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认知的六大战国——晋、宁、卫、燕、赵、吴,其中唯有燕国是西秦始帝建国后直接分封的“公”字号老诸侯国,燕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始帝的义弟明召沅,一脉延续四百余年竟能未失政,可谓奇异,但思想老派,不愿推陈出新是燕国的鲜明‘特色’。r
另外五国,宁国为蛮夷部族自立为诸侯国,到西秦第三代天子秦景王才予以正式册封,迄今三百年历史,宁国附属国少,且内部对南带蛮夷部族缺乏有效统合,多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所致。但因处地优越,物资丰饶,宁国实力在六大战国中并不弱。r
卫国是秦成王移都洛阳后册封的诸侯,迄今两百余年。卫国与宁国一般,附属国极少。卫国治国态度却与宁国相反,因为被山东五国封闭在函谷关以西,不可能东出争夺中原附属国。r
但卫国在卫桓公时代把所有的西部戎狄部族邦国吞灭兼并,没被化入的全部草原部族也几乎都臣服于卫国。同时卫国积极向中原文明靠拢,无论中原大国如何蔑视,卫国都始终以中原文明为楷模。但却因国政争权内乱,使得国家内部动荡不安,甚至遭遇要被其他五国分瓜的险地。直到现任卫国国君卫孝公卫颜在血肉相残的争权中胜利走向王位,卫国才逐渐稳定。r
毕竟动荡多年,在六大战国中实力属弱。r
时下的晋国不是秦武王分封的老晋国,老晋国的君主是文姓,第一任国君是天下皆知的文唐正,世人称为“文晋”。目下晋国,乃老晋国的白姓大臣白修,其势力坐大后杀君夺政。白修自立为国君,迄今已传有六代,世人称为“白晋”,时下也就一百多年。r
吴赵二国,原是老诸侯国——华国的两家大臣。两家大臣势力坐大后,共同瓜分了华国。秦虔即秦怀王,于华武侯三十九年不得不正式册封吴赵三两家为诸侯国,迄今不过四十余年。r
西秦始帝秦武王之后,秦昭王、秦景王、秦明王皆为一代明主,圣闻周达,布义行刚,照临四方,各诸侯国安守本份,忠心帝室,西秦王朝在他们手中一日日强大而昌盛。r
而至秦夷王、秦喜王荒涎无道,贪图安逸享乐,疏于政事,大权旁落,任一干奸佞之臣把持朝政。秦夷王时,西秦王朝的统治开始衰落。秦夷王十分残暴,将原来平民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禁止平民私自利用。平民对此怨声载道,怒骂谴责,一时沸沸扬扬,天下不宁。r
秦夷王遂命卫国神巫监视平民。秦夷王十八年,终爆发了平民暴动,冲进王宫,秦夷王仓皇逃走于彘州。r
秦夷王奔彘以后,其弟秦喜王即位。秦喜王非但不思其兄治国之过,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且喜奢华,每次出巡,必修华宫,劳民伤财。且两次挥军出征羌族,却都大败而归,怨声四起。而各诸侯也渐生异心。犬戎趁西秦混乱挥兵攻都,想取西秦而代之,可那西秦喜帝不待戎兵杀到金銮殿,便因惊恐过度崩于奢丽的皇宫。r
诸侯国仅有卫国出军帝都与戎兵相抗,喜帝之子景(秦成王)即位,与卫军击退戎兵。此后秦成王迁都洛阳,并采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统治,在对外征讨和开拓疆域上接连取得胜利,是后来史家称为“成帝中兴”的时期。r
传至中期秦祁王、秦益王、秦怀王、秦兆王却皆无十分才干,安分守成是为难得。r
到了秦幽王,宠爱有天下第一美人之称的风武华。沉迷美色之中,同时用人不当,加上各种天灾人祸,民怨沸腾。秦幽王被‘暴民’所杀,秦康王即位。r
西秦王室大权早已旁落,各诸侯仍势力坐大,康帝虽有鸿图之志,奈何西秦王朝已是百病缠身之残躯,康帝身体羸弱,常年缠绵病榻,皇帝已形同虚设。r
中央王国——西秦名存实亡,昔日强大的西秦帝国四分五裂,群国混战。西秦的天下被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分割占据着。各大战国互为倾轧,不断以吞并小国强大自身的方法巩固国本,在平静如水的表面下,各国蓄势待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