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情感 > 流浪人生全文阅读 > 第89章

第89章


那天,全体修路组人员都“待令”了。广播有大到暴雨,黑云滚滚却不下。工友三五成群在宿舍打扑克消磨时光,我和康金武也留下来看书睡觉。睡觉是件好事,因为还有梦,梦可以实现人的愿望,一切一切的东西都可以向梦所求,梦也会给我们所要的一切。r

读书也是一件好事,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人,多是有钱的;贫苦百姓还是割草放牛,种地锄禾是正事。没钱咋读?现在虽是贫富不均,但都有了读书的机会;虽不求“金玉”,也可消愁解闷,再受教育。r

我睡一会儿觉,看一会儿书。打牌的却兴致极强,连饭也不顾得吃,大家只熬着等待明天有活干。中午饭,康金武打了两个馒头,递给我一个,武茂友端着茶缸子,接过来喝了几口水,就算打发了。r

傍晚时分,伙房和办公室都早早掌灯。沾化县小躲逛了一圈跑回来,一进门就大喊:“发工资啦!发工资啦!真发工资啦!”武茂友还在打牌,扭头回了话说:“滚熊的,少放你娘的屁,说瞎话也不挑个地方!”小躲急了说:“矮炮子,你要领工资你不是人!我骗大家,有你娘的啥财发?”小躲是民工队一霸,仗着沾化县人多势众。武茂友不服他,虽是孑然一身,但脑袋瓜子别在裤腰带上,曾经叫嚣着说过小躲:“啥时惹急我,趁着你睡着了,砍掉你的头,一块儿死,还多活八九年!”r

武茂友又骂了几声说瞎话的人,小躲过来拧住他的胳膊,茂友突然转身,左手掐住了小躲的脖子。正在这时,闫队长走了进来,笑着说:“大家别闹了,咱们熬到时候啦,都快去领工资吧。”r

顿时,宿舍炸开了锅,工友们都跳下床,欢声雀跃,有的相互搂抱着庆贺,高兴地有些不知所措。老牛坐在小凳子上,背倚着床帮,叹了句:“唉,高兴啥?可是熬到时候了,这都大半年了。”武茂友早松开了手,说了句:“小躲这****的,这回真没骗人哩。”r

这是春节过后,我们第一次发工资,而且还是发的去年俩月的,今年的工资,也不知猴年马月。r

带着发工资的喜悦,我们又迎来一次活干,队长选派了精兵强将,当然有我和康金武。r

这次的任务还是去铺设油管排。汽车越过荒野,挺进垦东。此井场,路途遥远,也深入大海的怀抱,正处“黄龙入海”之地。人工新修起来的一条“高路”,难以过重载车辆,我们就在危险路段铺设油管排,以保证车辆安全到达浅海处的井场。r

正午时分,推土机、吊车、卡车陆续开赴井场,挺进最前线。因为刚发工资,“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们干活特别带劲,当剩下最后一车未铺设时,天来不测风云,下起了滂沱大雨。祸不单行,吊车、卡车又陷进泥里,光打滑出不来。r

当官的早已离开井场,活不能干,我们饥饿难耐,只好冒雨,踩着泥泞返回,跑了一二十里地,到达前线住处,我们的值班车就停在这里。这里有几个板房和帐篷,住着几个施工员小官。就这小官也不当民工是人,板房帐篷不让进,两个凉馒头,几句不沾边的话,就把浑身湿透,累的气喘吁吁的我们打发了。r

夜色来临,雨稍停。施工员让我们住下来,脱掉脏鞋泥裤子,可以睡到帐篷里,明天继续奋战。我们的值班司机是位女同志,执意要回东营,我们也要求回去。施工员没法,只好放行。r

一路风雨不断,头一段土路,汽车行驶不得,只好用推土机拖着走。康金武“毛遂自荐”,担当指挥。我们站在汽车上边,他在下边走着,很多工友说他真傻。上了公路,司机加速马力,风吹湿衣服,冷得够呛。工友都蹲下来,抱作一团。r

汽车开到筑路队,工友回了宿舍;我和康金武也赶忙回家。司机突然喊:“师傅,你俩能不能送我回家呀?”先是一愣,就笑着说行。司机把车开到对面车管所,就出来了,我俩就跟着送她。夜深了,又疲惫不堪,康金武脱下冰凉的湿衣服,把水挤了挤,并劝我也把水挤挤。r

司机说:“师傅,你们打工真不容易呀。”金武看看我,我看看他,二人都没说话。司机笑了说:“师傅,你俩老家是哪里的呀?”我说:“是聊城的。”康金武随着说:“是聊城莘县的。”“你们民工的活,越来越少了啊。”司机回头看了一眼说。俺俩又没吱声,司机小声笑了。走过一段路,转弯进入小区,又过了几栋楼,司机停下了,说:“到了,师傅,谢谢你俩。”俺俩没言语,就回来了。r

回来的路上,冷冷清清,偶尔过辆轿车,水花四溅。雨水冲刷的城市大街,一尘不染,车上冰冷的感觉,已变成凉爽适宜。因为助人为乐,俺俩心情极好,一路上说说笑笑,宽阔之处,竟翻几个跟头。因为司机喊了我们几声“师傅”,好像找到了做人的感觉,很自豪。r

发了工资干了一天活,还是“待令”。看样子,民工队真有全部解散的可能,风声很紧,且钻前公司又把后勤人员调去修路了。r

工资到手,钱不是很多,办不成大事,做点儿小事还行。和康金武商议着,留在东营或是回家;再反复衡量,这样挣不到钱不行。我和康金武每人买了一套像样的衣服,就是夏天穿的军用服装,也买了一双皮凉鞋,走在大街上,真像个“师傅”。r

想往家中邮封信,说说我在东营市的真实情况。在这里,挣不到钱,不回家,觉得对不住亲人。要回家,一头扎进庄稼地,更挣不到钱,还得出来找活。好多天,矛盾重重,就连往家去封信,也拿不定主意。也许,亲人们还认为,我在这里每月六百块钱呢。康金武说我,应该给家写封信,说明情况,一是安慰自己虚伪的内心,再则也让家里想想办法。r

又在东营混了一个月,惹了点儿麻烦,无奈之下回了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