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城堡的聚焦扩大到特许经营领域。该公司没有特许经营商,所有餐厅都由公司全资拥有。最近一年,白色城堡在12个州的290家餐厅收入为3.07亿美元,单店收入达100多万美元,高于哈迪汉堡(Hardee‘s)、温蒂汉堡(Wendy’s)和塔可钟。(在三明治连锁店中,只有麦当劳和汉堡王的单店收入更高。)人们在经营上倾向于求新求变,而不是(像Zipp和白色城堡那样)聚焦于经过验证的策略并加以完善。公司常常将巨大的资源作为投资未来的疯狂赌注,而不去培育已经拥有的现金奶牛。它们为了改变而崇尚改变。它们赞同咨询顾问竭力主张的观点,追求创新、创新、创新和改变。正是这种想法导致了可口可乐的新可乐、苹果的牛顿个人数码助理和其他的人为灾难。
酷尔斯啤酒犯了同样的错误。在其发展历史中,酷尔斯多数时候是一家单一品牌的啤酒公司,那就是酷尔斯宴会啤酒,在科罗拉多州葛尔登酿造,仅在西部11个州销售。
这个品牌具有产品差异性(生啤)和独特的成分(落基山矿泉水)。它甚至还有一个潜在的优势,每一罐啤酒上都骄傲地印着“美国上等淡啤”。
到1975年,酷尔斯宴会啤酒在西部11个州当中的10个州成为销量冠军。(得克萨斯州除外,因为销售点比较少。)尽管只在西部销售,但酷尔斯是全美第四大啤酒生产商。(仅次于百威啤酒、喜立滋啤酒和蓝带啤酒。)《纽约时报》热情地将酷尔斯啤酒评为“美国最时髦的啤酒”。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保罗·纽曼(PaulNewman)等名人也喝这种啤酒。
后来,酷尔斯大肆扩张,很快失去了聚焦。首先是地域扩张,酷尔斯进入全美50个州销售。然后是品牌扩张,出现了诸如Killian、Keystne和Shulers等品牌。
然后是品牌延伸。酷尔斯炮制出各种不同口味的啤酒,有低度啤酒、冰啤酒、干啤酒、红啤酒、超级黄金啤酒和无酒精啤酒。每一种啤酒时尚,都有一种相应的酷尔斯啤酒。
此外,酷尔斯啤酒还将啤酒生产扩张到科罗拉多州葛尔登以外的地区。1987年酷尔斯在弗吉尼亚州艾克顿(Elktn,Virginia)开了一家包装工厂。这是一个不幸的转变,给科罗拉多的聚焦增加了水分,因为它意味着必须用弗吉尼亚的水代替真正的科罗拉多矿泉。1990年,酷尔斯收购了施特罗啤酒公司孟菲斯工厂。
现在,酷尔斯不再是上述10个州的销量冠军,也不是任何一个州的领先品牌。在地域、品牌、产品和生产方面的扩张削弱了酷尔斯品牌。换句话说,失去聚焦毁掉了酷尔斯。
酷尔斯本来应该有竞争力。当米勒酿酒公司20年前发动清爽啤酒革命时,酷尔斯已经是清爽啤酒(酷尔斯宴会啤酒的卡路里含量低于米狮龙清爽啤酒)。当地人在酒吧里点酷尔斯啤酒的时候,习惯于向服务员要一杯“科罗拉多酷爱”。
酷尔斯有过秘诀,也有过优势。酷尔斯还有亨利·基辛格(HenryKissinger),他曾经从丹佛将酷尔斯啤酒带到飞机上喝。它唯一没有的就是专心利用这些有利因素。
酷尔斯本来应该挑战销量冠军。米勒酿酒公司的巨额投入为它送上了“淡啤”聚焦优势。酷尔斯是最早的清爽啤酒,本来应该调整市场计划以便利用这一优势。
酷尔斯本来应该是美国啤酒销量冠军。如果酷尔斯专注于最早的“淡啤”品牌,它的销量现在应该是全美第一。这是聚焦理念可能产生的结果。
多数公司必须寻找自己的字眼。其他公司则必须努力让潜在顾客记住它们的字眼。做到这一点时难时易。
有的公司就像酷尔斯公司那样,似乎因为现成的字眼来得太容易而不愿接受。结果那可能是一个代价很高的失误。
踏上新船并改名
这是应对转变的第四种方法。这种转变的经典案例是哈洛德公司,一家位于纽约州罗切斯特的小型照相纸生产商,它购买了切斯特·卡尔逊的静电摄影术专利权。1958年,该公司改名为哈洛德-施乐公司,准备推出第一台普通纸复印机914。1961年,公司再次改名为施乐公司。
上述从哈洛德到哈洛德-施乐再到施乐的三步改名过程,本来可以简化为两步,花费也更少。但很多公司不愿意给安全的老字号换一个前程未卜的新招牌。(哈洛德创办于1906年。)聚焦原则强烈建议,过渡性名称不但没有必要还可能有损公司声誉。最好是或者保留原来名称,或者换成新名称。“悬在半空”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只会让人迷惑。
今天的Pwersft公司与施乐类似。1974年米切尔·克茨曼(MitchellKertzman)创办该公司时,它叫做电脑方案公司(CmputerSlutin)。它曾经是一家咨询公司,也为惠普HP3000电脑开发记账软件。
在惠普1987年淘汰了HP3000后,电脑方案公司着手寻找新的业务聚焦。CE克茨曼与戴维·利特瓦克(DavidLitwack)一起决定专门从事客户-服务器软件工具开发。
1990年电脑方案公司改名为Pwersft,准备推出其第一个客户-服务器应用软件工具PwerBuilder。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强劲让公司于1993年上市。
1994年赛贝斯公司(SybaseInc.)用价值9.04亿美元的股票收购了Pwersft。该公司的战略转移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管理层对于公司换名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多数经理认为换名很难成功,然而,如果措施得当,成功换名并不难,并可能带来惊人的效果。1971年10月,沃纳·埃哈尔(WernerErhard)在旧金山的马克·霍普金斯酒店开始他称之为“EST”(埃哈尔研讨培训)的系列研讨课程。从那以后,“EST”很快成为敏感性领域最热门的活动。五年以后,有83000名“EST”课程培训生每人花60小时(和250美元)体验了按照埃哈尔的方式“改变你的生活”。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旧金山湾区开始出现批评性的报道,“EST”走到了尽头。这些报纸详细报道了埃哈尔的坏脾气,包括殴打妻子和骚扰他的孩子。最糟糕的是在1991年3月3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在《时事60分》节目的部分时段访问了他的三个女儿,她们声称受到虐待。(埃哈尔否认。)《时事60分》以后一个小时,埃哈尔就完蛋了。你也许认为沃纳·埃哈尔公司也无可救药了。事情并非如此。被毁掉的是人名,而不是公司。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节目播出前,埃哈尔意识到可能的节目内容,于是将他在沃纳·埃哈尔及合伙人公司的资产卖给了公司前雇员,并移居哥斯达黎加。公司的新名称是地标教育公司(LandmarkEducatinCrpratin)。
现在地标公司生意兴隆,在世界各地有40个分支机构,年收入约4000万美元。每年有6万人参加它的课程。它比过去的埃哈尔公司更大。因此,成功改名是有可能的。事实上,改名可能是应对严重公关事件的唯一可靠方案。
但是,如果一家公司试图改变其核心业务却不改变公司名称,它常常会遇到麻烦。
在这方面,国家收银机公司(NatinalCashRegisterCmpany)是一个好例子。该公司一度拥有90%的收银机业务。但收银机走上了打字机的老路,越来越多的微型电脑代替了收银机。于是国家收银机公司进入电脑业务,并于1974年改名为NCR公司。
将名字改为首字母缩写就像没改名一样。人们说着“NCR”但想着“国家收银机公司”。NCR需要一个有“电脑”含义的名字(国家电脑公司或NCC可能是一个简单选择)。和王安公司一样,NCR处于一个虚幻的世界,它对产品的认识和它的名字都过时了。
由于找到自动柜员机这样的利基市场以及庞大的海外市场(占NCR一半收入),NCR保持盈利。公司明智地避开了大型计算机业务。NCR没有聚焦也没有明确的公司名称,前程渺茫。在1990年被AT&T贸然收购之前,NCR的绰号是“国家崩溃”(NatinalCrash)。
分乘两条船,名称也分开
这是应对转变的第五种方法。如果一家公司不能或不想放弃现有业务,却仍想涉足新业务,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一个新的公司名称。
李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是世界上最大的品牌服装生产商,年收入超过50亿美元。它的宗旨表明了公司对李维斯名称的依赖,“李维·斯特劳斯公司的使命是在李维斯品牌下销售牛仔裤和精选休闲服装,保持有利可图与合理尽责的成功商业形象”。
李维斯近年来最大的成功是1986年推出的码头工人(Dckers)系列休闲服装。现在,仅码头工人品牌在美国的收入就超过10亿美元(批发)。
李维·斯特劳斯的成功机会来自在办公场所休闲着装的潮流。零售咨询公司NPD集团报道,几乎90%的消费者时常穿休闲服装上班。74%的雇主允许休闲着装,星期五休闲着装政策在办公室最受欢迎。
公司有大量证据表明李维斯这个名称属于牛仔裤,在休闲服装领域肯定不会成功。1979年,李维·斯特劳斯吹嘘说公司将成为主要的运动服生产商,将有一系列新的李维斯运动服产品,包括滑雪服和保暖套装。推出之后三年,新的系列产品只创造了900万美元收入。
然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公司推出了李维斯品牌男士西装。“李维斯工作服”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并很快退出市场。还曾经有过李维斯鞋、帽和行李箱。《商业周刊》评论说,“公司高层严重高估了李维斯品牌的影响力。”
品牌只有在其资质背景下才具有影响力。如果离开了各自的背景,如果失去了聚焦,它们也就失去了影响力。在一个品牌上挂靠的产品和服务越多,它的聚焦优势就会越少,其影响力就会变得越小。
当劳力士打算卖一种比较便宜的手表,它没有将其称为小劳力士,而是把新产品命名为帝舵(Tudr)。
IBM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电脑品牌,但蓝色巨人在家用电脑市场没有影响力。尽管IBM花费了数十亿美元推广其家用个人电脑,但产品销路仍然不畅。商用电脑是一条船,家用电脑是另一条船。
苹果电脑的苹果2型系列产品在家用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市场转向商用电脑。于是苹果推出了麦金塔(Macintsh)。苹果是家用电脑,麦金塔是商用电脑。
两条船就要有两个不同的名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