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都市言情 > 记忆流年之父爱沉沉全文阅读 > 第18章 慈父(3)

第18章 慈父(3)


最初我真的很反感父亲的这种生活态度。和他一起出来的人早就当了处级干部,他却还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种花养猫看星星看足球玩电脑,他的世界总有不同的精彩在上演。我曾抱怨他说,如果你是个处级干部,我和弟弟一定会有个特别好的工作。但父亲从来不这样

认为,他说,指望父母的孩子不会有多大出息,就像总在父母身边的鸟永远也飞不高一样!

后来验证了他的话是正确的,我自己成了外企的白领,弟弟成了有名的工程师,而那些官宦子女在机构精简之后却有好多人待业在家,他们果真没有飞太高。

有一段时间我被派往美国工作,到美国后我发现到处是我父亲这样的人。他们悠闲地过着日子,没有多少钱,但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说,人们挣了钱想做什么?无非是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现在我们能过这种生活,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像陀螺一样旋转呢?

父亲每天给我发邮件,开始我总是嫌烦,无非是他养的猫和兰花,那些猫又生了很多小猫,父亲把这些录了下来传给了我,他说,非常美妙。而那春天初开的兰花我开始并没有觉得美妙,当我渐渐沉下心来之后,我发现那些兰花芬芳迷人,我发现父亲发来的猫的照片生动可爱,甚至,我开始想给它们一个个起名字。

能把生活活出一朵叫做美妙的花来,这是一种多么快乐的心境!父亲六十岁了,他从二十多岁就这么活着,过简单的日子,要美妙的生活,闻闻风中的花香,看看小猫咪的可爱,读读金庸小说的侠气,望一下神秘的星空,弹一曲高山流水,和老友下下围棋,和自己的爱人牵手去捡鱼肠子。这样的生活,是父亲的生活,那曾经是我觉得不求上进的生活,但现在我认为,那是一种最美丽的生活。

生活的上品,往往是不着痕迹,然后把自己融入自然。

父亲越来越小

父亲理发回来,我们望着他的新发型都笑了——后脑勺上的头发齐刷刷地剪下来,没有一点层次,粗糙、顽劣如孩童。

父亲50岁了,越来越像个小孩子。走路腿抬不起来,脚蹭着地,“嚓嚓嚓”地响,从屋里听,分不清是他在走路,还是我那8岁的侄儿在走路。有时候饭菜不可口,他就执拗着不吃;天凉了,让他加件衣服,得哄好半天。在院子里,父亲边走边吹口哨——全没有一点儿父亲的威严。

父亲还很有点“人来疯”。家里来个客人,父亲会故意粗声大气地跟母亲说话,还非要和客人争着吃头锅的饺子——他明知道家里有客人,母亲不会和他吵架。客人一走,父亲马上又会低声下气地给母亲赔小心。

每次父亲从外边回来,第一句话就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便不再言语,该干什么干什么;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便折回头骑着自行车到处找,认认真真把母亲找回来,又没有什么事。

有一次,父亲晨练回来,母亲说,出去之前也不照镜子,脸都没洗净,眼屎还沾在上面。父亲不相信:我出去逛了一圈了,别人怎么没发现,就你发现了?母亲感到很好笑:别人发现也不好意思告诉你呀,都这么大人了。

家里有一点儿破铜烂铁、废旧报纸或塑料瓶,父亲都会高高兴兴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卖得三元五元,不再上缴母亲,装进自己的腰包,作为公开的“私房钱”,用于自己出去吃饭或购买零食。

父亲以前生活节约,从不肯到外边吃饭,也不吃任何零食。现在儿成女就,没什么大的开支,他也就大方了,经常到小摊上去吃“豆腐沙锅面”——不放肉,不放虾米、紫菜、海带,一碗只要一元五角。父亲喜欢吃板肉夹烧饼。板肉是回族人特有的一种食物——把牛肉煮熟了,加上各种作料,压成块状,吃时,用锋利的刀片成薄片,夹在刚出炉的热烧饼里。

有一次父亲很委屈地在我面前告母亲的状:我每次都夹一块钱的肉,只一次烧饼有点大,我夹了两块钱的肉,你妈就嫌我浪费。我感到好笑极了,这哪是印象中严肃古板、不苟言笑的父亲啊,分明是一个馋嘴的孩子。我从口袋里掏出十块钱给他,让他专门用来买“板肉夹烧饼”,并刻意叮嘱他,不准告诉母亲。父亲高高兴兴收下钱出去了。第二天,我从厨房经过,听见父亲跟母亲以炫耀的口气说,女儿给我十块钱,让我买“板肉夹烧饼”。你看,还是我女儿好!

我心里忽然一阵酸楚——我们越来越大了,父亲越来越小了。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叫云亮的诗人写的诗——《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

父亲老了/站在那里/像一小截地基倾斜的土墙/……父亲对我的态度越来越像个孩子/我和父亲说话/父亲总是一个劲地点头/一时领会不出我的意思/便咧开嘴冲我傻笑……有一刻/我突然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给他买最好的玩具/天天做好饭好菜叫他吃/供他上学,一直念到国外/如果有人欺负他/我才不管三七二十一/非撸起袖子/揍狗日的一顿不可……

我在父亲眼里

纯净时,这个世界容不下过多的只言片语。匆匆过客,惶惶人事,在我眼里,似乎只有亲情才能串联起血溶于水的温情和感动,而父亲的角色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稳妥,如山。

那么在父亲眼里,我会是什么样子?我时常暗自揣摩,试图解开这一份温暖的桎梏,仿佛飘雪无声地溶化在静静的流水里,不着痕迹,却又一一明朗。

一千个父亲对子女的爱都只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概只是这“望”的方式不同而已。在我还少不更事的年代起,父亲就对我冒险实行他独创的“零压力”教育,这反而让我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他眼里的“顶级乖乖女”。世界,真的就是这么奇怪。

当父亲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的宝贝女儿是全世界最让父母省心的孩子之一”,不知道他是在夸我,还是在炫耀他对我“低效益”的管理换来的我对他“高利润”的成绩回报。父亲当然不是对成绩斤斤计较的人,但当别的父亲炫耀起自己女儿时,低调的父亲会以轻描淡写的方式表达出他对我的骄傲。或许,我在父亲眼里就像是他心底的一个梦想,一个传奇,平凡,真实,无与伦比。

父亲说“宝贝长大以后是一个最会做菜的人。”这话可能牛了点。可父亲很奇怪:在别的小孩对变形金刚和蜡笔小新如痴如醉时,他的女儿为啥对《满汉全席》《那小嘴》之类的美食节目走火入魔,这孩子咋就对酱醋油盐如此的着迷?还动不动一个人用半碗面粉两个鸡蛋油盐白糖少许来研制她的零食。但我在家里的这种瞎折腾竟也成了他热衷的支持。有时候宠爱和溺爱没有过于明显的界限,惭愧的是,我在父亲眼中真的是个十八般武艺都略有精通的“神童”!

父亲说“我女儿在家就是一滩烂泥”,还不辞辛苦地在自己日记里描摹我“每天放学一进家门,左右开弓先踢飞自己的两只运动鞋,一只鞋蹿进了餐桌下面,另一只飞到了厨房门口。接下来,双手一扬,两只袜子一只飞上了茶几,另一只落在饮水机旁。一年四季,她在家里永远是光着脚的。”我为此愤懑不已,父亲在生人面前把我捧上了天,在熟人面前却让我原形毕露,可这样的话即便带点损意,却掩不住爱意,它常在我梦想炽热之际使我冷静,它挪揄我浪迹天涯,照亮大地的念头,它真切地提醒我,我就是普通人一个,跟其它任何一个孩子的缺点都一样多!言语至诚如黑塞所言“当需用心深入谛听,比当年更为甜美”,于是,我在父亲眼中的不完美的,有时也成为他能咀嚼的点滴。

很喜欢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父亲,在你眼里,是不是不管我在哪里看风景,我都是你眼中永远的风景?

爸爸的电话

爸爸在我和弟弟的眼里是那种不太称职的爸爸,因为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好像很难直接感受爸爸对我们的爱。我们爱妈妈胜过爱爸爸,因为我们病的时候是妈妈在我们身边守候,我们被人欺负的时候是妈妈小心的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而爸爸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一直好像扮演了一个“恶人”的形象,我们只要是犯了一点小错,他就打我们,打的我们都很害怕他。他的嗓音很大,尤其是在骂我们的时候。我经常就是被他的嗓音震得害怕,不由得全身只打啰嗦,还没开始打就哭开了。于是时间长了我们都不敢和他说话,于是我们和妈妈的关系就无形中好了许多,我们看见爸爸和妈妈吵架,无论是谁有理,我们都站在妈妈这边,我们总会觉得是爸爸不对,因为在我们的眼里爸爸好像没有做出多少值得我们无比骄傲的事情来,他也没有像其他人的爸爸一样可以像朋友一样和孩子们交流,还可以做出一桌香喷喷的饭菜给我们享用,在我们的记忆里,他好像从来就不会做饭,从来就不会洗衣服,从来就不会打扫房间,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看见过他做过这些活,而这些活好像成了妈妈一个人的事情,妈妈把家里所有的家务活都做完了,她甚至都舍不得让我们帮忙一起干,她总是说我们学习用脑筋比较累,在家里就好好休息一下。

而今年弟弟考上大学,我带着孩子回家看看,我和弟弟聊起了爸爸,聊起了我们这个不太温馨的家。我们已经长大了,所以看问题要比小时候看的更加深刻。我们分析了一下如何让爸爸可以主动的关心妈妈,如何让妈妈可以不去找爸爸的那些小毛病并加以挖苦讽刺,让爸爸好像觉得这样就灭了他的威风。细想起来,爸爸和妈妈之间之所以不太融洽是因为他们之间缺乏交流,他们老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没有从全家的有利角度思考,而且老是想对方应该听自己的意见。如果意见稍有不和,他们就不想再谈下去,而是各干各的了,长此以往他们就不太爱交流了,于是他们的关系就可想而知了会是如何的结果。我们聊的过程中看到了爸爸最闪光的一点就是他是那样的支持我们的学习,要考上大学,不能再过他们那样的生活了。无论我们家里有多穷,他总是能找到钱给我们交学费,这一点上妈妈是受了爸爸的影响,以前妈妈认为女孩不需要读多少书,只要找个好人家好好过日子就行了,她觉得读书要花那么多钱划不来,还不如把自家的老屋推倒修成小洋楼该多好呀,但是现在妈妈也叫我们好好读书,说只要我们能考上,无论是砸锅卖铁还是卖房子都要让我们上。于是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考上了大学,开始了和爸爸妈妈不一样的人生。在教育孩子这一点上,爸爸和妈妈的意见是统一的,于是他们虽然小矛盾不断但是他们都一起卯足了劲挣钱,因为要供孩子上学呀。我上大学的那几年村里的楼房像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而我家仍然是那三间破破烂烂的瓦房。而爸爸妈妈说我们不修新房,我们要让你们好好读书,等你们大学毕业在城里找到了工作,我们就和你们一起去住城里的楼房,到时候让他们好好羡慕我们吧,这个烂房子我们就不住了。是呀,我做梦都想着有那一天,让爸爸妈妈可以享上我们的福。现在我也工作了,也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在城里给爸爸妈妈买了新房,弟弟也上了大学。我现在想起来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我爸爸,他坚定了我们要走这条道路,他为我们谋划了美好的未来。虽然他不会表达自己对子女深深的爱,不会和子女交流感情,但是他把这种爱却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展示的这样淋漓尽致。后来我和弟弟分别对爸爸和妈妈做了思想工作,希望他们都相互让着对方,这样才能创造更幸福的生活。虽然他们都不断的说着对方的不是之处,但从他们有些调侃的挖苦中,我们感觉他们的心是如此的贴近,从他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们都离不开对方,他们心里都彼此爱对方。我和弟弟商量了,以后还要加油帮他们搞好关系,让我们家里一定要充满笑声。

今年过年,我得了一场大病,没有给家里打电话,妈妈有些奇怪,为什么孩子没有打电话回家呢?于是他们打过来得知我病了,妈妈可是急坏了,听弟弟说妈妈好几天晚上都睡不着,她一直在担心我到底得了什么病,于是每天我们都接到妈妈的电话问我好些了没有,我心里暖和极了,觉得妈妈真好,要是妈妈就在自己身边那该多好呀。好多天以后我的病才好些,但是一直没有精神起来干点事情。就在那天,我接到了爸爸的电话,我问爸爸有什么事情吗?爸爸说他没有事情,家里一切都好,就想问我的病好了没有,我有些感动,因为从小到大爸爸很少问及我们的冷暖,今天爸爸居然还打电话来问我的病情,他还谈到弟弟,让我多给弟弟打电话让他一定要好好学习,我说好的。就在那一瞬间我觉得我误解了爸爸这么多年,误认为爸爸对我们不好,其实在爸爸的心里永远都装着我们,他只是把我们装在了心里的最底层,轻易是不翻腾出来的显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