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第一时间招来白崇禧、何应钦、徐永昌、陈诚、刘斐等人,当场怒斥徐永昌敌情判断失误,这实际上是说给白崇禧听。白有关日军一旦进攻将直攻柳州的判断被军令部认可,在1939年初秋也就是日军登陆前,又判断:由于兵力有限,日军不再可能进犯广西。为此还专门写了敌情报告,认为广西有自卫、自治、自给的特点,日本断不会咬这块“硬骨头”。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蒋介石在会上定的调子是,调最精锐的部队到广西,其中提到了第5军。
作战厅长刘斐说军令部已抽调杜聿明第5军荣誉第1师到湖南战场了,师长郑洞国带着部队正从零陵开往衡山。
蒋介石听后,说:“不行!”在他看来,第5军的每个师都不能动,必须都放在广西。
蒋介石随后告诉白崇禧,除广西本地夏威第11集团军的6个师外,在湖南、广东的第38集团军(徐庭瑶)、第37集团军(叶肇)、第35集团军(邓龙光)、第26集团军(蔡廷锴)全部投入广西战场,空军要竭尽所能,至少出动100架驱逐机和轰战机配合作战。
蒋介石心急火燎为哪般?
按蒋的判断,日军虽是冲着南宁去的,但仍有可能顺势北上突击桂林、柳州,这样的话西南大后方将门户洞开。尤其柳州一旦被攻占,就相当于让日军拿下兵进川黔的前进据点。基于这个危险局势,在叫白崇禧全权负责广西战局的同时,蒋介石叫陈诚也飞去广西督导战事。
在广西,基于自己的地盘不会有事的判断,白崇禧在去重庆前把第31军进行了调动,由原驻地桂平、平南向东即广东南面移动。这里没日军,也没粤军。白崇禧这个动作有没有为桂系扩展地盘的意思?还真不好说。
就在调动时,日军突然登陆了。
桂林行营参谋长是从侍从室调过来的林蔚,在白崇禧还没回来前,他叫第31军的三个师立即转进,协同沿海一线的第46军,一起侧击北犯的日军。第46军军长叫何宣(保定陆军军官学校3期,湖南益阳人),第31军军长是韦云淞。
韦云淞用汽车将苏祖馨第135师运到南宁,作为守备部队使用。
为迷惑日军,在电话里,白崇禧对林蔚说:“可叫韦云淞扩大番号,团称师,师称军,虚张声势嘛!”但实际上没起到任何作用,显然白崇禧的计策更适合三国时期。
白崇禧飞回桂林后,拿出一个作战计划,随即把指挥所推进到迁江(距南宁约140公里),陈诚同时到来。
在这次突变的风云中,最着急的当然还是他白崇禧。
白崇禧知道很多将领和同僚都看着他。抗战爆发后,他被日本报纸称为“战神”(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在国内,他“小诸葛”的名号亦尽人皆知。不过,从“七七事变”到1939年初秋,作为副参谋总长兼桂林行营主任的他,还没亲自督导(他这个职务不可能亲自指挥)过一次大会战。好了,现在机会来了。如此一说,白压力没法不大,就好比一个著名运动员,人人都说他能拿金牌,拿了金牌是应该的,拿不了就会被人看笑话。
进驻迁江指挥所后,白崇禧每天都得到雪片般的战报,一线情况非常不妙。
日军登陆后,第5师团所辖中村正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5期,石川县人)第21旅团和及川源七第9旅团像张开的剪刀,剪向直线距离并不遥远的南宁;台湾混成旅团即盐田支队则在侧翼策应。
广岛师团作战经验丰富,除何宣所辖的冯璜(广西讲武堂,广西容县人)第175师和韦云淞所辖的苏祖馨第135师外,在该师团的攻击下,其他部队都溃退了。
冯璜第175师在得知日军登陆钦州湾后,再警备北海、廉州一线已没意义。他在师部所在地,一个叫小董的地方,电令包括巢威那个团在内的在沿海警备的各部向后转进,并做出抢占陆屋、平吉两处要地的决定。此时何宣的电令也到了,命冯璜控制钦州至南宁公路的一翼,对日军进行侧击。
巢威从北海撤下来后,向狮子岭转进,何宣的军部设在那里。
到了狮子岭,何宣留下巢威一个营做军部预备队。巢威奉命救下一支友军后,守备重要据点陆屋,决心在这里跟日军作一次殊死的战斗。布置停当后,得到情报:日军约两个中队正在不远处的靶齿村和村外高地休息。巢威命令左右两路分别以两个连、两个连加一个重机枪排的兵力同时出击,一路主攻村外高地,一路直攻靶齿村。
这叫正在休息的日军措手不及。一个回合下来,巢威率部打死一百多鬼子,剩下的敌人退下去五六公里。
为阻止中国军队追击,日军释放毒瓦斯。不成想,巢威这个团是配置有防毒面具的,士兵也受过相关训练,他们立即戴着面具,穿越毒气带,以优势兵力继续追打日军。这种场面是第5师团的士兵没遇到过的,所以一下子就虚了。
日军被追到一片森林边上固守待援。
巢威决定在日军后续部队到来前解决森林边上的敌人,并派人去师部请援,希望冯璜派一两个营过来。对巢威的行动,冯璜出乎意料地认为,该团掉头逆袭过于冒失。巢威并不理会,而是把团部和预备队推进到靶齿村和村外高地,命令一线的四个半连再次发起攻击。日军隐蔽进森林。巢部士兵也分两翼潜入,两军士兵在密林中展开激战。此时较量是公平的:没有飞机和大炮,重武器也派不上用场,双方是手枪对手枪、步枪对步枪、刺刀对刺刀、拳头对拳头、牙齿对牙齿。
一旦这样打起来,日军开始不自信了。两个小时后,残余的一百多名日军被追打出森林。
就在此时,巢威接到冯璜的命令,叫他立即停止反攻。可巢威不甘心,再派飞骑传书,讲明有利势态。
被打残的日军等来了两个中队的援军,合兵一处后,集八门山炮轰击森林边缘的巢团阵地。巢威则集中所有迫击炮回应。半个小时后,日军炮声停了。巢威顺势下令正面各部同时出击,再派两个连的预备队由右翼迂回。
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日军控制的阵地被一举夺下。经巢威的穷追猛打,日军又往后退了十多公里。两个小时后,日军残部又等到一个中队的援军,于是再次发动反击。巢威依旧率部面对面、硬对硬地与之接战,这叫日军有点蒙。
巢威对面的这股日军,是盐田支队的一个联队,联队长叫渡边信吉。本来,渡边拿到的任务是扫荡钦州至南宁公路以东地区,没想到遇到巢威的老虎团。
很快,师长冯璜的信又到了,叫巢团迅速向一个叫石门的地方转进。冯师长虽对巢威的不听话和单打独斗有意见,但也不得不承认其果断逆袭收获巨大战果:毙杀日军近三百名。这一战绩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在传书的同时,对全团进行了嘉奖,并上报给军部。
11月17日夜,巢威接到军长何宣的电话:“巢团长,你们打得好!打得痛快,不但将敌击退,还把敌酋渡边联队长击毙了(此消息有误)!刚才白主任打来电话说,昨晚敌人在南京的电台广播称,他们在陆屋遭遇劲敌,战斗力之坚韧,炮火之猛烈,为桂南作战以来所未见。”
巢威死拼时,苏祖馨第135师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苏部是桂军骨干,徐州会战中与荻洲立兵第13师团大战安徽明光,武汉会战中又与稻叶四郎第6师团血拼凉亭河、烽火山,最后在鄂豫交界的平靖关阻击矶谷廉介第10师团,掩护大军转移。打完武汉会战,1938年初冬,苏祖馨率军回广西休整补充。在桂林火车站,八桂乡亲为之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经几次大战,部队里的老兵已所剩无几。补充后,师辖三个团,5000余人。本来部队要调回安徽大别山,但由于风云突变,苏祖馨在11月23日黎明被电话吵醒,军长韦云淞命令苏立即带兵沿邕江北岸布防,担负南宁的守备任务。
苏祖馨叫团长伍宗骏带部队乘汽车先行赶赴南宁。此时日军第5师团前锋在旅团长中村正雄率领下已抵达邕江南岸。
11月23日,伍宗骏的一个团进驻南宁。与此同时,苏祖馨带主力也进入邕江北岸的预设阵地。
邕江穿南宁而过,河面超过300米宽,但水流平缓,由于正是枯水期,平均深度只有八九米。问题是,对渡河作战来说,八九米的深度跟八九十米的深度没本质区别,关键在于宽度。中村旅团在强渡邕江时伤亡不少,只好请派飞机对中国军队阵地实施轰炸。
苏祖馨一度指挥部队向对岸日军逆袭。
入夜后,士兵乘着飞箭般的筏子,登到南岸击杀日军,先后达二十次之多。
无奈大批日机飞临,炸弹掉下来就开花,整个阵地陷入火海。11月24日,日军一个中队趁战机刚刚空袭完的空当,偷渡邕江得手。此时,南宁城中,团长伍宗骏与城外师部失去联系。焦急中,他接到一个从南宁远郊二塘打来的电话,对方自我介绍姓邵,是团长。
伍团长:“你到底是哪一部分的?”
邵团长:“第5军第200师!”
伍宗骏:“第5军?好啊!中央军来了,快进城,我正好把南宁防务交给你。”
邵团长:“不不不,我的任务是作为先遣团掩护师主力集结,没有守备南宁的任务。”
伍团长:“那……我们一起来守备南宁如何?”
邵团长:“这个真不行,我的任务中没有这一项。”
在这种情况下,伍团长丧失孤军与敌巷战的意志,决定放弃南宁(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南宁弃城的消息传到白崇禧那里,后者对身在贵县的第16集团军总司令夏威大发雷霆,夏则怒斥第31军军长韦云淞,韦本想对苏祖馨发火,但一直联系不上。总算联系上了,苏祖馨主动向韦云淞请罪,后者遂叫苏率残部向南宁城北偏西的要塞高峰隘转移。
中村旅团攻占南宁时,第5师团另一旅团及川源七带领的第9旅团,正向中越边境的龙州进攻。
八桂大地一时硝烟四起。
中村正雄叫部队主力在南宁城中休整,同时派出三个大队和一个骑兵联队,在南宁周边占领阵地。
1939年12月2日,位于前进阵地八塘的日军突遭中国军队密集炮火的攻击。
中村吃惊不小,上报今村均,后者问情报参谋是哪支中国军队,情报参谋除判断这是进入广西的中央军外,其他一无所知。今村脾气不错,叫参谋派人再探,同时命令中村带主力立即出动。
一天后的黄昏,中村旅团开始对正面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
中村发现这股部队的钢盔是德国制造,每名士兵都携带着看上去相当高级的军毯,随后通过战死者身上的标志(第5军士兵左臂上的臂章,上有汉字“五”,衬底色为蓝,形状为中国地图;左胸口的胸章上,注明所属第5军具体部队的番号及自己的军衔职务)才知道,对手是中国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第200师一部。
第5军军长杜聿明。
看一下军中配置情况:副军长兼荣誉第1师师长郑洞国,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军参谋长黄翔(中央陆军军官学校7期,湖北长阳人)。
第5军被称为中国唯一一支机械化部队,主要说的是第200师。但郑洞国荣誉第1师也比较特别。这个师的士兵都是在以往对日作战中受伤痊愈后归队的士兵。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曾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故冠以“荣誉”字样(首任师长宋希濂)。邱清泉新编第22师都是新兵,貌似弱一点,但师长彪悍,所以在后来的战斗中表现是最突出的。三个师之外,还有军部直属的两个步兵补充团、两个战车团、一个装甲车搜索团、一个15厘米口径重榴弹炮团、一个汽车兵团、一个工兵团和一个辎重兵团,这显然属于顶配。
第5军的两个骨干以前都是关麟征的部下:郑洞国、戴安澜。两人都跟着关参加了台儿庄大战。
郑洞国跟关不和,这一点前面说了。关脾气大,人难处,就连杜聿明当年也是因为跟关吵架后才从第25师转投徐庭瑶的。所以,郑洞国跟关掰了后,投奔了杜聿明。杜跟徐庭瑶性格有相似之处,郑跟杜也有接近的地方,且杜、郑早年都是徐的部下。郑洞国来了后,出任第5军副军长兼荣誉第1师师长,成为第5军的二号人物,他的副手是是打起仗来不要命的胡家骥。淞沪会战时,作为宋希濂的部下,胡率部勇闯火力交叉的唐山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打仗有个特点,每战必身先士卒,必受伤,命却大。郑洞国还招来一批旧部,比如邀请深具才华的舒适存(小学教员出身,湖南平江人)出任师参谋长。舒也是关麟征部下,当时关有意提拔他为军参谋长,但舒固守诺言,仍投奔郑洞国而来。此外,师所辖第1团团长吴啸亚(黄埔军校4期,浙江青田人)、第2团团长汪波、第3团团长郑庭岌(黄埔军校5期,海南文昌人),也都是郑的旧部。
不但郑洞国来了,关麟征另一个部下戴安澜也来了,出任军核心部队第200师师长。在该师师长人选上,杜聿明却是动了番脑筋。他任师长时,邱清泉是副师长,廖耀湘是参谋长。通常来说,邱清泉出任该师师长是水到渠成,但杜最终把戴扶到了第200师师长的位子上。对戴安澜,杜聿明非常了解,“长城抗战”时,戴就在杜手下做团长,儒雅而坚忍,是杜欣赏的人物。
第5军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湖南和广西训练,第200师在广西全州,荣誉第1师在湖南零陵,第22师在湖南东安。
日军入侵广西后,蒋介石决定把第5军投入战场。
杜聿明叫戴安澜率军向南宁进发,因为第200师所在的全州离战场最近。
戴派出一个团作为先遣队,任务是掩护后面的大军集结。该团士兵在桂林下火车后,用汽车往南宁方向运输。
杜聿明又命郑洞国、邱清泉带着部队转进到全州,跟戴安澜第200师主力会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