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缺乏刚性约束力。一方面社区党组织对于社区内党员的管理存在无刚性的约束机制,虽大力提倡加大对社区中党员的管理力度,但无有力的机制,很多内容只是流于形式。社区党员认同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淡薄、参与不强致使全社会重视社区党建工作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近几年进入社区的党员人数急剧增多,管理难度增大,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的要求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在职党员并没有融入社区,为社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特别是有的社区单位和社会组织存在着党建无人问津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和利益约束的强制,又由于社区内含的“平等性”,决定了社区党组织只能依赖“非权力权威”和“人格魅力”来整合社区。这与其他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进行党员组织管理相比则显得软弱无力。这些恰恰是我国目前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三、加强我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城市社区党建的重视程度
城市社区党建是一项新事物,对这一新事物的接受有快慢、强弱之分,这是很正常的。江泽民指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这一条任何时候都是绝对不能忽视、不能放松的,否则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所以,要在客观上采取各种措施,加快人们对城市社区党建的接受速度,提高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
首先,加大对城市社区党建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网络、杂志等媒体,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制作宣传栏、发倡议信、组织城市社区党建宣传周以及其他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统一思想,营造一个重视城市社区党建的良好氛围,增强社会成员对城市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参与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识,达成全社会的共识,用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正确认识城市社区党建。其次,做好各类人群重视城市社区党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针对各类人群的特点,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都能重视城市社区党建,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城市社区党建的实践中,形成城市社区党建的合力,促进城市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团结。
(二)建立和完善社区党建的运行机制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党建一直存在着各项工作协调不到位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尚未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要构建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进一步延伸党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党建联动网络的作用,齐抓共管,互相协调。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组织社区内各成员单位党组织就社区党建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沟通,成立社区联合党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能力。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激励制约机制,探索加强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在职党员相互沟通和联系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辖区在职党员登记网、联络网站、信息档案科等机构来实现,可由此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联系工作制度。在组织、动员辖区在职党员自愿为社区建设作奉献的时候,还要建立相应的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社区党组织可以采取一些主题活动,定期或半年、一年进行评比、评选,表彰先进,宣传先进来激励党员及各级干部积极参与到社区党建工作中来。
再次,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的绩效考核机制,各部门、各单位在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干部考核时,都要听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各区市县对街道、社区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任免,也要充分听取党建工作协调机构成员单位党组织的意见。建立驻区单位参与区域性党建工作责任制,把积极参加共建活动作为单位党组织的政治任务。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责任体系,通过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这个载体,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目标内容一起考核。
最后,建立完善的社区群众监督机制,通过强化监督主体来保证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健康运行。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组织为人民服务的一个窗口,必须要得到广大群众的监督。在各个区、街道、社区设立监督电话、信箱等设施确保党组织及时收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修养,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使领导干部做到自我监督。要强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自身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搞好党内监督,以促进社区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三)建立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机制
加强社区党建,“责任主要在市、区(市、县)委”,“市、区(市、县)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其主要是加强对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党建,认识到加强城市社区党建的重要性,建立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机制,为城市社区党建的发展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市、区(市、县)党委和政府应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妥善解决社区党组织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等问题;及时拨付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运行费用、发放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生活补贴。制定相应政策,以解决社区党务干部的物质待遇问题,要体谅他们的难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社区党组织要善于通过自己的工作赢得政府、驻社区单位等各方面的支持。社区党组织本身要“有作为”,能够解决驻区单位的各方面实际问题,使社区单位得到实惠,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考虑到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的全局,提出“社区经济”的概念,变“输血”为“造血”,形成“血液的良性循环”。这样既有利于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财力的解决,也可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解决社区部分党员就业困难,为他们能更积极地投入到社区党建工作创造条件。最后,市、区(市、县)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改进作风,做好在社区的行政业务工作,坚决克服把大量的不属于社区党组织的事务压向社区,对于需要委托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承办的事项,应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妥善处理好,以减轻社区为承担额外负担造成的经济压力。只有建立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机制,才会有各方面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撑,我国社区党建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四)全面扩大党在社区工作的覆盖面和领导力
首先,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力。积极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为社区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保障,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同样是目前社区党建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推进社区建设来优化投资环境,培植税源,发展区域经济。此外还需加大扶贫帮困力度、解决社区就业难等问题来促进社区协调发展。
其次,紧密结合社区党建与社区服务,增强社区党组织的亲和力。社区服务要以服务社区的全体居民为主旨,以为居民带来利益和实惠为目的。在社区党建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对社区居民的服务要细致入微,主要从就业服务、中介服务、医疗服务、社区安全服务等方面来完善。社区服务要覆盖居民日常生活绝大部分空间,渗透到居民的生活中。
最后,大力弘扬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感召力。要求社区党组织要依托社区现有资源,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深受广大社区居民喜爱的文化活动,通过党在社区的文化建设,以社区文化教育人,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道德风尚;以社区文化熏陶人,引导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以社区文化凝聚人,引导形成共同建设社区的凝聚力。
总之,我国在城市社区党建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党建工作缺乏重视、协调不到位、缺乏物质保障、管理缺乏约束力等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提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思路,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奠定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促进党的建设的健康发展,从而保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顺利完成。
建党90周年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与启示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蒋泽平
【摘要】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不渝地进行着理论创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我们党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启示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曾经说过:“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它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成果和基本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地把这一理论推向前进。正如恩格斯说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既没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发挥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突破,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如果没有理论创新,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才能与时俱进、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历史使命。
二、理论创新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根据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所面临的中心任务的变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为我国相继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根本保证。事实充分证明,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始终坚持和自觉运用。
三、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活力的源泉
(一)只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保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就是要立足于对现实新情况的研究、新问题的解决。
(二)只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使党永葆生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宣告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回顾党的历史,总结党的经验,我们深切感到没有理论的创新,就没有蓬勃的生机。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贯彻适应时代要求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三)只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使党引导社会不断前进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重视思想的力量,这就需要提高党的创造力,需要进行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来引领国家的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并以理论创新推动其他一切创新活动的进行,从而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创造性地向前发展。
四、理论创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