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情感 > 流浪人生全文阅读 > 第102章

第102章


和吴老板说好了要走,嫂子给了我俩二百元钱。我和侄子提前商议好了,就是一分钱不给,也无怨无悔,心甘情愿;要给钱,就要一百元就行了。我们走投无路时,被吴老板收留,活没多干,还好吃好喝,全家人待我们很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俩就留下一百元钱,死拉硬拽的把那一百元送还了嫂子。当天下午,黑云朵朵笼罩着大地,怕我们遭遇风雨,全家人极力劝阻我俩又住了一晚上。次日,我俩来了运气,躲避了一次再度背着行李四处找活的辛苦。r

吴老板有个妹夫,叫赵贵平,龙口市诸由观镇赵家村人。赵老板在一家粉丝厂制作蛋白,以前雇佣的老工人没来全,还缺少两个人,吴老板得知情况后,就把我俩推荐给他,赵老板满口答应,中午头里,就开车过来,把我和侄子接到厂子里。赵老板,高个子,圆脸,大眼睛,也是慈眉善目,虽然素昧平生,却像熟人般的照顾我俩。r

厂子的地址就在龙口市石良镇城西头村。r

我和侄子住在一个大闲院子里,里边荒草丛生,一排大瓦房,西边好几间相通着,里边宽广,中间是过道,南北两边是搭建整齐的木板床,能睡下几十口人。我俩刚一进去,脏兮兮的,床上全是尘土,室内布满了蜘蛛网。空荡的大房间,我俩打扫了一个下午,最后在靠着墙西北角安顿下来,铺上被褥,就算有了栖身之地。r

来到这个地方,人地两生,举目无亲,又住在一个荒凉可怕的院子里,感到浑身上下不舒服。窗户外就是一米多高的枯草和树渣子,夜里醒来,总觉得窗前有黑影在晃动,再一联想到鬼魅,就吓得浑身出汗,侄子说我,来到这里,胆子变小了。r

一困着,立马做梦,回到了东营,回到了钻前公司民工队,与王春林、康金武、武茂友、李长震、张建国、王建桥、建华景春等众多弟兄们激情相抱,嘘寒问暖。有时梦回招远苹果园,与吴金华、霍书珍三哥往汽车上装铁架子;就在那梦里,突然想起了茌平县老张叫张奇龙;也梦见果园工友,开拖拉机和做饭的是安徽籍的陈文伟夫妇;还有一个走路一瘸一拐的残疾工友,安徽的满为民;还有可爱的小兄弟徐时久,四川的小蔡和龙强……r

人生也许会遭遇很多的不幸,但千万不要悲观厌世,带着忧伤、低落的情绪度日。幸福就在自己身边,友谊也会垂手可得,这就需要堂堂正正做人,对待别人,如同对待自己亲人,把朋友作为最大的财富。过去的一些事,记忆深刻,想起来,不免有些心痛。多少工友伙伴,曾经那么的亲密过,团结奋斗过,互相帮助过,在一起时,亲如兄弟,形影不离,到后来,为了各自的生活,四散离去,缘已尽,情已绝,只有默默地怀念了。r

我们宿舍东边紧挨着的就是粉丝厂,听说是从加拿大进口大豆,然后出口粉丝,龙口粉丝也是历史悠久,驰名中外。老板姓温,厂子的工人全是来自山东省苍山县的,男男女女几十口人。我和侄子还有另外四个人,在粉丝厂不给温老板干活,而归赵老板管辖,算给赵老板打工。r

一个是六七十岁的老于,山东菏泽成武县人,女儿打工就嫁在了龙口当地,老于就跟到这里打工为生,吃住在女儿家。还有山东苍山县二庙乡的徐高峰和他妻子朱玉萍,朱玉萍是济宁市人,也是打工和徐高峰走到一块儿的。还有一个是徐高峰的表弟,江苏省邳县的,我们都喊他“小林”或是“小雷”,真正的名字不知道。r

因为说话口音不同,连徐高峰都让我逗他表弟,问他看过“三鬼演义”(三国演义)没?回答很干脆,看过,再问他哪三鬼?就说魏鬼、蜀鬼和吴鬼,喜得俺们笑一阵子。别看拿方言娱乐,其实方言并没有错,都是当地人养成的语言习惯,并不能看作是落后的象征。比如,俺老家,就把水说成“飞”,还有“书”和“福”同音,都读“福”。于是,俺这“福”字辈弟兄,差不多,身份证上都写成了“书”。霍福红就成了霍书红;霍福珍就成了霍书珍;霍福庆就成了霍书庆等等。r

我们六个人就听从赵老板安排,头几天跟着粉丝厂吃大伙房,后来人家不让吃饭了,除老于外,赵老板就让我们五人自己生火做饭,还买来了锅碗瓢盆。老于从女儿家吃饭来了,有时我们的饭还未做熟,老于嬉笑着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你们这是相应毛主席老人家的号召呀!”徐高峰就掀开锅,撕扯一块儿半生不熟的馒头,塞进老于嘴里,让他尝尝。r

我们的活是倒腾磨豆子排出来的蛋白,抽浆、灌袋子、装笼、烧锅炉,然后出笼,把蒸熟的蛋白拉到我们的大院子里,分开晾晒,最后装入大麻袋。乱七八糟的就这些活,也说不很清楚。这种活,不多累人,也不危险,就是脏的要命,又特别味儿,浑身难闻之极,十个手指常被磨破皮,还轮班熬夜抽浆、烧锅炉。r

我们把蛋白晒好晾干后,就装进麻袋里,按着每袋子一百三十斤的标准,在磅上称好,用小独轮车推入仓库。到时发货时,有汽车到我们院子里来拉,装车的活还是我们几个干。因为没扛过东西,扛麻袋时,都摇摇晃晃的,走不好路;老于年龄大,年轻的时候扛过麻袋,有了技巧,比我们走路安稳多了。每装完一次车,我和侄子、徐高峰、小雷都浑身湿透,累的上气不接下气。r

老于坚持到底,晚上我们不让他熬夜,为此特别感谢我们,扛麻袋时就显得积极。装完车,我们几个就跑到水管底下冲洗起来,老于出汗少,徐高峰说他,瘦的没汗水了。看着我们洗澡,老于伸开腿,坐到墙根,背靠着墙,那样子也是筋疲力竭,眯缝着双眼,还唱歌哩,老于经常唱,我们都耳熟能详了。r

老于唱道:“睡到半夜深,门口在过兵,婆婆坐起来,顺着耳朵听。不要茶水喝,不惊老百姓,只听脚板响,不听人做声,‘孩儿们不要怕,这是贺龙军,媳妇你起来,门口点口灯,照着大路上,同志们好行军’。”r

老于念叨完,侄子突然说:“二叔,你看,老于怎么哭了?”我们过去,老于泪流满面,还闭着双眼。徐高峰说:“老于,咋啦?累傻啦?”我说:“老于,下次让你少扛几袋。”老于苦笑了一下,说:“你们说,毛主席领导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让贫苦百姓翻了身,红军最得民心,也最终得了天下。你们说,现在咱们怎么还是给人扛活呀?”r

小雷说:“你这老傻子,咱这叫打工,自愿的,不叫扛活。”徐高峰说:“哈,老于累迷糊了,怎么想起来老辈子的事了?”老于突然站起来,擦了擦眼泪,骑着车子去了他女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