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商场 > 科技尊王全文阅读 > 第70章 辉煌背后

第70章 辉煌背后


果然,科学不相信奇迹,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研究才能取得成果。

“没事的,教授。科学研究本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下去,最后才有资格享用胜利的果实!”

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人不接受,姚冬也只能鼓舞鼓舞士气了。

“老板,这个我们自然是有心理准备的。放心吧,我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拿出合格的产品!

不过老板,使用磁控直拉生长技术真的可以得到99。9%纯度的高纯度单晶硅吗?”

尼玛,敢质疑我的技术,这太不像话了。不过安德烈教授句句都是大实话,因为他应该还没没考虑过跨领域的交叉技术。

“安德烈教授,事实上我对于你们能在短时间内生长出半导体级的单晶硅棒是不怎么抱有希望的。

因为虽然原理方法我告诉你了,但是毕竟操作的环境不同,你们不可能一下就找到并使用正确的方法,而这些都是需要你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进行比对的,这点我恐怕也是无法给予太多帮助的。

时间虽然不多,但是也还剩不少。只要你们可以在正式大规模投产之前拿出成果来就行……”

这种需要长时间积累的活计自己还是离它远点比较好,自己现在时间可是紧迫的很。

别看现在自己的身价两个多亿美元看起来很多,实则不然,在那些巨头们的眼里,还只不过是个才开始学走路的娃娃呢。

由于熔料、引晶、放肩、等径、收尾这整个生产过程需要的时间长达52个小时,姚冬也就没待多长时间。

安德烈教授下午是有课要上的,在一起用过午餐之后,他竟然跟姚冬说请他去斯坦福听他的上课演讲,这是什么情况,现在不是毕业季么,怎么还有课要上?

本来自己还打算去施乐帕克研究中心以及英特尔去拜访拜访呢,不过既然这家伙邀请了,那行程还是临时改变一下吧。

要说道这斯坦福大学,那绝对是硅谷的心脏。硅谷能够半个世纪长盛不衰,一个原因是得益于亚太经济的发展,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靠斯坦福大学不断向硅谷注入新的技术。

很多人奇怪拥有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波士顿为什么只能诞生一些小公司而出不来大的跨国公司。

一个重要原因是斯坦福大学的办学方法和美国东部的名校有很大的不同。斯坦福不是简单地把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专业叠加,从波士顿搬到了加州,而是根据加州的情况办了一所全新的学校。

而在这众多差异中,最重要的是开放性。斯坦福大学的这种开放性首先是生存的需要。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美国顶尖大学的地理位置和政府经费的关系就会发现,大学来自联邦政府的研究经费与它到华盛顿特区的距离成反比。

斯坦福大学在地域上远离美国的政治中心,导致了它从政府获得的研究经费占整个学校经费的比例远远落后于东部的著名大学。

以工学院为例,斯坦福大学和它的老对头麻省理工学院规模相当,但是前者从政府获得的经费只有后者的一半左右。

但是,斯坦福大学守着硅谷,从工业界拿的钱比任何一个同样规模的东部大学不知多多少倍。

而且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教授还是他们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接工业界的项目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斯坦福就这样培养和锻炼了很多技术上的全才,他们从设计并实现一种产品到项目管理都得到了锻炼。

去斯坦福转一圈,见识见识这全人类顶尖的校园文化,这绝对是能引起姚冬兴趣的事情。

未来科技的单晶硅厂距离斯坦福不远,行车大概也就十来分钟的时间。

斯坦福的校园生活节奏是很快的,这边完全可以从行走在校园内的学生们匆匆的走路方式可以看出来。

安德烈的课安排在一点半至三点半之间,听安德烈说这是斯坦福专门为工业界的人士量身订做的进修课程,时间一般是两到三年,帮助提升这些人在平日工作中的专业水平以及获得相关的学位证书。

走进教室,人不多,大概三十几人,不过白黑黄不同肤色的人却是齐全了,真是不愧加州的风格。

“哈喽,活计,我是王飞,怎么之前没见到过你?”

待得姚冬找了个位置坐下,身旁隔了一个位置的年轻人朝姚冬凑了过来打招呼道。

“你好,我叫姚冬,今天只是受人邀请前来旁听的,怎么你经常来这学习?”

姚冬先是自我介绍了一番,接着便问道。

“那可不,我都已经在这学习了两年了,就是想拿个硕士证书,现在我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学习,这两项每个星期占用的时间就长达100小时以上。”

一个星期一共才多少小时?168个小时,由此可见虽然硅谷的工资比外界要高出一个档次,但是人承受的压力也更不在同一个水平。

“你是在哪家公司工作的?怎么会这么辛苦?不累么?”

“我目前在一家小型的电子公司上班。累?当然累,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在这里如果你不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那么丢掉工作是一件很快的事情,这样的生活差不多我都已经非常习惯了……”

原来还有这回事,世人也许都只看到了硅谷辉煌的、积极向上的一面,其中背后的辛酸估计也只有这些贡献者们自己知道了。

与王飞的交流中得知,此时的硅谷大大小小公司已经多达三千多家了,大多都是从事半导体行业的。

平时这些一起上课的人在闲暇时候也会三两成群坐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流学习或者工作中的一些心得。

也许也正是这些诸多的小细节,才使得硅谷能长盛不衰长达半个多世纪并且继续延续辉煌呢!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自己的重心是继续放在纽约呢?还是慢慢转移到这个非常适合自己未来的计算机网络通讯的不管是研究环境还是生产环境都十分优越的硅谷来呢?

更何况,对面山坡上的施乐帕克研究所,自己可是垂涎已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