不容易。r

夜色渐浓,老大娘把小男孩喊了回去。刘宗岗比我小,很实在,看着男孩跑了家走,对我说:“人家咋过呀?真可怜哩。”我说:“小刘,咱俩可以帮帮他呀。”刘宗岗伸出大拇指说:“要说到助人为乐,才是俺河南人的脾气哩!”r

队长给了我们八十元的看井费,每人四十,如果晚早两顿饭省吃俭用,保准每人净落三十元之多。二人没加思索,稍微一商量,拿出六十元钱来,找了一个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恐怕羊吃,又找一个大螺丝,用铁丝捆绑一起。趁着夜幕,俺俩慢慢地走到东边院墙下,悄悄地扔进院里。r

当晚,二人高兴坏了,半黑家不困,仿佛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原来帮助别人,是那么的开心!刘宗岗倚着井架底座,唱了好几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也单唱一句:“我要飞得更高!”刘宗岗问:“霍哥,你飞恁高干啥哩?摔下来,可了不得!不死也残废。”我说:“飞得高,挣的钱多,更好的帮助人呀!”刘宗岗说:“那你不会摔下来,佛祖保佑,好人有好报。”二人嘻嘻哈哈笑了起来。r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语道破人生“难得糊涂”。毛主席也曾说:“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毛主席意为催人奋进,我却对自己下了手。在安装队干活,若真正认识自我,及人生价值,会觉得自己活得太没劲,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什么都不是,看不起自己,又无法改变;还做不到“糊涂度日”,眼看着时光流逝,也明白“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每到劳累过后,摇头叹息,不免自言自语一句:“还是死了算了!”r

自从帮了那户人家几十元钱,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干活也来劲。我觉得我活着还有用,我还可以帮助别人。但比起康金武来,我差远了,他从收音机听到困难需要帮助的,发了工资就给人家邮钱。上次,又邮了二百元钱,帮一个失学的孩子缴了学费,人家姐姐还写来感谢信。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她的署名叫李慧霞,山东省无棣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