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情感 > 流浪人生全文阅读 > 第96章

第96章


三伏酷暑,热气撩人。经历半夜雨声,天气有些适宜。我起个大早跑去地里看玉米,东南风呼啦啦直吹不停,浑身凉爽许多。r

我还没做出下一步的打算,现在农活算是不忙,地里的杂草,割不割不打紧。庄稼已经长起来了,不像小苗时,杂草荒芜,如果不除,会把庄稼吃掉。村民每天干活,说锄禾割草叫“打扫地”,老三哥戏说他自己曾经“扛着弯钩枪(锄头),扫荡曹(草)兵百万。”眼下不多忙,很多人都找个门路挣几毛。r

就在田地里,我碰到了堂哥,他也去看看玉米长势。兄弟二人一见面就无话不谈,堂哥从小就喜欢我,给我讲故事,还给我画画,记得画了几幅美女图,取名就叫“红柳”、“绿柳”。岁月的沧桑不会落下一个人,堂哥也显得老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堂哥给我讲述了以往的穷苦日子和他们所经受的种种灾难。使我对现在的贫穷有了新的认识。r

堂哥又劝我,趁着年轻,一定要努力干活,多挣点儿钱,让家里过的幸福一点儿,也要为未来的生活做点儿铺垫。我也告诉他,我一定要再出去打工,不管去哪里,一定尽快离开家。堂哥又说,庄稼人过日子不容易,小家小户的,做不得买卖,经得起赚经不起赔。又列举俺村多家养鸡户欠债累累的惨状。堂哥说到养鸡赔钱时,用手挠了几下稀疏花白的头发,苦笑着说:“唉,光说人家啦,咱几家子也赔的够呛。”r

二人交谈许久,堂哥得知我走投无路,突然说:“要不,我给你问个活吧?”我说:“去哪里呀?”堂哥说:“你侄子前几天去蓬莱橡胶厂了。”我顿时一愣,侄子才十五周岁,怎么小小年纪就出去打工呀?况且,侄子学习那么好,是个上大学的料。堂哥很显无奈,几个孩子都上学供不起呀,只好委屈他了r

。我又问:“侄子自己去的吗?”堂哥说:“不是,他跟着熟人去的,找吴金华等人去了。”原来童年好友吴金华就在蓬莱橡胶厂打工呀!一提吴金华,所有思绪涌上心头。自招远市辛庄镇东良村苹果园一别,至今才知音讯,也不知他这一年多来,经历了什么。早听说,山东蓬莱是“人间仙境”,不免好奇,再则对吴金华思念太久,就高兴地对堂哥说:“哥哥,你就抓紧时间给我问问吧!”r

焦急的等待着堂哥的好消息,王景春和康金武都给我邮来了信。朋友来信是对我生活的最大鼓励,翻来覆去的看了半黑家。王景春就是特别思念我,希望我再回东营,还写了许多牵肠挂肚的词语,景春能说会道,信写的也精彩。康金武就不同了,俗话说“一岁人一岁心”,他写了四大张纸,把在东营市的无奈坎坷和筑路队的情况以及工友们的事情都写给我了。信中说,我走后没多久,武茂友就惹了事。一个电影院播放精彩影片《泰坦尼克号》,因为票价昂贵,几个工友不舍得买票,就趴在窗户前偷看。说来也怪,里边人员,不怕热,紧闭门窗,拉死窗帘,外面的人员啥也看不见,只能听声。r

音乐响起,更激起外面人的观看欲望,一个个抓耳挠腮着急起哄。武茂友转悠几个窗口还是“戒严”,恼羞成怒,跑到西边大路上,大路隔着一条水沟就是影院西面墙,几个大窗户透着明光。武茂友拾了几个砖头,奋力投去,窗玻璃“稀里哗啦”就碎了,里边一阵轰动,出来了管理人员。几个工友劝武茂友快跑,可他“好汉做事好汉当”,雷打不动。人家问是谁?他理直气壮承认了。问他为何?他说看不惯,怎么不给穷民工一条活路?放电影拉窗帘,哪条法律规定的?争执之下,还与人交了手。武茂友狠命锁住人家咽喉,差点儿闹出人命。r

武茂友最后被带进治安办,也是康金武等人托关系走后门把他放了出来。回到宿舍,暴躁脾气还是不改,睡觉都枕戈待旦,别说老牛哥几个和小躲了,就连不怕死的刘队长,也对他敬而远之。康金武把武茂友的状况说了一下,特意嘱咐我,让我给茂友写封信,好好劝劝他。赶紧写信回信,不在话下。r

又过了好几天,堂哥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说是找到活了。原来堂哥给吴金华打了电话,正巧他所在的橡胶厂不要人,还想去掉一个人呢。吴金华多方奔走,又给找了一个活,说人家要俩人,我去了,正好让堂侄子与我搭伴。吴金华没说是啥活,光说每月三百块钱。唉,别提多少钱了,那时打工,找到个活干就不错了,人家说多少钱就多少钱,没咱讨价还价的余地。r

堂哥把消息告诉我,又拉一盘家长里短,最后苦笑着说:“你去了,我也放心了,你要好好照顾你侄子呀。”堂哥说完,我就心酸,侄子毕竟太小了。r

说走咱就走,次日,堂哥驾驶着毛驴车把我送到草佛堂村东头,碰到莘县的车,便搭之。和堂哥挥泪告别,过孙庄大桥,又与故乡的马颊河摆摆手,已泪流满面。r

一路无话,来到了山东省蓬莱市北沟镇,下车时,深夜两三点钟,蚊咬厉害,我用褂子围住头,找东西护住脚脖子,熬到天亮。天明一看,下车地点,路北是一排破旧房子,还挂着一个小木牌,写着“北王绪汽车站”,不仔细看,还真不知有个牌子。r

吴金华所在的橡胶厂在三十里店村,我一边打听,一边背着行李前往。“蓬莱--三十里店”的交通客车,从身边过去好几辆了,我也不舍得坐。年轻还是好饿,一直正南爬大坡,两边楼房林立,坡下西边有一处饭馆,屋外放几张桌子长凳,很多人在那里喝拉面。饥肠辘辘,就在那旁边徘徊犹豫着,老板一招呼,不由自主的就过去了。端过一大碗,香气扑鼻,趁着热气腾腾,我喝了一头大汗。r

起身算账,我问:“多少钱呀?”收钱的女孩没说话,伸出一只手,冲我笑了笑。我就想:“五块钱!蓬莱市富裕之地,吃饭肯定也不会便宜。”我掏出来钱,一元、两元、三元的正数着,脸“噌”的就红了,感到灼热,一共才四元五角。女孩给我伸手之后,就忙着给别人端碗去了,回来见我一个劲掏钱,就大声笑着说:“你不有个五毛的吗?”我恍然大悟,才知道这里一碗拉面卖五毛钱。这是我平生吃的最便宜的一顿饭,而且是在异地他乡。r

吃饱就上路,直奔着三十里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