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情感 > 流浪人生全文阅读 > 第182章   大喜日子

第182章   大喜日子


千忙万忙,结婚两天是真忙。农历十月二十一结婚,二十拉嫁妆,老人话说,事情算是赶一堆儿了。二十这天,起来就忙活,家族人员都来了,算赶集买菜,算盘锅弄灶,又安排人拉桌椅板凳,碗筷盘子,大伙忙的不亦乐乎。中午,摘菜、洗菜,切肉、炖鸡,除了所请厨师外,几位哥叔也动手操刀;天虽很冷,人人汗流。要是早些天把结婚证起到手,能提前两三天拉嫁妆,就不用这么着急八慌了。r

吃罢午饭,稍停歇,哥哥、侄子们就去当街,点燃二起(两响炮仗)。二起腾空,响彻云霄。村民闻声赶至,族人急忙让烟,场面欢天喜地。拉嫁妆去了十二辆拉车子(地排车),就需要二十四个人跟随,所去之人,每人发一个红布条和一盒烟。余众在街上站一会儿,凑凑热闹,就散去;我们也回家,忙着张贴对联。r

因为路近,拉嫁妆的一会儿就回来了。崭新的嫁妆含有微微清香充满了屋子的各个角落,那种说不出名字的味道,沁人心脾,至今回味无穷。r

晚上,外姓村民前来贺喜,多是几个人搭伙花上十几块钱买一块儿布(被面),打发一个人送来,我们记上名字,他们回去;俗称“挂布”,他们结婚时,我们也“挂布”去。我村同姓族人之间没有这一套。等到庄乡“挂布”齐了,我们再安排族人,挨家挨户,逐一把他们喊回来,用烟盒或是纸条誊写上他们的名字,所派之人各自拿着纸条,分头行事。不一会儿,庄乡就来了,三五成群,嘻嘻哈哈。按照传统,我们备置简单酒菜,庄乡坐下来,喝几两酒,吃几口菜,族人一般不入席,只有几个长辈陪着,其余就站在他们旁边逗乐子。“少、喝点儿哈,喝多了,半路栽跟头,把门牙磕掉!”“少、废话哈,来您家了,伺候不周,我这茶碗儿、酒碗儿都空着,抓紧倒上!”我们这里把“儿子”等晚辈叫做“少”,话语里爱嬉闹,俗称往大辈上爬。庄乡不久坐,聚散匆匆,其乐融融。以后不长时间,这种风俗就取消了;“挂布”改成了“挂钱”,也不喝酒了,除非交情深厚的,贺礼钱多的,过后再请客。r

正在乱乱哄哄,忽然闫文星、闫文报、闫文礼、闫文喜、闫书俊进了院子,我惊诧不已,他们怎么从保定回来了?还有三礼,他不是去北京了吗?闫氏兄弟上了贺礼,就要回去,我送出胡同,说了一番话。r

结婚的大喜日子说来就来了。凌晨两点钟,我就起床,那夜根本没睡着。放开扩音喇叭,歌声唱了起来。喇叭设备,是我从大队支书家搬来的,没花一分钱。侄子给我作伴,躺到新棉被上就呼呼大睡,喇叭一响,被惊醒,翻个身说:“二叔,你快睡吧,婶子一时半会儿来不了,你放心的歇一会儿吧。”又给我闹说:“到嘴的肉飞不了。”我说:“我一夜没困,光听你打呼噜了,现在不睡了,不差这一会儿。”r

结亲很简单,安排了两辆三马车,就把三华和伴娘还有娘家送亲的男客拉来了。没有锣鼓喧天的场面,也没拜天地,三华直接就钻进了洞房。r

有人说人生最幸福的一天就是结婚的这一天,我的感觉却不如此。从早到晚,忙忙碌碌,迎亲送客,递烟敬酒,整个脑子都要炸了;这是寻求幸福吗?这是受罪。不过,思前想后,就高兴了。唉,漂泊流浪的打工仔,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孤独者,终于成了家;总算拥有一份自己的天空,可以尽情的飞舞。幸福温馨的生活,给了我家的感觉。令人神往的地方其实是家,家是鸟儿飞向天空要回的巢穴,家是船舶驶进大海要归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