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浪头喋血——中朝边境黑与白全文阅读 > 第4章 不确定的风险

第4章 不确定的风险


  于泽铭在茫茫大海上寻找着朝鲜客户的踪迹时,张彬正为突如其来的麻烦发愁:采沙船停工了。

  鸭绿江上至少聚集了六家挖沙企业。鸭绿江的沙子干净、质量好,是很好的施工材料。鸭绿江是两国界河,江中岛屿基本归朝方。中方一侧挖沙竞争激烈,但到朝鲜岛屿挖沙涉及领土问题。

  因此,伟民公司和朝鲜的关系引起了坊间的种种猜测:他们是如何得到所谓的“朝方授权”,可以到临近朝方一侧岛屿挖沙的?

  谜底很简单:“伟民公司董事长周伟,是当年东北抗联领导人周保中的女儿。周保中在朝鲜影响较大。”伟民公司总经理蔡建民介绍,周伟小时候曾经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一起学习与生活过。用北京话说,是“发小”。

  周伟退休后开办了这个主要开展对朝贸易和投资的伟民公司。总经理蔡建民也是行伍出身。他说,伟民公司在朝鲜投资了几座钼矿山,金正日曾经视察过。公司在丹东主要是和朝方合作挖沙生意。因为和朝鲜高层的特别关系,金正日特别准许伟民公司到朝方一侧采沙。

  双方的合作方式是,中方出船出人,每采1立方米沙子,对口单位朝鲜的新元商社,收取中方1美元资源费,另外,每月需支付汽油若干桶。张彬说,朝鲜似乎各种用品都很紧缺。

  中国需要大量的矿产能源,而朝鲜拥有煤、铜等丰富矿藏。“中方有资金、技术,朝方有资源,几乎是目前中方企业和朝鲜合作的主要范式。”蔡建民说。

  上月,这个在张彬看来千载难逢的挖沙生意“被迫停了”。原因是在丹东最美丽的鸭绿江边,运沙车、挖沙船被认为污染严重、尘土满地,大煞鸭绿江风景,遂被要求停工。张彬痛惜不已:每停工一天,意味着至少亏损六万元。

  合作的朝方商社也很郁闷。沙子卖不出去,就拿不到每天大约2000美金的资源费。于是多次指责张彬办事不力。张彬内外交困。

  在另一个丹东商人王全胜看来,因为受国际关系和半岛局势影响,中国民营企业在和朝鲜打交道的过程中,充满了种种不确定因素。

  王全胜和朝鲜做生意20多年,也有败走麦城的经历。不同的是,“问题出在对方”。朝鲜没有民营企业,只有大约17个国家级的商社和一些地方商社。1996年,王全胜和朝鲜某商社合作,打算在平壤投资冷饮加工。“我经过考察,发现当时平壤没有冷饮机,他们做冷饮都是用水瓢兑好水和糖,然后放到冰柜冻好了,一格格取出来卖。”对方选址,中方投设备,先后投了60万元,包括一部小货车。

  但是,“我们把机器设备运过去了,他们技术也学会了,眼看可以投产了,却要让我们走。一开始我去的时候,顿顿四菜一汤高规格接待,但是到后来见面装不认识。气得我拽住对方的衣领子要打,那也不认。60万元投资就这样打了水漂”。

  王全胜的一个朋友,投了500多万元、25台车到南埔,准备和朝方矿山合作,运输煤炭到山东和上海。但是只拉了2车,“就再也找不到合作方了,投资也没要回来”。

  王全胜说:“他们什么都敢答应你,但是国家批不批则是另外一回事,或者要等很长时间。很多中国企业一头扎进去,血本无归。”

  国际制裁朝鲜之后,国有企业不能向朝鲜投资,中方和朝鲜合作的几乎全是民营企业。但是对朝民间贸易出现纠纷,国际仲裁保护不力,债权债务到头来还要自己负责。另外,市场经济中遵循的游戏规则,在朝鲜也需要时间去适应。

  辽宁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所所长吕超,2009年对中朝边境贸易做过调查,发现朝鲜一些贸易会社缺乏商业信用。他说:“目前中朝双方互利合作规模不大,中方企业效益普遍不佳。”

  现在王全胜只敢做服装加工。接到欧美或者日本、韩国的订单,发到朝鲜加工。只有加工过来才结算美金,以此规避风险。

  王全胜的办公室里,摆放着朝鲜国旗、上下集的《金正日传》,墙上是朝鲜挂历。说起这个打了多年交道的邻居,他心情复杂:

  “从我的角度观察,和朝鲜做贸易,受国际局势影响太大。比如化工原料、能制造武器的材料,都不让过境。粮食要凭许可证。大的合作趋势,还是利用朝鲜的资源,比如矿业、水产品、药材。但是,朝鲜资源性的东西也是有限的,他们也开始控制,主要是金矿,高品位的很多不让过来。以前木材过来很多,现在几乎没有了。水产品也在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