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聚焦:决定你企业的未来全文阅读 > 第9章 分化的动力(1)

第9章 分化的动力(1)


  就像在培养皿里不断分裂的变形虫一样,商品种类也在不断分化。一个品类刚出现的时候只有单一品种,通常由一家公司主导。例如,IBM公司曾以大型计算机主导电脑品类。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品类会进一步分化为两个或更多品类: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容错计算机、个人电脑、工作站、膝上型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和文件服务器,今后还会出现更多电脑品类。

  啤酒曾经就是啤酒。后来品类分化了。如今,我们有国产啤酒也有进口啤酒,有普通啤酒也有清爽啤酒,有生啤也有干啤,有贵的也有便宜的,有红啤酒也有冰啤酒,甚至还有不含酒精的啤酒。今后还会出现更多啤酒品类。

  福特曾以T型车主导汽车品类,它是基本交通工具的代表。后来品类分化了。如今,我们有豪华车、中档车和低价车,有大型车、中型车和紧凑型车,有进口车也有国产车,有跑车、运动型多功能车、休闲车和厢式旅行车。今后还会出现更多汽车品类。

  拜尔曾以阿司匹林主导止痛药品类。后来品类分化了。现在,我们有对****氨基酚、布洛芬和萘普生钠。今后还会出现更多止痛药品类。每一个细分品类都是一个单独品种,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每一个细分品类都有一个主导品牌,但往往不是原来品类的领先者。拜尔主导阿司匹林市场;泰诺主导****氨基酚市场;艾德维尔主导布洛芬市场;而阿乐维则主导萘普生钠市场。

  分化是客观存在的,是经营的动力。所有商品种类都会分化,如电脑、通信、消费电子产品和有线电视。

  那么,为什么众多企业管理人员的看法完全相反?他们为什么认为品类是在融合而不是在分化?为什么这种看法让他们的公司迅速失去聚焦?

  什么观念如此牢固地控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并让他们看见了没有发生的事情?

  这个观念就是“融合效应”,一个最新和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流行时尚。

  管理潮流变迁史

  最近每十年就会出现一种管理潮流,历史已经证明这些时尚都是误导。20世纪60年代流行综合企业化,认为职业经理人什么都可以管。德事隆集团(Textrn)、AM国际、ITT公司、LTV公司、利顿实业(Littn)和其他很多综合企业曾经一度辉煌,然后逐渐消失。

  《华尔街日报》写道:“跨业经营理论相信,在多个不同行业经营的企业不太容易受到单一行业衰退的影响,而且有可能受益于集中管理。但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综合企业的股票与其他企业的股票同样大跌,这一理论受到质疑。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的大部分并购交易都是在分拆和变卖综合企业资产。”

  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戴维·卢因(DavidLewin)统计,大型综合企业占经济的比重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的约45%大幅减少到目前的约15%。

  20世纪70年代流行多元化发展,认为每家公司都需要一种与其商业周期相反的业务加以平衡。施乐、西屋电气和其他很多公司都进入金融服务业,以平衡它们本身的耐用商品业务。多元化还在不断造成损失。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西格拉姆公司(Seagram),业务包括饮料和娱乐。有时你可能交上好运。但是多元化作为一种企业战略几乎一无是处。

  研究了1950~1986年间33家美国大公司的业绩以后,迈克尔·波特(MichaelPrter)断定,多元化发展对于股东价值是弊大于利。很多公司收购的项目中,最后卖掉的占大多数。

  多元化发展当然是基于联合两种不同的业务,使它们能够相互平衡的想法。当一项业务下滑,另一项业务可能增长,反之亦然。正因如此,通用电气公司才会购买像犹他国际(UtahInternatinal)这样的矿业公司(后来卖掉了)。接下来十年的时尚则基于完全相反的想法。收购和你“相似”的公司。

  20世纪80年代流行协同效应,该理论认为,公司可以利用产品之间的相似之处,例如杂志与电影(时代华纳),可乐与葡萄酒(可口可乐收购泰勒葡萄酒公司,后来又卖掉了),消费电子产品与电影(索尼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这种流行时尚的效果尚未完全显现,但早期项目都回报不佳。“协同效应”和与之紧密相关的“公司联盟”这两个词仍然在美国企业董事会流行。AT&T收购了NCR公司,却没有在通信和电脑之间发现任何协同效应。(最近AT&T放弃了协同效应并分拆为三家公司,就说明了分化的动力。)

  融合效应

  20世纪90年代流行融合效应,认为数字科技正在融合。因此,为了利用这一强大趋势,公司当然必须合并或建立联盟。媒体为融合效应摇旗呐喊。每一种主要的管理出版物都加入了融合效应的浪潮。

  《财富》杂志:“融合将成为90年代的流行词汇。这不仅仅意味着有线电视和电话将合二为一。它涉及的行业有电信(包括长途电话公司)、有线电视、电脑、娱乐、消费电子、出版甚至还有零售,这些主要行业的文化和企业将融合成一个超级行业,为家庭和企业提供信息、娱乐、商品和服务。”

  《华尔街日报》:“目前,电脑、通信、消费电子、娱乐和出版这全球五大行业的龙头企业常常备感压力。由于以数字形式和低廉成本传送海量视频、声音、图像和文本信息的技术能力日渐增强所造成的技术冲击,它们正在转型和融合。”

  《纽约时报》:“为什么电话公司和有线电视公司正在互相并购,这并不奇怪。电话、电视和电脑在数据传输方面的技术差异正在迅速消失,因此一家公司现在可以提供全部三种服务。”

  数字技术革命会损害谁的利益?

  《侏罗纪公园》和多部畅销书的作者迈克尔·克莱顿说:“在我看来,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传媒将在十年内消失得无影无踪。”克莱顿先生具体有所指。“下一个过时的美国大机构就是《纽约时报》及其商业网络。”

  这让我想起1913年托马斯·爱迪生的一个预言:“书籍很快就会在学校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有效的“电影”媒体,因为它可以“通过视觉”来进行教学。(但书籍从未像现在这样受欢迎,每年的增长率达到2%以上。)

  另一个大肆吹捧但尚未实现的结合就是电脑和通信。1977年,日本电气公司首先公开提出这个概念。电脑加通信是日本电气公司(NEC)CE小林浩史最得意的项目,内部称为C&C,几乎成了公司的宗教。

  C&C好像也救不了日本电气。作为世界第五大通讯设备生产商、第四大电脑生产商和第二大半导体生产商,日本电气什么都生产,就是不生产利润。过去十年,日本电气股票落后日本股市28%。

  AT&T用了十多年时间实行C&C战略,最后还是承认失败。早在1983年,董事长查尔斯·布朗(CharlesBrwn)就说过:“革命的动力当然是通信和电脑技术的融合。这种融合几乎重新定义了电信业。”1982年的《同意法令》将AT&T的本地电话业务分为七家新成立的小贝尔公司,其中有一项“优待”条款。司法部同意公司开展电脑业务。

  了不起。到目前为止,AT&T已经为这项“优待”付出了数十亿美元的代价。AT&T实行C&C战略的第一个举措是组建AT&T信息系统公司,并推出销路不畅的个人电脑和工作站系列产品。在八年中,这个项目亏掉了20亿美元。

  AT&T实行C&C战略的第二个举措是在1991年投资74亿美元收购NCR公司。董事长罗伯特·艾伦煞有介事地说,有了NCR,AT&T将“在全球电脑网络中把人员、组织和他们的信息进行无缝对接”。

  NCR公司(后来更名为“全球信息解决方案”)成了AT&T公司的财务灾难,从收购开始就一直亏损。全球信息解决方案公司在五年中有过四任CE。

  麻烦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产品系列齐全,包括台式电脑、中型计算机和大型计算机。因为投资5.2亿美元收购了特拉数据公司,全球信息解决方案公司还打算推出一系列“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

  个人电脑?中型计算机?传统大型计算机?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聚焦在哪里?难怪AT&T决定快刀斩乱麻。《纽约时报》报道,“昨天,AT&T放弃了将通信和电脑融合成企业帝国的宏伟构想,事实最后证明,这个构想只是一个代价高昂的幻想”。

  有些人将融合效应称为“涵盖宽带网络空间、交互式多媒体、全方位网络服务、500个频道和数字信息高速公路的一场革命”。不管你怎么称呼,都与现实截然不同。当前经营的动力不是融合,而是分化。融合违背自然规律。在物理学中,熵的定律指出,封闭系统中的混乱程度总会增加。相反,融合将使事物变得更有规律。在生物学中,进化原理认为新的物种是从单一物种分化出来的。

  另一方面,融合将使你相信物种会不断合并,产生譬如既像猫又像狗这样的怪物。

  事实恰恰相反。不断出现的不是猫狗这样的怪物,而是狗的更多新品种。美国育犬俱乐部确认,目前有141种犬,大约每年还会增加一个新品种。

  再以电脑为例。按照这些融合论者的观点,电脑将与电话、有线电视和电视机结合,出现一种可能叫做“电话有线电脑电视机”的东西。注意了,这种革命性的发展将来一定会发生。

  过去的情况如何?问得好。毕竟,自从雷明顿兰德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初推出第一台计算机尤尼瓦克到现在,电脑行业已经有45年的发展历史。在四十多年中,电脑和其他任何产品融合了吗?

  我不记得。相反,电脑无疑经历了多次分化。乔治·桑塔亚那写道:“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如果你还记得,第一台计算机就被称为计算机,没有人称之为大型计算机,直到数字设备公司推出小型计算机。这一发展把计算机业分成大型计算机业和小型计算机业。

  这些年来,计算机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分化。如今,我们有个人电脑、便携电脑、膝上型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笔型电脑、工作站、超级计算机、超级小型计算机、容错计算机、容错小型计算机和并行处理计算机。

  如果我们相信融合论者,那么所有这些分化都会戛然而止,然后各种电脑将融合起来?用什么来融合?是不是有人忘记了过去?看来确实如此。

  电脑会与电视融合吗?比尔·盖茨认为会。“我们说到的这个装置有电视的所有优点,它一点都不贵,你可以把它放在客厅并用小小的遥控器控制它。但它里面的芯片甚至比现在的个人电脑还要强大。如果加上键盘或打印机,就可以实现个人电脑的功能。因此,它需要一个新名字,我们称之为’电视电脑‘。”

  “电视电脑”?真是好主意,但注定失败。技术不会融合,只会分化。但很多公司似乎宁愿花费成百上千万美元去钻研技术上的死胡同。几年前,惠普和时代华纳宣布将联合开发一种新技术,使电视机能够打印优惠券、广告、杂志文章和电视剧照。根本就是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