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决择大明之穿越1620全文阅读 > 第2卷 第五十八章 宋应星

第2卷 第五十八章 宋应星


  第二天一大早

  吃过早餐,徐子良便和小梅小莲,带上滑轮等,准备前往淡水河盆地,病了好几天,这事都耽误了。不过他先去看看宋应星,接上他一起去。

  “姑爷早!”

  刚走出院门,就见魏青和李晓龙等在外面,原来自从金花被绑,秦虎觉得应该给徐子良加强保卫,就调了他俩过来。

  “你俩可都是副队长,真的愿意给我当护卫?如果不愿意,我去和大当家说,保证不为难你们。”

  让两个副队长来保护自己,通过上次的战斗,徐子良对他们还是挺认可的,所以更想听听他们的想法,免的误了人家。

  “谢姑爷关心!能给你当护卫,我们当然愿意。”

  见识了徐子良砍杀那两名失职值守,不畏权势痛欧张山丰,他俩心里都佩服的很,能跟着这样的主,也倍感脸上有光。

  “好!那现在跟我去新士兵营。”

  “是!”

  经上役后,老兵损失不少,这次新招了二百多名新士兵补充进来。

  病倒后百姓一直就在关注他的动态,昨晚就听说他病好了,没见到真人,大家还有些不信,一大早上,就不少人在街上,看看能不能遇上他。所以,他们走在街上,都有不少人冲他问候,然后是热议,再冲向赌坊排队购买徐子良赢盘,这倒是头一次,人们对他这么有信心,全是因为看到了他铁血的一面。

  徐子良没有太多理会人们的反应,他相信黄斗金自己会做好应对,径直朝新兵营而去,可是刚到新兵营,就听到了一片吵闹声。

  “放了我!你们这群海盗!骗子!快送我回大明……”

  不愿在这百虎城当兵,做了逃兵被抓了?慢慢你就会习惯,发现百虎城的有多好的,徐子良一行人在猜测,这个叫喊的人是谁?

  来到军营接待室,小梅让他们小队长宋应星带过来,一会,那小队回来了,却不见宋应星。

  “禀报徐参谋,宋应星他不愿过来。”

  嘿嘿!历史名人的谱还挺大哈!不愿来见我也没关系,那我去见你吧,给足你面子。封了二当家参谋,还是第一次有人这样叫自己,徐子良还有些不习惯。

  “前面带路。”

  那小队长便领着徐子良他们,来到一个房子,门锁着,外面还有两名士兵看守,里面的人在叫喊着,正是在军营外听到的那个,徐子良心里便知道个大概了,原来这福叔误解了自己意思。

  房门打开后,只见一个眉清目秀,一副书生模样打扮,留着一撮山羊胡的中年男子,有些憔悴,手脚上都锁着铁镣,难怪人家意见这么大,这福叔办事可真是‘上心’。

  “你们这群海盗、骗子,快放我回大明,拘禁大明有功名人士,可是死罪……”

  “混帐!让你们好生招待,怎么能这样对宋大人呢?快打开铁镣!带宋大人梳洗一下,换身干净身服,吃顿好饭!”

  当着宋应星的面,徐子良狠狠地训了那小队长和看守一顿,当然是进去前就商量好,只要配合演戏即可。

  “别演戏了!海盗,骗子!我不会再上你们当了。”

  不想,好说歹说,这头倔驴就是不上道,呆在房子里不出来,也不肯让人打开铁镣,徐子良心想,这世上怎么还有这么死心眼的人呢?还是历史名人!哎!

  “好!宋大人,马上送你回大明,但你不出房门,要我们抬你回去?你愿戴着铁镣回大明?那回去不得让人笑话死哦,这么大个举人,就这样让人骗了,是不?要不吃点东西,你不得饿死在船上呀?”

  听这么一说,才将信将疑,让人给解开铁镣出了房门,但死活不愿吃饭,要了几个大饼,边吃边赶路,赶住码头。上了船后,看船是驶往淡水河,而不是出海,又闹开了,要跳河,好不容易,才让魏青和李晓龙擒了回来。

  “对这样的倔驴,还是找根绳子将他捆上手脚吧!”

  没有办法,徐子良可没那么多时间和心思跟他斗法,只能来个权宜之计,将他捆上手脚,再用根绳子牵着,这样就轻松了。

  淡水河盆地,已经和之前有了很大变化,建起了十来间厂房,砖瓦厂也已经烧制出来一批砖瓦,昨天刚来的工人,也各自忙起来,有的帮助建造厂房,有的人帮助砖瓦厂,但没有统一管理,稍显混乱。

  来到厂房建造工地,很将一部分领头的师傅聚集一起,拿出‘龙门吊’和‘塔吊’模型,用一些小木条做成,将模型摆放在地上,有个三尺高左右,看起来很直观,就给大家讲解介绍。

  徐子良让魏青把宋应星牵过来,让他在边上看着,谁知他吃饱了,嘴骂的更凶了,魏青没办法,就吓唬他,要是再骂就堵上嘴,也不知道是怕了,还是看到徐子良拿出来的模型,他竟然不再了,反而是对那‘龙门吊’和‘塔吊’模型很感兴趣,在边上认真的观看演示。

  所谓‘龙门吊’,那可和后世的差万倍不止,徐子良设计的龙门吊,就是先找三根木材,在一头约两尺的地方,用麻绳捆绑好,然后在另一头,把三根木才分开,竖放在地上,就成了一个有三只脚的支架,在两个相同支架的丫叉上,架上一根横木,就成了龙门吊承重架,也就和在农村,人们用来凉晒衣服的竹架子,没什么区别,只是它的‘龙门吊’是用粗木才,能承受很重的东西。

  然后,再在那根‘凉衣服’的横木上,安装上动滑轮,就成了龙门吊。这原始的龙门吊没有导轨移动,最关键的,是得事先移动好支架和横木的位置,只要不会相差太多,横木的高度,只要比要吊起的高度高那么半丈,要左右前后移动一点,还是容易的。

  而所谓‘塔吊’那就更简单了,就是在那三脚支架上,放一根长木材,用绳子稍稍固定在三脚架上,其实就一根大杠杆,或叫超大的杆秤,能轻意地吊起很重的物体。再配合动滑轮,就能将东西吊的更高更重,且调整平移更方便了。

  “各位师傅,模型都看过了,道理也懂了,下面我们搭建个龙门吊出来试试。

  大家七手八脚,很快就树起了两个一丈多高的三脚架,但要把横木放上去,倒是件难事,徐子良就想到再做两个三脚架,用塔吊来将横木放上去。

  “哇!起来了!起来了!真乃神器啊!”

  看到塔吊轻松利落地,把四五百斤的横木,抬起来放到一丈多高的龙门吊架子上,一个个都惊叹的目瞪口呆,张嘴结舌,要知道,才用了十个人,一边各五个,不到一刻钟就完成了,对他们来说,这真是难以想象的。要是以前,五六十人,没有一个时辰,也是完成不了的。

  “快!王五,试试架设那千斤横梁。”

  工头师傅来不及道谢,就已经激动的不行了,赶紧吩咐工人,抬上塔吊去试千斤横梁,结果只用了不到二十人,一刻钟,千斤横梁就顺利的架设上了一丈高的房柱上。

  工头师傅们激动万分,这才想起道谢,跑过来一个个跪倒在地上就拜:

  “谢东家赐神力器具!”

  “工人师傅们!都快起来,你们日夜劳苦,是我徐子良应该感谢你们才对,我们是平等的,只是分工不同,我看以后在这淡水河盆地,要废除跪拜之礼,见面感谢,就以握手代替,更友好尊重。”

  那些没用的繁文礼节,实在用处不大,还耽误时间,说罢扶起面前一年近五十多岁的老者,伸出右手紧紧的握住对方的右手,传达自己的真诚和尊重,大家也跟着慢慢站起来。

  “废除跪拜之礼?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跪拜是祖宗之礼,废除就是忘本!大逆不道!”一边的宋应星开口就骂。

  “对祖先,我们要跪拜,但活人之间,跪拜太浪费时间,瞧见没有,谁要再行跪拜之礼,马上给我滚蛋,他就是下场,抓起来。”看来这事很难说清楚了,徐子良只好来硬的,吓唬道。

  “这……”

  工人师傅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好了!这事就这么定了!做事啊!只要肯动脑子,你们也可以造出这‘神力器具’来,但你首先要相信自己,敢去想敢去尝试,看你们刚吊起的那千斤横梁,用了二十人,其实,只要稍加琢磨,用好今天给你们的东西,两个人足矣!”

  争论那些没用的礼节之事,没多大意义,徐子良便顺势转移开话题,并抛出了一个更惊人的话题。

  “两个人?不可能吧?”

  二十人只用一刻钟,能抬起千横梁,大家已经非常满足了,两个人,简直是天方夜谈,大家议论着,不敢相信。

  “这样吧!我给大家十天时间,有空时可以琢磨一下,如果谁能用六个人,成功架设千斤横梁,我就奖励他一百两银子,以后工银加倍。但前提是,不能影响现在建造厂房的进度和质量,明白了吗?”

  “明白!”

  俗话说,三步之内,必有芳草,所以这样做,徐子良是想激发大家创造积极性,同时培养、挖掘人才。

  说罢,转身便前往砖瓦厂。

  不想这时宋应星跑了过来,跟上徐子良询问道:

  “公子,公子,刚才你那塔吊,竟能吊起千斤之物,不知是何道理呀?你还说只要两个人足矣!是真的吗?我怎么也想不通,请公子指教!”

  “宋大人,过几天我就送你回大明,做你的‘奉新二宋’,你不愿留在这,这些是失传千年的鲁班神术,可不能教你。”

  吊着他的胃口,说罢甩手而去,心里却想:我就不信搞不定你个倔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