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聚焦:决定你企业的未来全文阅读 > 第19章 质量定律(2)

第19章 质量定律(2)


  别忘了,皇冠可乐做过100万次品尝试验,证明皇冠可乐比经典可乐好喝(57%比43%),也比百事可乐好喝(53%比47%)。

  你相信这些数据吗?我信,但无关紧要。人们喝的是品牌,不是内容,这是认知就是事实的另一种说法。

  莎士比亚写道:“名称是什么?随便给玫瑰换一个名称,闻起来还是一样香。”可能不一样。尝在嘴里的味道肯定与跟记在脑子里的味道一样。闻在鼻子里的味道可能也跟记在脑子里的味道一样。

  尽管认知决定企业成败,但质量仍然是当今商业社会最普遍的信仰。原因就是人们在考虑问题时走极端。

  在你把新车开出代理店的时候,要是轮胎掉了下来,你肯定不会再买这个牌子了。因此质量肯定是最重要的商业成功因素。

  你买过新车吗?在你把新车开出代理店的时候,轮胎掉了吗?这种事有可能,却几乎不会发生。

  事实上,竞争产品往往相似。质量上即使有差异,也很难确定。但认知上的差异却很大,也容易确定。

  你的商业目标应该是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认知,有时也包括改进生产工艺。(你生产的汽车轮胎会掉吗?要是会掉的话,就必须改进生产工艺。)此外,在公司内部当然应该强调质量。如果员工认为管理层不关心质量,那公司就是自找麻烦。

  但是,不要在提高产品质量上赌身家,这不是成功的关键。正如一句古老的高尔夫谚语:“大力发球是作秀,轻击入洞才得分。”

  发球就是生产好的产品,轻击就是制造好的认知。不要误会,重视质量没有错,公司应该尽量提高每一种产品的质量,但提高产品质量与提高质量认知是两回事。巧得很,你在让公司聚焦的同时,也改善了质量认知。相反,你在让公司失去聚焦的同时,也破坏了质量认知。

  聚焦改变质量认知

  聚焦可以从四个不同方面改善消费者的质量认知。

  专业效应

  如果你去找医生(内科或全科医生)看病,发现你真的有问题,你就很可能去找专科医生:心脏科医生看心脏病,皮肤科医生看皮肤病,眼科医师看眼病。

  谁都知道专科医生对他的专业要比全科医生懂得多。至于这是不是真的,却无关紧要。认知就是事实,谁都知道专科医生对心脏病、皮肤病和眼病等病症更专业。

  在经营上也一样。专业化提升质量,买家了解这一点,卖家却经常忘记。否则,如果专业化就是力量,为什么公司还会不遗余力地成为综合企业呢?

  在IBM专门生产大型计算机的时候,它在大型计算机顾客心中的质量感觉根深蒂固。提到IBM,顾客想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毫无疑问”。现在,IBM变成电脑综合企业,结果IBM就再也不是毫无疑问了。

  如果你像IBM主导大型计算机那样主导一个行业,你就会在人们心里培养出一种感觉,认为你无所不能、不会出错。毫无疑问,你将继续保持行业主导地位。结果,潜在顾客就很可能继续向IBM采购。如果你扩张到并非由你主导的市场领域,那种毫无疑问的感觉就没有了。曾经把IBM视为无所不能的顾客很纠结地发现,IBM无法在其他领域复制大型计算机的成功。

  当然无法复制。IBM第一家推出大型计算机,这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是,它并不是第一家推出后来生产的多数其他电脑产品的企业。IBM和其他很多公司一样,变成了改变的牺牲品。市场在改变。

  产品在改变。新技术让现有技术过时。公司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你只能承认改变是自然现象。人会变,公司也会变。为了保持竞争力,公司可能需要改变聚焦。(参见第10章,“应对转变”。)

  领导者效应

  不管是不是真的,消费者相信好产品会赢。因此,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质量认知,最简单、最容易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成为行业领导者并广而告之。(要广告的是领先地位,而不仅是质量。)福特汽车对员工说质量是首要任务,并对潜在顾客说福特汽车美国销量第一,这并不矛盾。“因为买福特汽车的人比买其他品牌的人多,它肯定更好。”

  领先地位本身就是一项业务最强大的动力。它向消费者传递质量信息。哪种胶卷最好?销量最大的柯达。哪种进口啤酒最好?销量最大的喜力。哪种番茄酱最好?销量最大的亨氏。

  领先地位不仅能提升质量认知,还能巩固领先地位。销量最大的品牌往往年复一年地保持领先地位。

  有一家营销公司对25个品类在1923年和现在销量最大的品牌作过比较。你相不相信,70多年以后只有五个品牌失去了领先地位?在25个品牌中,有20个仍然是现在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品牌。

  到底是质量造就了领先企业,还是领先地位造就了质量认知?历史似乎倾向于后一种解释。

  那些同类产品中的领先者多年来几乎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调整,并得以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可乐行业的可口可乐,剃须刀行业的吉列,轮胎行业的固特异。固特异要不是在子午线轮胎方面奋起直追,其领先地位可能就已经被米其林抢走了。

  当心。当你问消费者他们为什么买销量最大的品牌,他们几乎从来不会说:“因为它销量最大。”

  顾客总是“因为它质量好”而买销量最大的品牌。顾客和公司都相信好的产品会赢这一质量定律。因此,只要你的品牌销量最大,你的质量肯定更好。

  占据市场领先地位是在顾客心里建立质量认知的最好办法。

  价格效应

  世界上最好的汽车是什么品牌?劳斯莱斯(Rlls-Ryce)。世界上最贵的汽车是什么品牌?劳斯莱斯。

  如果你想获得高质量认知,就要卖高价。为什么梅赛德斯-奔驰比凯迪拉克(Cadillac)好?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梅赛德斯-奔驰比凯迪拉克要贵一倍多。(凯迪拉克塞维利亚STS最低价45939美元。梅赛德斯-奔驰S600最低价130000美元。)当然,价格越高,市场越小。1995年,美国市场的凯迪拉克销量为18.1万辆,梅赛德斯-奔驰为7.7万辆,而劳斯莱斯(加上宾利)只卖了300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做不到“高质低价”。顾客会说:“嘿,等一下,那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二选一。”当你试图同时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时,就会发生内心冲突,心理学家称之为认知失调。为了解决这种失调,通常必须抛弃一种观点。

  比方说,智利红酒以质量享誉全球。但你可以在美国的超市和贩酒商店以每瓶2.99美元的价格买到最好的智利干露(CnchayTr)红酒。为了建立质量认知,干露需要卖得贵一些(也需要一个更好的名字)。

  高价不是坏事,高价对顾客有好处。要是劳力士(Rlex)很便宜,戴在手上就没什么面子了。

  品牌名效应

  另一个改善质量认知的办法是改变产品的“外观”、包装和名称。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品牌名称,使用专用名称而不是通用名称尤其重要。

  你愿意买西尔斯电池还是Diehard电池?西尔斯经销的Diehard电池是美国销量最大的汽车电池。它真的最好吗?谁知道?但它的名字最好。

  拉夫·劳伦(RalphLauren)的Pl是一个很棒的名字,它已经成为一种大牌奢侈服装。神奇胸罩(Wnderbra)、星巴克咖啡、易洗厨房清洁剂(Easy-ff)、强力胶(SuperGlue)、玉兰油(ilflay)、哈根达斯(Haagen-Dazs)、金霸王(Duracell)也都是既大牌又好记的品牌名称。

  虽然战略可能是公司成功的首要因素,但好的名称往往可以让公司免遭竞争对手入侵。

  另一方面,不好的名称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如果航空公司取名为奇异国际航空公司(KiwiInternatinalAirLines),你有办法让它的新飞机起飞吗?

  这家公司的航线与新西兰无关,它经营美国东海岸航线。自称“美国最佳航空公司”的奇异航空,已经出现破产传闻并急需现金注入以维持运营。除非有一个比较好的名称,否则这家公司基本不可能被视为美国最佳航空公司。

  其他名称很烂的航空公司还有阿勒格尼航空、莫霍克航空(Mhawk)和皮德蒙特航空(Piedmnt)。为什么要用山脉来命名航空公司?想死吗?(三家公司都已消失。)有些名字会过时,如碧芝减肥糖(Ayds)因为与艾滋病(AIDS)谐音,销量跌了一半。再如法国流行的一个软饮料品牌,居然叫做Pschitt。这个品牌要是在美国,可能就糟糕了。(Pschitt与英文****谐音。)名称好坏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发音。英语中许多发音含有负面的想法或观念,一定要当心以元音字母结尾的单词。A、E和还好,但I和U可能危险,尤其是U。

  以汽车品牌为例。以A结尾的汽车品牌,质量感觉不错:讴歌(Acura)、本田和丰田。以E结尾的也不错:道奇(Ddge)、鹰牌(Eagle)、奥兹莫比(ldsmbile)和保时捷(Prsche)。(其中奥兹莫比最差,谁想买辆新的“老”车?)以结尾的汽车品牌也还行:阿尔法·罗密欧(AlfaRme)和沃尔沃。

  以I结尾就危险了:奥迪(Audi)、现代(Hyundai)、英菲尼迪(Infiniti)、三菱(Mitsubishi)和铃木(Suzuki)在美国市场表现不佳。最烂的结尾是U:大发(Daihatsu)、五十铃(Isuzu)和斯巴鲁(Subaru)。在美国人看来,U是字母表中最难听的元音。虽然五十铃继续用骑兵品牌(Trper)在美国销售轻型卡车,但大发和五十铃乘用车都遭遇失败并退出了美国市场。要是雷克萨斯(Lexus)取名为Lexu,肯定不会如此成功。

  像Isuzu这样的品牌有三大缺陷。它不仅有两个U,还有首字母I。尽管投放了大量广受好评的广告,五十铃在美国的销售情况仍然持续低迷。

  即使在五十铃销量最大的1987年,也只卖掉了39587辆车。同年三大日本品牌[丰田、本田和日产尼桑]在美国市场销量达1597153辆。还有一些品牌,如南斯拉夫的南斯拉夫牌(Yug)和韩国的起亚(Kia)。销路不畅的原因是这些名称令人想起生产国。与德国和日本不同,南斯拉夫和韩国并不是以生产汽车而著称的国家。

  有些傍大牌的名称也不好。如百路驰(BFGdrich)让人想起行业领导者固特异。

  固特异仍然是美国轮胎第一品牌,但百路驰已经不再生产轮胎,它卖掉了轮胎品牌,聚焦于工程与化工。

  要是公司名称不好怎么办?改名。公司改名可能比你想象得更为普遍。来自纽约的企业形象咨询公司A.G.P.(AnspachGrssmanPrtugal)做过一项调查,最近一年在8286家公众和私人公司中,改名的占11%。

  当然,多数改名是因为合并、收购、剥离和分拆等行动,但其中有170家或2%的公司为了营销而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