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情感 > 流浪人生全文阅读 > 第94章

第94章


骄阳似火,归心似箭。r

回家的道路不很顺当,因为接连强降雨,途中多有路段被冲垮。当时,正在发生一件震惊全国且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洪涝。r

客车多次绕来绕去,一绕就远,俗话说:“宁走十里远,不走一里险。”到达莘县已是下午很晚了。“濮阳--东营”的车,不进莘县车站,我就在路边下来。没有着急回家,想在县城走走看看。徒步背着两个大行李包,摇摇晃晃的,一看就是逃荒要饭打工仔。r

我走到莘县一中那块儿,驻足许久。多么希望能看到一位同学或是认识的校友呀,同时又怕他们认出我来,像个小偷似的,躲闪着观望。看了多时,心酸的流泪了,也没见有人进进出出,也许是莘莘学子们放暑假了或者正在上课。这个地方,曾是我的梦,从小就打算到这里来读书学习,可希望破灭了,这辈子已经没了可能。我揉着眼泪,正直西去,走到百货大楼那里,找到了回乡镇的三马车,进村已是日落西山。r

迈进院子,父亲正在槐树底下乘凉,椅子上放着一双空碗筷,父亲已经吃过晚饭了。“爹”我情不自禁的喊了一声。父亲慌忙站了起来,快走几步接过行李,他身体很瘦,面容苍老。父亲惊奇地问:“二红,你咋回家来啦?是不是没活干啦?”我说:“是,活很少了,在那里熬着也白搭。”父亲把我带进屋里,慌忙摸过暖壶,倒了碗水。r

我说:“爹,这次我没拿来钱,让别人借走一些,还有好几个月的工资被扣着。”父亲笑了笑说:“没事,没事,挣钱多少不要紧,只要平平安安回家来就好。”父亲知道打工挣钱不容易,从来没因为挣钱少而批评我。r

四百人的小村庄,相对来说,每人的知名度都很大。一有风吹草动,大家都知道了。当街跑过去一条小狗,村民就知道是谁家的。r

我把一年多来离家的大概经历,还没给父亲说完。家里就来了很多人,二叔,大叔,老三哥,还有几个本家叔叔等人。虽然没挣很多钱,我还是要面子,从东营市来时,花五十元钱买了一条“将军”烟。我把烟撕开,递过去,二叔说:“这烟很贵吧,得多少钱一盒?”我说:“五块钱。”老三哥说:“哎呀,咱庄稼人可吸不起呀。”当时,村里最贵的烟也就是“大鸡”“哈德门”才两块钱一盒,还是等着请媒人说媳妇才舍得买。每人抽了两根,再让不抽了,各自掏出来一个塑料袋,里边装有旱烟丝和小纸条,说着笑着卷烟抽哩。一番嘘寒问暖,问这问那,就说起闲话来。r

老三哥最会说笑话,提起现实政策来,也是一套套的,带着不满的情绪说:“你说,这社会算啥?老的烧了(火化)、年轻的劁了(结扎)、小的掏了(引流产)。”父亲说:“国家都是为千秋大业着想。”大叔有些激动的说:“国家政策就算是好,可是有了钱就可以不烧、不劁、不掏了。”二叔说:“老人走了,花钱买个火化证,算是孝顺;只要有钱,孩子可以大大的生,那不是空喊计划生育口号吗?要不就是光“计划”穷人。”父亲说:“有人徇私枉法。”大叔又说:“鞭长莫及。”一伙子老人嚷嚷的我头疼,光打工挣钱了,对家里的事,还真不太明白。r

大家又嘟噜一顿农民日子的不幸,说一天天忙死忙活,省吃俭用,到头来,还是手里没钱。又劝我一通,还是外出打工能挣钱,有碰头,总比在家厮守三分一亩地强。父亲也把家中的困难,说了说。r

心又很乱了,觉得贫困是一张无形的网,我还是被它牢牢地束缚着。r

年轻气盛,我不甘心贫穷的活着,我还要外出打工。父亲却希望我在家待一段日子,给哥哥家和姐姐家帮帮忙,再薅薅地里的杂草。r

我在家呆了一个月左右,也发生了很多无法忘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