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李开复创业心经:中国人可以复制的创业课全文阅读 > 第9章 创业是场马拉松,持久的耐力是制胜法宝(1)

第9章 创业是场马拉松,持久的耐力是制胜法宝(1)


  不要被现实的困难或挫折击倒,更不要被前进路上的困难吓倒。要知道,一时的小利并非企业追求的目标,长远的收获才是给企业和员工最好的礼物。要相信,走过今天的风雨,跨过明天的险滩,后天一定可以见到彩虹。

  李开复认为,恒心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基石。构建成功企业的人都是高瞻远瞩、极有恒心的人。作为企业领导必须懂得,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没法超越的,不是你想多快就能多快。所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有稳定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

  1.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奋斗

  我们要树立人生目标,这样我们才知道生活的航向,才能懂得生活还有新的追求。但是比树立目标重要的是用行动去实现所谓的目标,只有下定决心,历经学习、奋斗、成长这些不断的行动,才有资格摘下成功的甜美果实。——李开复

  大凡成功之人,做事情都有十分明确的目标。想想雷蒙·克罗克、亨利·福特、希尔顿、山姆·沃尔顿这些商业巨子吧,他们在创业之初就很清楚自己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并在创业的路上为那个既定目标而埋头苦干,最终取得了成功。所以说,只有那些为自己树立明确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李开复说,成功无捷径。他认为,所谓的人生目标,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就是一个终生所追求的固定的方向,要尽快达到这一固定的方向,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就都要围着它转。

  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20日李开复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4日,李开复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在这十几年间,李开复从来没有放弃对自己早年所树立的目标的追求,那就是创办属于自己的事业,做自己的老板。

  其实,李开复早在大学时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让自己的影响力最大化。这个目标帮助了李开复做出许多重要的决定,例如1998年他回到中国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2005年又毅然决定加入Google公司并再次回到中国创业,这些重大的选择其实都是李开复追随内心目标的表现。李开复认为,一个人在目标的选择上,最重要的还是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在综合权衡自己的理想、学习积累、天赋以及工作条件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目标,然后再为之奋斗,才能成就“最好的你自己”。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李开复终于达成所愿。

  可以说,渴望成功,追求成功是每一位创业者的向往和目标。但成功的奶酪原本是不属于任何人的,要赢得成功的奶酪,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这除了要求创业者要有明确的目标之外,更要求创业者要有辛勤耕耘、培育的态度和精神。当创业的果子没有成熟的时候,更应勤于浇水施肥。天上掉不下馅饼来,只有汗水和艰辛才会孕育硕果累累的秋天,也只有付出劳作的人们才有资格拥抱秋天、品味秋天、享受秋天。

  也就是说,真正的成功是一个过程,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天的生活中,融入每天的工作中。这就如同狮子与羚羊的故事,“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天明就该出发,创业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给自己睡懒觉、打瞌睡的机会,否则留给自己和企业的就只有掉队、被淘汰和无尽的后悔。

  创业者,给自己一个前进的方向就是给企业一个有的放矢的发展方向;创业者,让自己孜孜不倦地为目标而奋斗就是给企业全体一个奋斗不止的典型示范。

  【创业经】

  人生中的选择并非都是非即白、非此即彼,要在最合适的时候对最合适的人用最合适的方法,在作出决定前用理智全面衡量各种因素的利弊以及自己的能力和倾向,这些不能靠简单的公式来决定。选择前要“重重”思考,依靠客观精准的判断力;一旦你做好了选择,树立了目标之后就要坦然面对选择后的任何结果。这时候,你只要做到一点即可,那就是为你选择的目标去努力奋斗,直至实现它。

  2.积跬步行千里,创业离不开经验

  创业是一条艰苦的路,不能光靠机遇和运气,更要靠的是经验。——李开复

  众所周知,经验就是以往学习中积累的“模板”。经验能够帮助人们在面临抉择时分析比较各种不同情况下成功的概率,通过权衡利弊,作出正确的抉择。

  李开复曾说,“创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你创一个公司,你的目的是要帮助用户制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么一件事情不是一个没有经验的人能够轻易做成功的。当然比尔·盖茨先生、迈克·戴尔是成功的例子,但是我觉得更好的方式是经过打工去学习,毕业以后去一些有名的公司学习他们的办法。因为人生是很长的过程,不必觉得20岁、30岁就一定要自己创业,有自己的公司。在学习更多经验之后,更有成功的可能。”别看李开复五十岁才开始创业,早在高中时期,他就已经显露出经营企业的天分,这种天分并不是真的“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

  高三之前,李开复和两位死党曾创办了一份“校刊”,里面全部是他们几个死党创造的民间智慧:哪些老师在课堂上出丑了,哪些老师犯了最可笑的学术性错误,哪些老师被同学们拥戴,哪些老师上课时不小心露出了内裤……都表现在这份校刊上。在这里,还有他们自己编写的嘲笑学校不合理制度的文章,一些愚人节时的学校假新闻、讽刺幽默,让人看了哈哈大笑。

  这本“校刊”最初体现了李开复的创业头脑。为了节约成本,他自己花300美元买了一台可以换字体的IBMSelectric打字机,自己设计版面,然后一个个字打印出来。这就节约了排版成本。当时,一个朋友的父亲想把漫画出版成书,李开复想尽一切办法帮他找到了一家价格便宜的印刷厂,不但让印刷厂印刷了同学父亲的漫画书,还让这家厂顺带印刷了1000份8页、32开的“搞笑校刊”,这样,校刊的印刷成本几乎是零。至于盈利模式,李开复计划着,第一期免费派发,第二期就广告招商,拉一些当地的小客户到校刊上做广告。

  校刊印成,橡树岭高中掀起派送高潮。同学们对这份真实、幽默、搞笑的校刊反应热烈,争相传阅,校刊上的一些笑话马上成了校园内的流行语。这种风靡程度,甚至超出了李开复他们的想象。

  不过,可以想见得出,学校的老师们绝对接受不了这种“揭短”校刊,校长亲自出马跟三位创办者谈判,让他们尊重老师,停办刊物。就这样,搞笑校刊终究没有出版下一期,关于广告盈利的前景,自然没有了后话。但是这一次成功的经验让他们收获良多,他们收获了信心,收获了信任,让我们的头脑里经常充满了奇思妙想。美国式的教育,鼓励创新、鼓励动手、鼓励创意的结果,潜移默化地在我们身上体现出来了。

  1977年,李开复第一次参与了美国JuniorAchievement(JA)组织的“高中学生创业尝试”课程。学生将在商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创办一个学生公司,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竞选管理者、生产和销售产品、财务登记、开展评估、清算公司。通过实践,来学习商业运行的方式,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构和它所带来的效益。参加这个课程,将由学生担任员工并推选一个总裁,由总裁来设定公司名称、产品以及目标客户。

  那一年,李开复被推选为主管市场的副总裁,负责销售。他们创立的公司非常简单,就是从当地的建材市场买来钢材,然后让学生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工厂里来加工这些钢材,他们把钢材切割成很小的一块块圆环,然后在圆环上刻上简单的雕花。这个小小的金属圆环,就是专门用来扣住餐布的环儿。当时每个周末,工厂里都集中了很多学生在做雕花。在负责推广的过程中,李开复建议让学生家长来购买,虽然他们其实并不需要。最后,公司虽然有盈利,但是这些产品几乎是“内部消化”了。

  这次不太成功的“创业”让15岁的李开复意识到,真正好的产品,其实不是求人去买的,而是必须要有市场需求,真正好的产品是有人来拉住你的手,来恳求你,而他们的企业不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要央求亲属给面子购买,显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不过,这已经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础。

  1978年,李开复第二次参与JA组织的“高中学生创业尝试”。而这一次,他通过竞选,成为公司的总裁,公司经营的主要项目是T恤。卖T恤的战略是李开复根据时局定下来的。当时,他所在的橡树岭中学里的午餐时间被校方缩短。一些同学不断向校方反映情况未果,一时间,学校和学生处于对抗的焦灼状态。李开复突发奇想,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创办一个公司?我们可以专门生产T恤,在T恤上写上标语,比如“延长午饭时间”等,这样的T恤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追捧。

  李开复的想法一出,立刻得到几个死党的响应,他们迅速推选出了领导班子,李开复出任总裁,麦克·艾森伯格担任负责市场的副总裁是,大卫·伊利亚斯担任负责生产的副总裁,此外,还有负责人事的副总裁、秘书等等。

  因为员工不多,几乎每一个员工都参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作为公司领导人,李开复首先面临资金链的问题。除了一个公司的赞助,他们发起了100多个股东投资他们的公司,然后找了橡树岭一家生产T恤的工厂为他们生产T恤。每一件T恤上都写着“LongerLunch”(更长的午餐时间),还画着一条很长很可爱的腊肠狗(代表Longer)。他们生产的第一批T恤是纯棉的,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这样的产品既会缩水又会褪色。于是,大家一致商讨决定,只有往T恤的材料里加入35%的人造纤维或者涤纶,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又经过几轮的试验,他们发现,当T恤的材料由50%的棉和50%的涤纶组成时,既不缩水,也不褪色,虽然这样做,会使T恤的成本增加一点。

  不过,这批高中生终究对机器不熟悉,许多T恤在印上腊肠狗的过程中出错而报废,每个人都带回家很多作废的T恤,作为干活时穿的衣服或当成抹布。这个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合格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净利润。

  在销售方面,他们最初采取“直销”的方式销售T恤,比如找到有高中生的家庭,一家一家地去敲门推销,这样做虽然效果不错,但是销售进度确实比较慢。两个星期下来,他们只售出了几十件T恤,感觉不成规模。于是,在1978年的圣诞节以后,他们大胆采取了新的销售模式,寻找批发商和专卖店。他们一次性卖给了批发商100件,地方零售商60件。

  通过这次“创业”,李开复已经对建立公司的整个程序了如指掌,他第一次像模像样地撰写了公司的财务报告,不但包括《收人报告》(statementofearning)、《资产负债表》(balancesheet),还有《清算报告》(1iquidationreport)。这个公司经过评比,得到了l978年全美JuniorAchievement的第一名,成为了那一年的“CompanyoftheYear”(年度最杰出公司)。

  除此之外,李开复积累的经验还有很多很多:1998年,一次研发上的失误让李开复明白了“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而“有用的创新”也成为他以后工作的特色;2005年,面临微软的诉讼,李开复说,“这是我累积经验的一次重大经历。”

  经验是造就成功的“基石”,也是一笔重大的创业财富。而经验的积累大部分都是从失败中得来的。同样的道理,对于创业者而言,失败不可避免,但每一次失败的教训,都是造就成功的“经验基石”。

  君不见在“创业大本营”的美国硅谷,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倒下,但同时也使成千上万的创业者一夜暴富。美国知名创业教练约翰·奈斯汉认为:“造就硅谷成功神话的秘密,就是失败。失败的结果或许令人难堪,但却是取之不尽的活教材,在失败过程中所累积的努力与经验,都是缔造下一次成功的宝贵经验。”

  维怡咨询管理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创业咨询专家张秉坤也坦言,一个人在开始创业的时候往往并不清楚要干什么、最适合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而是过多地靠着一股激情,因此很容易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李开复建议广大创业者要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失败,及时总结和反省错误,并积极积累经验,将失败的经历转变为成功的经验,这样才能踩着无数经验的台阶,将事业带到顶点。

  【创业经】

  美国3M公司有一句至理名言:“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只青蛙接吻。”它告诉我们的创业者,成功需要经验的积累,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可避免地会如李开复一样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但只要你能如李开复一样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以积极的方式去总结,那么你就能够收获宝贵的经验,也就更有希望带领企业在失败中破茧而出。

  3.高瞻远瞩才能进退自如

  我们要忍受和拒绝的诱惑有很多。在竞争对手依然不断推出各种眼花缭乱产品的时候,我们必须沉下心来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李开复

  李开复一直都很欣赏“做人如水,做事如山”的价值观,他在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中提到:“我一直信奉以下做事的三原则: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这其实是一种高瞻远瞩的观念,这也是李开复事业取得成功的一部分原因。

  真正精明的创业者往往擅长从长计议,为未来打算,看清大势再作决定。李开复曾经说过:“不能因为没有资金紧张,就随意把项目都砍掉;等到别的公司把这个项目做起来,又匆匆上马,但为时已晚。因为这是领导者短视的表现。”

  曾经在微软服务多年,现在又身为一个创业者,李开复认真研究过微软的成功模式。他明白,微软能够做到今天这么大,跟比尔·盖茨的远见卓识是分不开的。他开创了软件企业,改写了IT历史。如果没有他当年的远见,就没有今天的PC,IT,Softwareindustry。当时没有人认为软件有价值,大家都认为软件是硬件的附属品,但只有他把未来看得那么清晰。

  微软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比尔·盖茨在创业之初就预见了个人电脑在今后的世界将会大行其道。那时候的计算机都是些笨重的“大家伙”,一般都是用于工业、军事等,而微软却在那个时候开发出了用于个人计算机(PC)的操作系统。随着PC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微软也越来越赚钱。比尔·盖茨也成为了世界首富,微软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