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都市言情 > 记忆流年之父爱沉沉全文阅读 > 第22章 祝福您,父亲(1)

第22章 祝福您,父亲(1)


老爸

昨天刚写完妈妈,今天我想写写爸爸。其实爸爸妈妈应该一起写,因为二十几年来他们相濡以沫,在我心中已经形成一个整体。很小的时候,我就有种意识,要给他们一样多的爱,绝不偏袒谁,到现在也依然以这种意识为原则。如果说妈妈是在无声的诠释中使我认知了做女人的基本内涵,那爸爸绝对是有意识地将我朝更高的境界引导。虽然现在的我并没有如他当初所愿,但因他给我的诸多影响,使我在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以有绝不平庸的思想。他给我们的爱绝不同于妈妈给我们的爱,而且有着明显的分界线。

爸爸和妈妈一样,都是出生在一个饥饿的年代困苦的家庭,吃了上顿没下顿,严重营养不良拖垮了他的身体。因是长子,他勉强读完了高中。据他自己说,因为营养不良导致记忆力差,所以学习并不是很好。我至今也不明白我和哥哥超强的记忆力到底是遗传妈妈还是爸爸,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两个人都很聪明。妈妈因为没读过书,我和哥哥的学习时期一直都是爸爸在扮演导师的角色。

记忆中的儿时,家里的很多地方都堆满了书本。每每我在整理房间时,就会翻出大量可供我阅读的书,什么优秀作文选、少年文艺、故事会、袖珍图书、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文学小说等等。最珍贵的当属那些分门别类的词典,有成语词典、歇后语词典、语法词典、中华词汇词典、语数外物化学习小手册。我还发现了几本素描教材和哲理警句,再加上爸爸学无线电知识的一大堆教材书,让人不得不叹服,爸爸绝不是一个简单纯粹的农民。而我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了读书的兴趣。在那个贫困闭塞落后的乡村,这是我身边的同龄人享受不到的待遇。

在我开始学习写作文的时候,哥哥就用很幽默的语气对我说:“毛姐,你知道爸爸教我写的第一篇作文是什么吗?是‘母鸡下蛋’!我家里有只老母鸡,每天要下蛋的时候,它总是‘咕咕嗒咕咕嗒’地叫着……”哥哥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诵着他的第一篇作文,一边还要模仿母鸡下蛋时的叫声,我们全家笑翻了天。我已经忘记了我的第一篇作文写的是什么,只记得爸爸在教我时花了好多功夫。他经常对我说:“要想学习好,语文基础一定要打好!如果你连题目的意思都不能正确理解,又怎么去学好其它科目呢?”他教给我好多提高学习效率的小窍门,比如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背好一长篇课文,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抄完黑板上的题目,怎样寻找学习捷径,还有举一反三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很多很多的细节,说明他是一个很细心也很用心的人。

小时候爸爸对我要严历些,除了督促我的正常课程学习外,还希望我超前学习更高年级的知识。有年暑假,爸爸逼着我在家学习多位数除法。别的小朋友都在外面疯玩,贪玩的我根本静不下心来。爸爸教了我好多遍后发现我的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于是在我头上给了两个“栗壳儿”(手指弯曲用关节敲打头部,就像栗子掉在头上的感觉)。我大声哭个不停,备感委屈。爸爸用一张纸翻来翻去折成一个纸包,他一边把纸包放进我的口袋里,一边郑重地对我说:“这是刚才给你的两个‘栗壳儿’,你把它保管好。以后一定要记住,学习的时候不可以思想开小差!爸爸打你是要你记住这个教训!”我泪眼朦胧地望着他,看到他眼里满含期待。

小时候得过好多奖状,爸爸把它们全部贴在睡房的墙上,经常在人前夸我聪明。他完全不像其他父母那样一副长者的样子,也不重男轻女。稍小一些时他会逗着我玩,把他那件毛背心朝我丢过来把我吓得失声尖叫;也会和我们一起跳房子玩游戏,或者把我抱在怀里搂得紧紧的。大一些的时候他就教给我很多知识,除了学习之外还有生活上的。比如说怎样锻炼说话的技巧啦,怎样去发现问题啦,遇事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啦,做事要讲究方法才能提高效率啦等等,还有许多做人方面的道理。所以直到现在,我和他沟通起来也不会有什么隔阂。

再长大一些,爸爸便不再辅导我的学习,因为生活的担子越来越重,再加上很多功课他也辅导不了。偶尔他会拿本《西游记》递给我,说:“这是四大名著之一呢,你没事就看看,有好处的。”或者找出那些学习词典,给我阐述它们的作用,要我好好利用。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烦人麻烦事,他也会在家里和妈妈互诉,然后似是总结又似教导我一般讲一通道理。他很喜欢给我讲大道理,有时我就善意地“挖苦”道:“又来了又来了,老是讲那些大道理!”他就很正色地说道:“这些道理都是有用的,别不当回事。”现在我总算是知道这些道理的用处了,并且也像当年的他一样,动不动就来一套说教。

爸爸头脑很灵活,经常有一些大胆的创业想法。但由于他沉不住气的毛病和不够奸滑,每次创业在稍有赢利后都以失败告终。即便如此,现在五十多岁的他仍然还想再干一番事业,出人头地的理想一直都没被现实打碎过。其实我明白,这都是因为他很好胜、不服输、总想让人刮目相看的性格使然,还有就是不愿在晚年时成为我们的拖累。精神和想法当然是积极的,但也使得他越来越倔强,所以有时和哥哥就会有磨擦。不过多年来他给予我们的精神支持已成为一种精神支柱,那些细微的磨擦也只是美好生活的短暂插曲,一家人仍然如从前一样欢乐温馨。

爸爸一生乐于助人,又喜欢广结善缘,他的幽默和热心影响了我。我在继承了妈妈的稳重矜持和低调追求个性的同时,又感染了爸爸的风趣开朗和善交。多重的性格使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因此而结交到很多值得信赖的朋友。只是如今的农村,民风已不再纯朴。以前爸爸在村里大小也算个人物,大家都很给他面子。自从开始养猪后,和他要好的一群朋友不仅和他疏远了,还在一次他善意的帮助后嘲讽责怪他,让他很受打击。说起爸爸养猪,还曾在附近刮起一阵养猪旋风呢。本来没什么人养猪,在他的带动下,几乎家家开始养猪了,而且数量都不少。爸爸买了好多关于养猪的书籍,天天自己在家里钻研。他还买来注射器和各种给猪吃的药,自己当起了兽医。那阵子他不仅给自己的猪看病,还免费帮别人家的猪看病打预防针。雄心勃勃的他,不想竟渐渐被一群没有事业心的好友们孤立了,他能不伤心吗?现在爸爸已经很少在村里的公众场合露面,闲的时候就在家专心辅导侄女的功课,不愿再沾惹那些俗事俗非。五岁的侄女已经读一年级了,并且成绩优秀,异常聪明。

爸爸最大的缺点就是爱面子,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虽然我和哥哥也曾受到他的影响,但因了他的前车之鉴,现在我们面对一切责难要比他当年坦然得多。我也经常劝他,不要受别人的影响,自己的心情自己主宰。或许是年龄越来越大的缘故,他也不再似前几年那样生硬,明显柔软了许多。

爸爸在很多方面要比妈妈细心,比如添衣降暑进食出行。他经常会说“晴带雨伞,饱带衣粮”,或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又如“吃饭要细嚼慢咽”,“走在路上安全第一”等等。我第一次外出打工,爸爸告诫我:你还小,不到谈恋爱的年龄,在外面不要谈朋友!三年后我再次出远门,爸爸又嘱咐我:你已经不小了,遇到合适的就谈一个吧。但看人要看准,不能只看表面!后来又担心我错过最佳结婚年龄,还主动撮合,提醒我不要挑挑拣拣。小时候爸爸总教我说话不要太直。他说不是叫你说假话,而是有些真话要说得委婉一些才不伤人。我那时还理直气壮地和他理论,总觉得自己说话方式没有问题。过了好多年后才明白他是对的。结婚后为一些琐事伤神,爸爸说生活不要太认真了。我也是很久后才悟出这句话的道理,太认死理就成钻牛角尖斤斤计较了。

爸爸有些后悔当年没有好好培养我,他经常说女儿培养成才了和养儿子是没有区别的。但他也对当年的生活状况感到无奈。我刚出去打工那年,爸爸让表姐捎了两盒补血口服液和一封信来。那封信写了足足有九页,全是讲的一些出门在外为人处事的诀窍和关于人身安全的叮咛嘱咐。结婚后爸爸也常鼓励我自强,他说谁都靠不住,要靠只能靠自己。他肯定不知道拿破仑早就说过这句话,但我会记得这是他在用他自己的经历感悟激励我奋进,拿破仑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07年爸爸在家闲着没事干,非要出来打工。结果染了肺病,春节回家竟咳出血丝来。当医生的哥哥吓得不轻,特意带他去武汉做深入检查,怕是癌症先兆。我也是疯狂地流眼泪,眼睛都快哭瞎了。后来总算是虚惊一场,吃了大半年的药才完全好起来。

生老病死是人类繁衍发展的必然规律,即使再害怕也要面对。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是尽我们所能让他们晚年生活得幸福安康,不要留下“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

生活告诉我

已知: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珍贵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旁人所给予的无私的爱。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

求证:生活告诉我,在这个纷扰的世俗世界中,总有一个人在默默地关注、呵护我们的成长,那便是父亲。

证明:(1)毛巾被

翻翻相册,一张老照片映入眼帘,看着看着,不仅哑然失笑:照片上一个年轻的父亲,用一只右手拎着一个裹在毛巾被里的小女孩(废什么话,就是我爸拎着我啦),一脸笑意地看着我。而我也傻乎乎地看着他笑,似乎还很享受“飞翔”的感觉呢。

那年,我1岁,爸爸33岁。

(2)自行车

“爸爸,好多小朋友都会骑车了,我不会。”我一脸可怜相地想学骑车。“好啊,我教你。”爸爸很高兴的样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夸张了点)拆掉了童车的两个后轮,推到了院子里。

“来,双手握好把,身体坐正,脚要……”我聚精会神地听着,可真到操作起来,却总也不敢把两只脚都放在踏板上。“没事,我扶着你呢。”(哪里是扶,他明明只是拎着我的衣服)于是我放开胆子骑上去,还没反应过来,爸爸就松了手,我一下子慌了神,车子一歪,狠狠地摔在地上,自行车砸在我的身上,那种疼痛的滋味……哎呀!爸爸也不来扶我!只好自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从车底下爬了出来,再扶起车……那天我学会了骑车,难以言喻的快乐覆盖了滴血的伤口,至今觉得那一跤摔得很值,尽管腿上的伤疤一直留到现在。

那年,我5岁,爸爸37岁。

(3)博客

“源源,爸爸给你建个博客好不好?”

“博客是什么呀?”

“就相当于一个网络日记本,你可以把你的心情写在里面,有些不愿说出来的话,也可以写在里面……只要你愿意!”

“好啊好啊!”

“不过,你得答应我,不能半途而废,三分钟热度!”

“嗯!”

于是我的搜狐博客就建立了,从初始名“skyandsea”到现在的“微笑溯源”,历经20多次修改,但更新日志的热情始终不减。最后一次更新就是前天,写了《抬头寻找天空的翅膀,候鸟出现它的影迹》,内容就是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洋洋洒洒三千多字,好不得意!

那年,我10岁,爸爸42岁。

(4)月考

数学考试。“我的天,都是些什么题呀!”选择题做了没几道,我就慌了神。(写起来有点脸红,唯恐数学老师会抽死我……)后面的题都几乎没心情去答,不知道怎么稀里糊涂地做过去、稀里糊涂地交上去、稀里糊涂地瞪着成绩下来……什么?!73?!我像是一下子被轰隆的闪电箭光击中一样,懵了。

回家,老老实实地把试卷交给爸爸,静等着暴风雨的到来——虽然他从不打骂我,但只是莫名地紧张。他什么都没说,把试卷还给我,叫我吃饭。

后来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训斥我,他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好与坏还是你的事,我何必要介入呢?”我若有所思。

那年,我13岁,爸爸45岁。

(5)、(6)、(7)……

还有好多、好多……

结论:无论时光怎样荏苒、怎样如白驹过隙,我和爸爸永远是相差32岁、爱永恒不变。他锻炼我的胆量、他磨炼我的意志、他教给我持之以恒的道理、他要求我独立学习……其实都是在淋漓尽致地尽着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啊!

由结论推断出:生活告诉我,在这个纷扰的世俗世界中,总有一个人在默默地关注、呵护我们的成长,那便是父亲。

父亲节福语

印象里的父亲,甚是严厉,不苟言笑,面部表情从一而终,像晚秋颓败的枝叶。过于清贫的生活,把他的慈爱与微笑压柞在无奈之下,好似给我们一个微笑,已不是他的身心或意志可以控制的。那样的父亲,让我们敬重,更让我们惧怕,与之相处,小心翼翼。

偶然一次,看到他把别人家的孩子放在自己的大腿上,憋足气另手臂上的青筋突暴,忍得小孩子咯吱咯吱笑,而父亲,则看着那个小孩,轻轻浅浅的把嘴角咧得奇大。才发现,原来,父亲也是会笑的。

然后就很不懂事的想,为什么我的父亲不能像对待常人一样,把我骑在背上,放置在大腿上,或者牵着我的小手,行走在村头的任何一个地方?而是如此,让我矮矮的仰视,不管怎样渴望,永远都长不到与之对平的高度。

可是,这仍不能让我们忽视他在某一瞬间所表现出来的父爱。相反,因为渴望,所以在不经意时的表露,更是在我们心中留下了难以抹灭的印记。

不知道那是什么时候,因为太小,小到记忆里留不住时间以及其他。就只有夕阳,院子,父亲,以及西瓜。那是父亲有生以来带回来的第一个西瓜,也是岂今为止我所吃到的最后一个父亲买回来的西瓜。不记得后续,脑海里存留的只是守住那一个墨绿墨绿西瓜的情景。然后怯怯的站在旁边,掩藏不住的兴奋,看父亲手起刀落,红红的肉瓜便呈现在眼前,皮下,是粉红粉红的汁水。轻咽口水,直到父亲招呼,才肯拾起一瓣瓜片,凑近嘴边,咬一口,香甜多汁。多年后,仍是忘不了那种味道和心情,始终认为,那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好吃的西瓜。

后来,慢慢长大,小学五年级,已有喜好,知道衷情自己喜欢的东西,和隔壁邻居家的姐姐沉迷于一部电视剧。可是跟父亲,一样有着隔阂。纵然如此,多年后的今天,我早已忘记了那部电视剧的片名,却还记得,很冷的某夜,大雨,十点多,我依然未归,父亲在邻居家寻到,说:“天很冷,回去睡吧”。我眼睛紧紧盯住屏幕,抽不出时间看他,轻轻说:“快演完了,等一下吧”。然后,父亲挪出一张凳子坐下,回家,已是半个钟头后。

没有训斥,屋里安静得过分,我不仅拘束,更显尴尬,很少这样和父亲两个人呆在一起,见他没有发火的意思,几度欲言又止,我终是默默转身。稍许,父亲叫住我,把我带到厨房,烧很旺的火,热水,装到桶里,说:“晚上很冷,泡泡脚再睡,或许会暖和些”。然后,等待,亲自把我送****,盖好被子,从脚尖到两侧,轻轻压住被褥,自言自语:“被子贴住身体才会暖和一些”。之后掩门,出去。我一惯的沉默,半夜醒来,发现贴着脸面的被子冰凉冰凉的,一看,湿了一角。